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篇(3 / 3)

真是糊塗官斷糊塗案!沒多久,這個縣大老爺就被罷了官。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

“注釋”

資性:資質秉性。

“譯文”

讀書不管天賦資質的高低,隻要能夠勤奮學習,擅於向他人請教,任何事都把它想個透徹,終有一天會通曉書中的道理。

“道理”

勤於思考,不恥下問,對學業必定有所裨益。

車前草的來曆

東漢初年,在一次與羌人的戰爭中,大將軍馬武打了敗仗,帶著殘餘的將士被困在一塊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時值盛夏,天氣炎熱,許多士兵染上了一種怪病:小腹脹痛,尿中夾血,渾身乏力,痛苦不堪。每天都有不少士兵死亡。更要命的是,這種怪病還傳染給了戰馬,致使戰馬也相繼死去。看到這種情況,馬武心急如焚。

正當馬武一籌莫展時,一個馬夫進帳稟報:“將軍,戰馬的病已經好了。”

原來,這個馬夫由於心疼染病的馬,便將馬韁鬆開,任馬兒在草地上自由覓食。這天早上,他發現幾匹戰馬的精神竟然有所好轉,而且尿中沒血了。馬夫十分驚奇,心想難道這附近有什麼藥草可以治好戰馬的病?於是心細的馬夫沿著馬的足跡仔細觀察戰馬吃過的草地。他發現不遠處有一大片牛耳形的野草被吃了很多。“難道這就是救命草?”馬夫欣喜地想,“如果馬可以治好,人多半也能治好吧。”於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也挖了一些吃下去,果然沒幾天自己的怪病也好了。

聽了馬夫的報告,馬武立即下令眾將士和戰馬都嚐食這種牛耳草。幾天後,全軍人馬的病都好了。眾將士士氣高昂,大敗羌人。

想起這來之不易的勝利,馬武問馬夫這“救命草”是在哪兒發現的?馬夫向前一指說:“就在大車前麵。”馬武哈哈大笑:“真是天助我也,好一個車前草!”從此,“車前草”的叫法就流傳了下來。

矮板凳,且坐著;好光陰,莫錯過。

“注釋”

且:暫且。

“譯文”

讀書要有所成,就要耐得住寂寞。在小板凳上好好地坐著吧,大好的光陰千萬不要錯過了。

“道理”

歲月不再,切勿蹉跎。

盧思道遭戲而發奮

隋朝時候,有個叫盧思道的。他小時候聰明好學,人也長得俊秀,常常得到大人們的稱讚。於是他就得意起來,不再好好讀書,成天在外邊遊玩。

盧思道十六歲的時候,到山穀遊玩,恰巧碰到兒時的玩伴劉鬆。這個劉鬆小時候常常被盧思道奚落,說他的文章狗屁不通。後來劉鬆背地裏發奮學習,專攻碑銘鐫刻。見到盧思道一副遊手好閑的樣子,劉鬆決定戲弄他一番。他隨手指著旁邊自己剛刻好的碑文問道:“你幫我看看,我這篇碑文寫得如何呀?”盧思道走近一看,別說提意見了,文中的好些字他都不認識,一時間羞得滿臉通紅,一個人訕訕地回到家,心中很是鬱悶:這劉鬆原本寫文章還不如我,可這會兒他寫的碑文我竟然看不懂,都怪我貪玩把學業都給耽擱了。

從此後,盧思道再也不四處遊玩了,把自己關在家中刻苦學習,並拜當時的著名詩人邢劭(shào)為師。他天資聰穎再加上肯用功,進步很快,不出幾年,學問大進,成為當時有名的詩人。

天地無窮期,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

“注釋”

窮:盡。定數:天命注定。

“譯文”

天地永遠存在,而生命卻十分短暫。時間消逝一天,生命便減少一天。富貴是天命注定的,但學問卻不是命中帶來的。認真鑽研,多一分耕耘,便多一分收獲。

“道理”

生命有限而學海無涯,切記“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唐汝詢聽書

唐汝詢是明末清初的學者,他從小就酷愛學習,三歲的時候便跟著哥哥一起讀書認字。可不幸的是,在他五歲那年,因為一場大病,雙目失明。看不見光明,唐汝詢非常痛苦,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個人獨自傷心。

這一天,唐汝詢聽到哥哥的讀書聲。多麼熟悉的詩句呀!他一邊聽,一邊努力回想那些字的寫法,用手比畫著。突然一個念頭閃過:眼睛瞎了又怎麼樣,我還是可以繼續學習啊!與其自怨自艾(yì),不如靠自己的學問做出一番事業來。想到這裏,唐汝詢打開房門,叫哥哥坐在他身旁讀書,並給他講解。

就這樣,唐汝詢每日用心聽哥哥讀書,把學習到的詩文一字不落地記在心中。為了加強記憶,唐汝詢仿照古人結繩記事的方法,在繩子上打各種各樣的結來代表不同的詩句;同時,他還用刀子在木板或竹片上刻出各種刀痕來代表不同的文字。唐汝詢眼盲心明,憑著常人難及的毅力,終於學有所成,並撰寫了《唐詩解》《唐詩十集》《編蓬集》等傳世之作。

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根。

“注釋”

略。

“譯文”

讀書要放開眼界和心胸,才能領悟書中的真諦;做人要堅持原則,才能明辨是非。

“道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要理解書中的道理,也要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才能明辨是非。

按圖索驥

伯樂是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他在鑒別馬匹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以此寫成了一本《相馬經》,希望借此可以教人學會相馬的本領。伯樂的兒子很想學到父親相馬的本領,於是從早到晚捧著《相馬經》讀,已經把它背得滾瓜爛熟了。

不久後,兒子自信地對父親說:“父親,您的相馬本領,我都學會了。”伯樂聽了微微一笑,說:“那好吧,你去找一匹千裏馬來,讓我見識見識。”兒子滿口答應,帶著《相馬經》就出門了,一麵走一麵還在低聲地背著:“千裏馬額頭隆起,雙眼突出,四蹄猶如壘起的酒藥餅子。”他邊走邊找,一路上不論看見哪種動物,都要跟《相馬經》上的特征進行對照,可是走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完全符合條件的動物。

終於,他在池塘邊看見一隻癩蛤蟆。這癩蛤蟆額頭突起,鼓著雙眼,“咕、咕、咕”地叫個不停。他趕緊拿出《相馬經》仔細比對,不由高興地說道:“總算找到你了!”他用紙把癩蛤蟆包了起來,得意地跑回家去向父親報告:“千裏馬可真不好找,您說的條件太苛刻了。我好不容易在池塘邊找到一匹,額頭和雙眼跟您書上說的一模一樣,就是蹄子不像酒藥餅子。您給看看這匹馬是不是千裏馬?”

伯樂打開紙包一看,不由得苦笑起來:“兒啊,你找到的這匹千裏馬,是隻不會跑、隻會跳的癩蛤蟆,恐怕你駕馭不了啊!”

勤學如春起之苗,

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輟學如磨刀之石,

不見其損,日有所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