打斷骨頭連著筋(2 / 2)

早產兒朝不保夕,李勇、張蘭甚至不敢給她取名。經過朱穎的精心調理,早產兒度過危險期,漸漸雙頰泛起紅暈,眼睛放射出明亮的光芒。這孩子雖說瘦弱,卻聰明伶俐,於是取名李莉。

李莉滿周歲的時候,變得健壯起來,體重甚至超過了同齡的孩子。李莉一笑起來,嘴角便露出兩個酒窩,非常可愛,成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鄰居們在誇獎李莉的同時,無一不誇獎外婆功勞大大的。

朱穎不得不回北京去了,因為兒子張肅已經有了心上人,準備結婚,她又要為兒子張羅婚事。

張蘭自從生了李莉之後,像生了一場大病似的,原本就如同林黛玉一般的身體,越發弱不禁風,日漸走下坡路。

張蘭長期生病,成為李家沉重的負擔。李勇隻是中學老師,收入不高。雖說那時候中國大陸掀起“下海潮”,李勇卻一直在“岸”上;緊接著大陸又出現“出國潮”,李勇是英語老師,具備極好的出國打拚的條件,可是考慮到多病的妻子需要照料,他打消了出國的念頭。

自從生了李莉之後,張蘭做了絕育手術,因為醫生警告她,依照她這樣多病孱弱的身體,不能再懷第二胎。

李勇和張蘭把希望寄托在獨生女李莉身上,從小就教她學習英語,所以李莉的英語非常流利,她的學習成績也在班上名列前茅。李勇和張蘭期望,李莉高中畢業之後,報考北京大學英語係。外婆朱穎也一次次來信,鼓勵李莉考上北京大學,住到未名湖畔外婆家。

誰知不斷胃痛的張蘭,查出胃癌,不得不動了胃切除手術,不得不提前退休。接著又患腎功能衰竭,體弱的她不得不坐上輪椅,每周上醫院做尿透析……麵對沉重的經濟負擔,李勇和張蘭從不向父母、嶽母伸手,再說父母、嶽母的退休工資也有限。正因為這樣,李莉在高中畢業之後,放棄做了多年的北京大學求學之夢,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李莉選擇了到工資優厚的台資企業應聘,意想不到的是,負責招聘、麵試的是薑伯倫的孫子薑雨果。

李莉不僅成為薑雨果的司機、助理,而且還成了薑雨果的妻子,生下三個男孩……

當朱穎把她跟薑伯倫重逢的消息打電話告訴哥哥朱輝後,朱輝立即從北京趕來。朱輝跟薑伯倫又一次緊緊握手。

朱輝憑借著他國安工作的專長,為薑伯倫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妻子蕭瀟,而女兒薑霄已經成家,成為一個男孩的母親,這樣薑伯倫多了一位外孫。

薑霄學習刻苦,從上海考上了北京大學曆史係。畢業之後,她在上海台灣研究所從事黃埔軍校曆史研究工作,兼任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秘書長。

說起黃埔軍校,薑伯倫告訴蕭瀟,她在台灣的哥哥薑鍾書也在研究黃埔軍校的曆史。

“什麼,薑鍾書教授是我的哥哥?”薑霄聽罷,瞪大了眼睛。

薑霄告訴爸爸薑伯倫,她拜讀過台灣曆史學者薑鍾書教授所著《黃埔軍校及其曆史》一書,非常佩服,認為史料極其豐富而紮實,最可貴的是內中有許多第一手的資料,是關於黃埔軍校曆史首屈一指的權威性著作。她萬萬沒有想到,薑鍾書教授竟然是自己的哥哥!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橫亙於台灣海峽的堅冰日漸消融,兩岸終於直航,薑伯倫、朱輝、朱穎、薑鍾書、呂竹、薑雨果、李莉、李勇、張蘭、蕭瀟、薑霄,來來往往於海峽兩岸,來來往往於上海與台北之間。

薑家與朱家因分屬於國共兩黨而有過種種磕磕碰碰、恩恩怨怨,甚至橫眉相對、劍拔弩張,卻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僅薑伯倫與朱穎得以白首相聚,而且還居然成了孫輩的親家。薑伯倫的兩個分處於海峽兩岸的兒女,在研究著同一課題——黃埔軍校。

台灣海峽兩岸隔不斷,永相連,柔情似水,親情長駐。

2017年1月15日

改定於台北信義路傑仕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