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由於趙國一度抵抗,平原君不肯交出魏齊,相國虞卿還護送魏齊逃跑,於是秦昭王把正在“近攻”韓國的矛頭,臨時調轉向趙國。同年,公元前265年,秦軍急攻趙。
秦國攻趙甚急,連下趙三個城池。趙國國內一片驚慌。趙惠文王去年剛剛死了(當政三十三年),接班人趙孝成王不到二十歲,嘴上無毛。好在他媽媽,就是趙惠文王的媳婦,是位巾幗英雄,大號“趙太後”。趙太後是個爆脾氣的女子,帶有燕趙之人的典型特色。史書說“趙太後”新用事,她一手拉扯著孩子孝成王,一手應抗秦兵。趙國國內也有良將,如廉頗之徒,但廉頗素懼秦人,隻是善於跟六國爭城奪地,一時之間竟無奈何。趙太後於是決定向東方大齊求救。
齊國自從二十年前被五國聯軍攻破,麵目瘡痍,東海陸沉,悄無聲息於諸侯事務。不過,人這種生物是很容易繁殖的,齊國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了。齊襄王(齊湣王的兒子)和相國田單(火牛陣的那位)一商量,認為趙國反複無常,多年敵視齊國(當年的五國聯軍就是趙國積極帶的頭,事後趙將廉頗、藺相如也不斷攻伐齊城),但是齊國有意重新插手國際事務,願意借機出兵救趙。但是必須勒索趙國一把。於是齊襄王說:“必須以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入齊為人質,齊兵才可發出。”
人為人質有什麼用呢?如果齊與趙的聯合中途出了變故,比如齊軍替趙國打仗,但是趙偷著又向秦請和,乃至暗中夥同秦軍偷襲齊軍,把禍水引向齊國,我就可以用斬首人質作為威脅。既然當人質是這麼危險的行當,趙太後當然舍不得小兒子去。群臣聚在門口強諫,趙太後被諫急了,大吼,怒道:“有再敢瞎諫的,老婦必唾其麵!”一邊用手捶床(燕趙女兒厲害啊)。
這時候,一個退休老幹部叫作“觸龍”的,顛著個腰,邁著小碎步一跛一跛地進來了。就像現在老年人見麵都喜歡互相推薦點“補血口服液”或者腰疼藥什麼的,老觸龍也開口向趙太後推薦養生秘方:“太後身體還好吧,治理國家辛苦了。老臣腳也老鬧毛病,走路一跳一跳的,好像跳hip-hop,也走不快了。您的腿腳怎麼樣?”
“也不太利索,出門就打車。”趙太後打的車是輦,輦是用人拉的車。人不會像馬那樣尥蹶子。
觸龍問:“太後胃口還好吧?”
太後心說這人怎麼這麼羅唆,答道:“也隻能吃些稀粥之類的軟食了。”
觸龍看趙太後依舊板著臉,氣囔囔地,就往前湊了湊,自己沒話找話說:“老臣近來食欲也不好,就練練氣功,買菜都是走著去,活動活動筋骨,每天走三四裏,多少還能提高一點食欲。”
太後的顏色稍解,來興趣了,說:“這老婦倒是做不到。不知你那氣功跟哪個學的?”
觸龍跟她交換了很多老年保健娛樂知識之後,轉入正題說:“我來是為給我兒子找個工作的。老臣有一個沒出息的孩子舒祺(不是香港版的),年紀最小,中專畢業,在家待著呢。有時候去海灘上寫寫真什麼的,您能給他在王宮裏安排個正經事兒幹嗎?”
趙太後說:“這小事跟辦公室的人說一下就行了。”說完覺得這老家夥觸龍有點好笑,就抿嘴笑著說:“你們這些男同誌也這麼關心孩子啊?”
“那當然了,其實比你們女同誌更會關心孩子。老臣私下說一句話,我覺得太後您對燕王後的關心比對長安君強。”
燕王後是趙太後的女兒,嫁給燕王當媳婦了。趙太後不解:“I don't think so。我對長安君愛死了,對燕後比他差許多了。”
“非也,非也。當年,你送燕王後去燕國。臨出嫁,這孩子都上了車了,您還拽著她的腳脖子哭,舍不得啊。可是後來您祭祀時卻每每祝願,說‘一定不要讓她回來’。怕他被婆家攆回來。您希望她在燕國順利為後,子子孫孫相繼為王,寧可您不要見到她了。這是父母真正關心孩子啊。父母關心孩子,就為他們計深遠。”
趙太後覺得觸龍說得娓娓動聽,不覺得向前膝移。觸龍接著說:“可是,您對長安君就沒這麼深遠了。您說,趙國自建國以來,一百多年來,王室子孫中那些被封君的,有幾個把封君的位子一直傳下來的嗎?”
太後說:“沒有。都完蛋啦。家族間鬥爭險惡,富貴不過三代嘛,還不是都被後來人褫奪了。”
“是啊。不光趙國如此,列國都是如此。是這些君王的子孫不賢嗎?不是,他們地位尊貴而沒有功勞,俸祿優厚而沒有貢獻,占有貴重寶器又那麼多。當然無法服眾,遲早被褫奪封君之位了。您雖然愛長安君,封給他膏腴之地,但是不令他有機會立功於國,遲早……一旦您老像山陵那樣駕崩了,誰還能罩著他不出事啊,永久富貴啊。”
趙太後至此被說得一點詞兒都沒有了,幡然動容,歎口氣道:“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真是沒辦法啊,隨便你們安排吧。”說完,忍不住流下老淚。連忙用老手按住。舍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