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竺:在天竺山和靈隱寺之間。自靈隱寺山門向南直上,可依次到達下天竺(法鏡寺)、中天竺(法淨寺)和上天竺(法喜寺)。三寺香火極盛,且少有塵濁氣,有聯曰:“三竺並傳一樣金身世上皈依獨後,五峰環繞千年香火人間瞻拜為先。”是時下難得一見的清淨之地。
夢泉
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與上天竺的慧覺和尚親如兄弟,時常抽空看望他。兩人在寺旁楠木林下促膝談心,吟詩誦經,別有一番情趣。
這一年,杭州大旱,接連數十天滴雨不下。沒有水比不吃飯還難過,蘇東坡心急如焚,連日帶領官員、侍從四出踏勘水源。這天,他到北高峰找水,傍晚來到上天竺,一來想在此借宿,明日一早趕去白雲峰;二來可與慧覺和尚談詩論經,煩中取靜。
蘇東坡吃過晚飯,到寺後的八角亭乘涼。坐下沒多久,就在石凳上困著了。慧覺和尚做罷功課,到八角亭來,看他呼嚕呼嚕困得正香。一會兒,蘇東坡驚叫起來:“水,水,快來汲水呀!”慧覺和尚以為蘇東坡著魔了,連忙把他叫醒。
蘇東坡眨眨眼睛,高興地對慧覺說:“我找到水了!我找到水了!”
慧覺和尚問:“水在哪裏?”
蘇東坡說:“我剛才做了一個夢,夢見楠木林下泉水奔湧而出,我還聽到了嘩嘩的水聲呢!”
蘇東坡拉著慧覺和尚,三步並作兩步來到楠木林下,果然有一個四方形的水潭,泉水正從四壁岩縫裏湧出來。蘇東坡高興極了,馬上叫慧覺和尚取來筆墨紙硯,親自寫了一張告示,告訴百姓上天竺有泉眼可以汲水,叫慧覺和尚明日一早張貼出去。
三天竺一帶的百姓見到告示,真是久旱盼到了甘霖,高興極了,都拎著水桶來挑水。奇怪的是,不管挑走多少水,泉水始終不會幹。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蘇東坡,就給此泉取名叫“夢泉”。
如今,夢泉仍然在上天竺佛殿旁的楠木林下,泉水清澈見底。
應誌良 搜集整理
寶掌橋
下天竺與中天竺的溪流上有一座小石橋,叫“寶掌橋”,傳說這座橋是寶掌和尚造的。
很早很早以前,天竺國寶掌法師從四川峨眉山來到中天竺寺裏,當上了第一代法師,號稱“寶掌千歲”。
從上天竺下來有一條溪,溪水終年不斷,溪上沒有橋,百姓隔溪走動要繞一個大圈子,十分不便。
一天,寶掌法師從中天竺到下天竺去,看到溪邊有十幾個小孩往溪裏丟石塊,法師以為小孩在玩,並不在意。可是,一連幾次路過此地,總有那麼一些小孩在往溪裏丟石塊,寶掌法師很奇怪,就停下來問小孩在做什麼,小孩齊聲回答:“我們為法師過溪搭橋。”寶掌法師心裏十分感動。
晚上回到寺院,寶掌法師左思右想,翻來覆去睡不著:這裏的小孩心地這樣好,我也要為百姓做點好事。他從床上起來,叫醒全寺和尚,點起蠟燭,來到溪邊,抬石的抬石,壘石的壘石,天還沒亮,一座石頭橋就造好了。有了這座橋,百姓走動再也不用繞圈子了。人們都說寶掌法師做了件好事,為了紀念寶掌法師,把這座橋取名“寶掌橋”。
千百年來,這裏發生過一次又一次洪水,其他橋都被衝垮過,獨有這座寶掌橋沒被衝垮過,至今還在。
應誌良 搜集整理
三生石
靈隱飛來峰東南麓,有一塊神奇靈石叫“三生石”,講的是李源和圓澤和尚的一段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