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鄰結為好友(1 / 2)

從薑家走出二十出頭的兩道濃眉的英俊小夥子薑傳賢,倒是能夠講一口流利的上海話。雖然父親是寧波人,但是他出生在上海,已經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從朱家走出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朱瑾瑜,方方正正的國字臉上架著黑框圓形近視眼鏡,一字眉下是一雙露出憨厚目光的眼睛。他也能夠講一口正宗的上海話。雖然父親是揚州人,而他出生在上海,也已經是上海人。

子肖其父。薑傳賢西裝革履,即便是在家中,也是一件西式襯衫外麵套一件黑緞馬甲。朱瑾瑜則總是一身對襟唐裝,布衣布褲布鞋。

年輕人沒有那麼多講究。他倆用上海話互相問候“儂好”,很快就結為好朋友。

薑傳賢站在薑家的後門招招手,邀請對門的朱瑾瑜到家裏做客。朱瑾瑜走過灶披間的時候注意了一下,一眼就看出薑家有著一個麵包烤箱,還有咖啡壺和意大利式咖啡機,這是普通上海人家所沒有的。

薑傳賢請朱瑾瑜在底樓客廳坐下。朱瑾瑜看到,客廳裏放著一套黑色牛皮沙發,客廳正中掛著巨大的耶穌聖像和十字架。前麵的小院裏種滿花花草草,尤其是一叢叢紅色的聖誕花,在白色院牆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鮮豔。

“你們家信天主教?”朱瑾瑜問。

“不,不,我們家信基督教。”薑傳賢回答說,“更準確地說,我們家信奉聖公會,也就是英國新教。因為家父在英華洋行服務,那是英國人的企業,信奉基督教。法華洋行那樣的法國企業,才信奉天主教。”

正說著,女傭給朱瑾瑜端來了一杯熱氣騰騰而又芳香撲鼻的咖啡,還端來了鮮牛奶和白糖。

“你在哪裏上學?”朱瑾瑜又問。

“St.John's University。”薑傳賢用英語答道。

“哦,聖約翰大學,東方的哈佛大學。”不言而喻,看上去有點“土”的朱瑾瑜,也懂英語。

“家父在洋行供職,從小就教育我要學好英語,鼓勵務必考上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商學係。在卜舫濟校長主持下,聖約翰大學所有課程都是用英語教學。家父對我的英語很滿意。我在聖約翰大學還沒有畢業,英華洋行已經要我去做練習生了。”薑傳賢說罷,問道,“請問你在什麼學校求學?”

“家父是廚師,我從小跟隨家父學習廚藝,以便繼承父業。”朱瑾瑜說,“家父卻說,你一定要讀書。讀書明理,讀書才能做大事。我小學畢業時,餐館來了一個杭州客人,說是那裏有一所浙江公立甲種工業學校,包吃包住免學費。父親就讓我去浙江公立甲種工業學校上學,讀電氣科,五年畢業,算是學一門技術,有了高中學曆。不過跟你的聖約翰大學沒法比。我從杭州回到上海,正打算去一家電氣公司工作,父親的揚州酒家越做越大,店裏正忙,需要幫手,我也就在店裏幫廚,一直到現在。”

既然薑傳賢邀請朱瑾瑜到薑家來玩,朱瑾瑜也就請薑傳賢到朱家玩。

他倆走出薑家的後門,走進朱家的大門。走過小院時,薑傳賢見到院子裏種滿蔥、蒜、菜、瓜。

迎麵就是底樓客廳。客廳正中,掛的是一幅古人畫像,此人留著八字胡,卻長著倒八字眉毛。在畫像右側,還畫著一隻銅鼎,鼎冒白煙。

薑傳賢指著畫像問道:“此為何人?”

朱瑾瑜答道:“中華廚神伊尹。”

朱瑾瑜向薑傳賢講述了廚神伊尹的來曆:“伊尹姓伊,名摯,尹是他的官銜,丞相之意。他是商朝初年的丞相。伊尹雖為高官,卻擅長烹飪,不僅以鼎調羹,而且還善於調和五味,所以老子說他‘治大國若烹小鮮’。後來,伊尹被奉為中華廚神。家父以烹飪為業,所以掛廚神伊尹畫像,表示對先輩的敬重。”

薑傳賢聽罷,方知“治大國若烹小鮮”的來曆。

此時,女傭奉上熱茶一盅,芳香四溢。薑傳賢從未喝過此茶,問是何茶。

朱瑾瑜答道:此乃“魁龍珠”,由安徽魁針、杭州龍井、揚州富春珠蘭兌製而成,人稱“一壺水煮三省茶”。此茶有消食解膩功效,在敝店揚州酒家供客人酒酣飯飽之際飲用。平日,也可作待客之茶。

薑傳賢喝一口魁龍珠,果真香氣襲人,沁人心脾。

客廳之後,是朱家的灶披間,又大又豪華,堪稱尚賢坊之冠。那形狀各異的鋼刀,一大排;那大大小小的鐵鍋,也是一大排;還有瓶瓶罐罐、大盆小碟、鏟勺叉匙、柴米油鹽,樣樣齊全。

在薑傳賢的請求之下,朱瑾瑜做了一道揚州文思豆腐,展示廚藝。

隻見朱瑾瑜拿出一塊豆腐,用一把快刀,將豆腐先是橫向劈成紙一樣薄的一片片,再豎著切成一根根頭發般的細絲。切畢,朱瑾瑜左手拿起一根豆腐絲,右手拿著一根縫衣針,竟然能夠讓豆腐絲穿針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