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伯倫問:“如果發生戰爭,這三個人都被炸彈炸死,怎麼辦?”
薑傳賢答:“那就打不開大門,除非用炸藥炸開,或者用切割機切割。”
薑伯倫一聽,這才知道地下金庫的保密製度,是何等的森嚴。
終於,兩把密碼鎖都打開了,厚厚的不鏽鋼圓門這才徐徐打開。地下金庫裏亮起淡淡的燈光,出現在薑伯倫麵前的是一條不寬的甬道。他跟在父親身後,走進甬道。甬道兩側,是一個個小房間,每一個小房間都鐵門緊閉,管理員手裏拿著一長串黃銅鑰匙,令薑伯倫想起法國作家巴爾紮克筆下那個極其富有而又極其吝嗇、手中總是不離一長串鑰匙的葛朗台。
在參觀時,管理員總是關好並鎖上第一扇鐵門、用力推幾下確認鎖好之後,這才打開第二扇鐵門。每開一扇鐵門,鑰匙在萬籟俱寂的地下金庫裏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
在第一個房間裏,薑伯倫見到地上放著好幾排圓木桶,木桶外麵圍著好幾道鐵匝。薑傳賢讓薑伯倫試著搬運其中一個圓木桶,薑伯倫“咬牙切齒”費盡力氣才能移動一點點,方知裏麵滿滿的都是黃金。薑伯倫俯下身子的時候,看到圓桶外的封條上印著“金圓券準備金”。這六個字其實“此地無銀三百兩”一般表明,這些黃金來自大陸。因為金圓券是國民黨在統治大陸時發行的貨幣,這準備金當然也就是當時大陸銀行裏的黃金。
此後,在一個個房間裏,薑伯倫如同進入黃金世界,到處是金光閃耀的金磚,碼成一堆堆的。薑伯倫的驚訝之情,如同當年薑傳賢第一次進入上海外灘中國銀行地下金庫一樣。這對薑氏父子,父親運送黃金,兒子守衛黃金,成了“黃金搭檔”,成了“黃金父子”。
走出台灣銀行地下金庫之後,薑伯倫這才真正感受到肩上擔子之重,這才明白父親對他所說的“不可有半點馬虎,不可有一絲疏忽,要用鮮血與生命去保護”。
經過半個來月的嚴格甄選,台灣銀行憲兵隊隊員陸續定了下來,薑伯倫這個隊長手下有了一百多名憲兵。按照規定,薑伯倫帶領這些憲兵來到憲兵學校,接受為期八周的陸軍軍訓、八周的憲兵專長教育。經過這16周的訓練之後,這支憲兵隊伍才算是組建完成。
就在這個時候,作為直接領導的薑傳賢中將,找薑伯倫上尉做了一次密談。
薑傳賢告訴兒子,他除了擔負保衛台灣銀行金庫的任務外,還要負責一個重要工程。
“重要工程?”薑伯倫不解,因為自己不是土木工程係畢業,從未做過工程建設。
“這叫作‘311’工程。”薑傳賢隻講了工程的名字,並不對“311”這一名字的來曆作出解釋——在1948年3月11日,奉蔣總裁之命,成立一個機密小組,代號就叫“311”,由宋美齡、蔣經國、宋子文以及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四人組成,吳嵩慶中將和他做具體工作。這個“311”小組所進行的“311”計劃,就是從大陸分批運送黃金至台北台灣銀行金庫。這一“311”計劃已經完成。
薑傳賢告訴兒子:“這‘311’工程是奉蔣總裁指示進行的。蔣總裁向來深謀遠慮,他以為台北台灣銀行金庫固然設施完備,但是地處鬧市,尤其是跟那座日本統治時代的總督府相鄰,目標太大,很不安全。如果台北遭到敵人轟炸,第一目標就是那座作為政治中心的總督府,與總督府相鄰的台灣銀行也會受到猛烈攻擊,地下金庫如果被炸,後果不堪設想。為此,蔣總裁指示在台北附近秘密挖一山洞,建造金庫,把台北台灣銀行金庫裏的黃金轉移至此。建造這一山洞,便是‘311’工程。要求絕對保密,要求山洞金庫的工程質量絕不亞於台北台灣銀行金庫。這一任務,便交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