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2 / 2)

胡璉當時倘若跟著趙家驤走,定然葬身水上餐廳。隻是因俞大維的一句話,胡璉躲過災難。事後胡璉一再問俞大維,當時為什麼叫住他,但連俞大維也說不清楚!

小金門離大陸最近,承受了大陸方麵發射炮彈總數的一半。

駐守小金門的長官、陸軍第九師師長郝柏村也差一點喪命。他當時去了指揮所所在山洞外麵的廁所,剛剛上了廁所回來,進了指揮所的門,一發炮彈就把廁所打掉了!如果郝柏村晚幾秒鍾回山洞,肯定一命嗚呼。

“太平新兵”薑仲理正在一棵柳樹下寫信給愛妻馬翠姑。突如其來的雨點般的炮彈襲來,年僅20歲的薑仲理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就被炸得血肉模糊,軍裝衣袋裏的“一條根”被鮮血染成紅蘿卜一般。新兵連的連長連同半數以上新兵,都死的死、傷的傷。

毛澤東早就打算教訓一下蔣介石,教訓一下在台灣海峽遊弋的美國第七艦隊。如同葉飛將軍所言:“毛主席選擇這個時機大規模炮擊金門,擺出我軍要解放金門以至台灣的姿態,一是警告蔣介石,二是同美帝國主義進行較量,把美國的注意力吸引到遠東來,以調動當時正在侵略中東的美國第六艦隊,支援中東人民的鬥爭。”

選擇1958年8月23日這個日子,則是因為中共獲知蔣介石來到金門。朱瑾瑜、朱輝所在的情報部門,嚴密地監視著蔣介石的行蹤。

蔣介石來金門,通常是乘飛機來的。蔣介石的座機從台灣本島起飛之後,總是先繞飛澎湖,到了澎湖附近上空,突然降低飛行高度,躲避大陸沿海雷達係統,讓解放軍以為飛機降落在澎湖,而實際上蔣介石座機是在離海平麵一百米的低空飛行,避開雷達,直奔金門。

這一回,蔣介石是在“八二三”前三天——8月20日拂曉時分,在蔣經國、“參謀總長”王叔銘、三軍“總司令”彭孟緝、梁序昭、陳嘉尚等人的陪同下,搭乘軍艦秘密前往金門視察。

蔣介石在金門召開團長以上幹部戰備會議,要求全體官兵“國家興亡在此一戰,覆巢之下無完卵,人人為求生存而求勝,為保國衛鄉而戰”。

蔣介石甚至還前往薑仲理所在的小金門,登島視察。

也許是蔣介石這個大陣仗引起了金門對岸的注意,也許是潛伏的“共諜”密報,毛澤東發出炮轟金門的命令。

金門防衛司令胡璉是一個相當警覺的人。他以為,蔣介石帶著這麼多“三軍首腦”在大陸眼皮底下的金門四處巡視,極不安全,力勸蔣介石盡快離開。

蔣介石於8月21日晚9時06分在金門機場乘美齡號專機返台,中停澎湖。薑傳賢到澎湖機場接送蔣校長。

8月22日淩晨0時50分,蔣介石飛抵台北,距離毛澤東下令炮轟大、小金門隻有36小時而已。

8月23日傍晚5時30分,在台北的蔣介石剛剛準備吃晚餐,就收到了金門正在遭受猛烈炮轟的緊急電報。蔣介石大吃一驚,以為毛澤東下令攻占金門島,甚至以為這是進攻台灣的信號彈。

從1958年8月23日起至10月6日的44天內,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向金門列島各據點發射474910發炮彈。這陣突如其來的猛烈炮擊,使海峽兩岸形勢驟然緊張。自1956年以來的海峽兩岸和平景象消失了。

對於金門而言,發生在1949年10月下旬的古寧頭戰役,被稱為“第一次台海危機”;發生在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炮轟金門,史稱“八二三”炮戰,則是“第二次台海危機”。

也許是曆史的巧遇,薑氏兄弟倆恰恰深深卷入了這兩次台海危機:在古寧頭戰役中,薑伯倫受傷被俘;在“八二三”炮戰中,薑仲理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