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夕陽下的墓碑(2 / 2)

薑鍾書告訴呂竹,自從他長大之後,每年兩度來到這裏,一次是清明節,一次是母親節。清明節前來這裏祭拜的人很多,而母親節則鮮有人來。每一回他來到這裏,都是懷著感恩之心、思念之情,因為沒有母親就沒有他,而因為有了他才沒有母親。每年清明節,他與爺爺、奶奶一起來這裏掃墓,而每年母親節,則總是他一個人來,顯得形單影隻。他說,今天不比往常,母親的在天之靈倘若看到他跟呂竹一起來,一定含笑於天堂。

呂竹隨薑鍾書來到墓地的西北角。驀地,呂竹看見一個墓碑上刻著“薑傳賢先生之墓”,嚇了一跳。她輕聲問薑鍾書,這位死者的名字,怎麼跟爺爺的大名一模一樣?

薑鍾書答道,這位薑傳賢先生,就是爺爺。這是爺爺給自己預留的墓地。

呂竹又問,爺爺為什麼喜歡淡水?

薑鍾書答道,爺爺曾說,按照台灣軍方規定,將軍級別的軍官故後,應安葬在台北縣汐止的五指山(不光是海南島有五指山,台灣也有五指山)台軍示範公墓。他說,他生前選擇的住所就是要避免與將軍們合群,難道死後還要跟他們在一起?他要把淡水作為自己托體之所。

爺爺要歸宿淡水,在於淡水風光秀麗,環境幽靜。阿裏山的日出,淡水的夕陽,在台灣是最出名的。夕陽西照之處,最宜於長眠。

其實,爺爺看中淡水,還有兩個跟上海有關的原因:其一,上海市中心有一條淡水路,爺爺原先在上海的家,就在淡水路附近;其二,淡水鎮舊名“滬尾”。這滬尾之稱雖是依據當地原住民凱達格蘭族語音譯而來,但是在爺爺看來卻是“上海之尾”之意。他出生在上海淡水路,那裏是他人生開始的地方,而滬尾淡水則是他人生結束的地方。正因為這樣,爺爺選定淡水北新莊的北海公園墓地,作為薑家世代墓地——除非薑家後人回到上海,那就安葬在上海。

薑鍾書走過那個“薑傳賢先生之墓”墓碑,走向不遠處的一個墓,把鮮花放在墓碑前。不言而喻,那是薑鍾書母親的墓。

呂竹走了過去,跟薑鍾書一起朝墓碑虔誠地三鞠躬。

就在這時,呂竹驚訝地發現,墓碑上除了刻著“馬翠姑女士”之外,還刻著“薑仲理先生”,在兩行名字下方,刻著“伉儷之墓”。呂竹知道,薑鍾書父親的名字叫薑伯倫,難道他父親的另一個名字叫“薑仲理”?或者是字伯倫,號仲理?

墓碑之上,還鑲嵌著兩人的合影,那男的看上去跟呂竹在薑府見到的薑伯倫的照片有點像,又不完全像。不過,跟薑鍾書倒是很像。

看到薑鍾書在墓碑前雙眼噙著淚水,呂竹把到了嘴邊的問號咽了下去。

其實,薑鍾書又何嚐不想把墓碑上的秘密告訴心上人,但他還是把到了嘴邊的話咽了下去,畢竟太錯綜複雜……

雙腿像灌了鉛似的,薑鍾書和呂竹邁出墓園。

一路無語。

當他倆手牽手走到淡水的漁人碼頭時,像火球一般的夕陽,正緩緩西沉,把整個海麵染得通紅通紅,把整個淡水鎮染成一片金黃。看著浪尖上滾動著無數耀眼的璀璨流星,他倆美醉了。

忽然,他倆從淡水夕陽中悟明:戎馬一生、走南闖北的爺爺,為何如此鍾愛長日盡處的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