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獨步時》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在閱讀理解上,它可能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在創作之前思考得最多的有兩個基本問題:什麼是俠?什麼是江湖?每一個武俠小說作者都必須把這兩個問題想好、詮釋好,否則他的作品必然是缺乏深度的。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歸根結底要回到另外兩個更根本的哲學問題上,即什麼是人?什麼是世界?這不是一兩篇文章能說清楚的。我有一套自己的創作原則,我的小說必須立足於對人性的深度透視及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因此,《蒼茫獨步時》中的俠與江湖,斷不同於其他作者筆下的俠與江湖,在本書之中,“江湖”是不同思潮鬥爭的場所,而“俠”不是任何世俗勢力、利益集團、教條法則的殺人工具,而是具備獨立人格、自由靈魂並去探究人類命運、指引人類文明精神道路的哲人、思想家,這是一種比傳統的劫富濟貧、抵抗異族、救國救民之俠更高、更具有超越性的“俠”的範疇。而《蒼茫獨步時》本質上就是關於這樣的“俠”與這樣的“江湖”,探討人類精神前路的哲學寓言。
《蒼茫獨步時》中的江湖,從思想上來劃分,可分為三大派係:順世、反世、救世。而書中的江湖鬥爭,主要便是這三大派係的鬥爭。
中土武林是順世的代表。在中土武林的權力結構中,處於最高層的是“四大世家”——明、蘇、僧、商,分別代表儒、道、釋、法,其中前三家處於台前,商家處於幕後。對於他們各自的代表武功——內聖外王功、至人無己功、十方道場功、抱法處勢功,相信稍有學識的讀者都知道我要表達什麼。這四大世家相互聯盟,在中土武林中“聯合執政”。他們不是沒有精神理想,但當他們取得統治地位後,便被世俗利益蒙蔽了,他們滿足於手中的權力,滿足於現有秩序,他們曾經的精神理想異化為教條、口號,在對人類精神的繼續追尋上,他們是停滯的。不但如此,他們甚至聯合起來打擊異端思想(明、商兩家在這方麵較徹底,蘇、僧兩家態度要溫和些),鎮壓潛在的反抗力量。因此,他們根本達不到我所要求的“俠”的標準,隻是世俗法則的順從者,是一種也許曾純粹過,但已經腐化了的保守勢力。
泰壹宮代表反世。泰壹宮祖師離恨天大君是一個超越時代、對人性有深刻體察的狂人哲學家,他曾經主張過救世,但世人不理解他,於是他轉向反世,完全否定世俗社會存在的合理性,創立了一個“以恨為心,以傲為骨,以魔自居,以狂自任”的反世俗哲學流派。泰壹宮的精神高度高於中土武林,其率性而為、反對虛偽,表現出了精神貴族的氣質,對世俗社會的批判也有其深刻性。但是,這種絕對恨世、反世的思想是難以持久的,要麼它毀滅世俗,要麼世俗毀滅它。因此,一百三十年後,泰壹宮產生了分化,寂滅天希望放棄反世傳統,淩滅鼎、淩冷玉等則堅持離恨天的教旨,而辛齮墨則對思想路線失去了興趣,專注於權力鬥爭。而更可怕的是,離恨天大君生前早已料到了這一天,他設計了一個極深的局,來達到對後代子孫的控製,這是思想史上最可怕的事之一——“死人抓住活人”,離恨天就算自己死了,也不容忍後人自由選擇,定要後人維護他創立的思想路線。從這一點來看,他已經不隻是一個哲學狂人,而成了一種不容他人絲毫褻瀆的宗教權威,他的反世哲學也完全原教旨主義化了。這最終導致了泰壹宮的精神崩潰,在內亂中一部分成員被清洗,剩下的也變成了毫無底線的狂熱教徒,宗教取代了哲學,狂士演變為瘋子,在芍藥公主淩一色的領導下,發動了一場報複社會的瘋狂意識形態戰爭。泰壹宮五代大君的名號依次為離恨天、懷仇天、溟涬天、寂滅天、奈何天,象征著反世路線的興起、傳承、膨脹、危機與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