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2 / 2)

一進金門,薑仲理就感受到了濃濃的戰場氣氛。下船時,每人發了一頂深綠色的鋼盔。連長囑咐,戴好鋼盔之後上卡車。卡車離開料羅灣碼頭之後,行駛了一陣子,便進入一個山洞。此後,卡車竟然一直在漫長的黑咕隆咚的地下隧道中行駛。薑仲理這才切實地感受到父親所說的金門“地下化”。

卡車停了下來。在隧道裏黃暈的燈光下,薑仲理下了車,背起背包,隨著連長走進低矮的坑道。薑仲理個子跟薑伯倫一樣瘦長,一不小心,頭撞到坑道頂部堅硬的石頭。這時他才明白,為什麼剛才連長給每個士兵發了一頂鋼盔。坑道又窄又長,有的地方隻容一人側身而過。坑道裏分不清東南西北,所幸坑道裏有路標,不然的話真不知身在何方。當薑仲理看到一個紅色十字標誌時,才知道原來這裏的醫院也在地下。

坑道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細細長長,坑坑窪窪。走了許久,終於前麵豁然開朗,原來營房到了。這裏的營房,如同運兵船的底層統艙,一排像長坑一般的石頭上,鋪了稻草和席子,就是床位。薑仲理把背包放在草席上,打開綠色的軍毯,就算整理床鋪畢。按照命令,大家都要躺下睡覺。在地下分不清白天黑夜。他看了一下手表,方知已經是晚上10時多。

翌晨,薑仲理終於有機會沿著傾斜的坑道往上走,看見一道耀眼的亮光。再往上走,這才知道坑道的出口是在一個碉堡裏。這個圓形的碉堡,一半埋在地下,在地麵的部分露出長方形槍孔。

見到許多老兵都在碉堡外散步,曬衣服,曬軍毯,薑仲理也壯著膽子上了地麵。他看了看碉堡,外表塗上迷彩漆,四周種了劍一般的瓊麻加以掩蔽,粗心點幾乎看不出這是碉堡。

老兵告訴薑仲理,這裏是金門的北岸,對麵就是廈門島。薑仲理這才明白,昨天登陸之後,從東南端穿越金門島,這才來到此地。

老兵還告訴薑仲理,金門的地雷區、鐵絲網、碉堡、坑道無數。在金門的西岸、北岸,亦即朝向大陸的那一邊,密密麻麻布滿碉堡。在金門島內的重要部位,也建有碉堡。

薑仲理問:“走出碉堡,走出地下,安全嗎?”

老兵笑了:“我每天一睡醒,就到地麵來。在地下,悶得慌,人會發黴的。大陸那邊,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開炮了。有一部美國電影叫《西線無戰事》,你看過沒有?眼下金門就是‘西線無戰事’。已經兩年了,共軍沒有打一發炮彈,這裏太太平平。”

聽老兵這麼一說,薑仲理也就放心了。

按照金門的慣例,新兵來到金門之後,第一課是前往金門的最高峰——太武山。在山頂的巨崖上,刻著“毋忘在莒”四個字,落款是“蔣中正”。

長官在現場作了講解:那是1952年1月,蔣總裁到金門視察,胡璉司令官請他為金門題詞,蔣總裁寫下“毋忘在莒”這四個字。

“毋忘在莒”是什麼意思呢?長官說,“毋忘在莒”是一個曆史典故,說的是公元前284年至前279年,燕國將領樂毅帶著五國聯軍攻入齊國,大破齊軍於濟西,後來其他四國撤軍,燕軍再下七十餘城,齊國僅餘下“莒”和“即墨”兩座城池。莒,今日山東莒縣一帶。齊湣王居莒城,而即墨大夫出戰陣亡後,基層軍官田單被推為城守,運用戰術及謀略(例如傳說中的火牛陣)驅逐燕軍,光複齊國失土,最終複國。蔣總裁題寫“毋忘在莒”,就是為了時刻不忘“反攻大陸”,實現“複國”之夢。

長官要新兵們牢記蔣總裁對金門官兵的訓示:“金門是反攻大陸的橋頭堡。”

新兵的第二課則是參觀“莒光樓”。

金門本島西岸中部浯江溪出海口附近、金城鎮東南的一個湖,被胡璉命名為“莒光湖”;在湖邊興建了一座三層樓的仿古宮殿式建築,命名為“莒光樓”。所謂“莒光”,取義於在蔣介石“毋忘在莒”的“昭示”而圖光大。

“莒光樓”自1952年破土興建,1953年秋天完工。薑仲理跟新兵們一起來到這座紅柱、宮殿式大屋頂的“莒光樓”,一進門就看見大廳上方掛著“毋忘在莒”四個字。整座樓雕梁畫棟,相當漂亮。

薑仲理在接受了這些現場教育之後,駐守金門。

薑仲理很快就發現,金門遍地黃沙,道路也大都是土路,外出一趟再回到軍營區,一洗臉就洗下一盆黃水。官兵們所用的白毛巾,也都變成了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