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上海雁蕩路(2 / 3)

章靜回答說:“我們家的寶島咖啡館,用的並不是單一的台灣咖啡豆,而是用幾種不同咖啡豆按照不同的拚配比例,可以配製出從來沒有過的口味。負責這一工作的,叫咖啡拚配師。咖啡拚配師就像是一個咖啡魔術師。我父親是咖啡師,也是咖啡拚配師。他用台灣咖啡豆、危地馬拉咖啡豆、蘇門答臘咖啡豆混合配製。這是父親經過長期調試配成的‘章氏配方’。這三種咖啡豆的比例,屬於商業機密。不同的咖啡館,用不同的咖啡豆,配方也各不相同。我們所用的台灣咖啡豆,是阿裏山瑪翡咖啡豆。這種咖啡豆是從巴西引進的,有一股特別的芳香。另外,父親還在咖啡中加入些許丁香、豆蔻、肉桂,所以章氏咖啡以香著稱。”

章靜還告訴薑雨果:“父親作過統計,台北擁有三千多家咖啡館,而現在的上海才一千多家咖啡館。可是,上海比台北大得多,上海的麵積是台北的二十多倍,上海的人口是台北的五倍。所以父親以為,咖啡業在上海有很大的發展餘地。”

薑雨果從小就喜歡喝咖啡,但是並不知道咖啡有那麼多的故事。這句“台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咖啡館”,給薑雨果留下深刻的印象。薑雨果明白,正因為台灣咖啡業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上海是“咖啡客”眾多的城市,所以台灣咖啡企業爭先恐後湧進上海。

章靜開始跟薑雨果一起,策劃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寶島咖啡館。在章靜的指點下,薑雨果製訂了工作計劃:

一、選定館址;

二、對店麵按照台灣寶島咖啡館的統一設計方案進行裝修;

三、辦理工商登記手續;

四、招聘員工;

五、從台北進口設備以及咖啡豆;

……

章靜跟薑雨果分工合作:選定館址、辦理工商登記、招聘員工,由薑雨果負責,而章靜則負責裝修、從台北進口設備以及咖啡豆。

經過四個月的緊張工作,第一家寶島咖啡館終於即將在上海雁蕩路上開張。這家咖啡館擁有十名員工。

上海雁蕩路的寶島咖啡館,是由章靜按照台灣寶島咖啡館統一風格裝修的。一走進去,便可以看到,在一盞盞古典式彩繪燈罩台燈射出的柔和、黃暈的燈光下,皮質座椅、深木色家具,營造出一種複古懷舊的氣氛。隻是黃褐色的牆上,掛著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美女周璿、阮玲玉、胡蝶、李香蘭、陳燕燕、王人美、黎莉莉、黎灼灼的照片,是薑雨果建議掛上去的,這是台灣寶島咖啡館所沒有的。另外,在牆上還掛著一句醒目的廣告語:“台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咖啡館!”這也是薑雨果建議寫上去的。

雁蕩路咖啡館由章靜親自出馬擔任咖啡師。一家咖啡館的咖啡風味,全靠咖啡師一手打造。章靜從父親那裏學得好手藝,給雁蕩路咖啡館打上章氏咖啡印記。

咖啡館的另一重要技術人員是糕點師。這是薑雨果從上海一家西餅店“挖”來的。

選擇租賃雁蕩路開設寶島咖啡館,是薑雨果經過仔細考察才選定的。

當年,這裏屬於法租界。雁蕩路修築於1902年,最初的名稱為叫作“軍營路”,因為這條路上設有“法國兵營”。不久改名為“華龍路”(Route Voyron)(今雁蕩路),這個“華龍”取自法國遠征軍中一位將軍的名字。1943年,汪偽政權接收法租界時,用浙江省名勝雁蕩山命名,改稱雁蕩路。

薑雨果以為,雁蕩路的特點是鬧中取靜。雁蕩路是一條不長的馬路,一頭是熱鬧非凡的淮海路,另一頭則是綠樹蓊鬱的複興公園,人稱“藏在深閨的女子”。這裏店麵的租金比淮海路要低,而上海咖啡的消費對象大都是小布爾喬(即小資產階級,俗稱“小資”)情調的白領,他們在咖啡館約會,希望避開車馬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