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王貴與李香香》人物模特溯源(1 / 3)

著名作家林默涵在《李季作品評論集》的序中寫道:“李季同誌成為一位引人注目的詩人,始於他的長篇敘事詩《王貴李香香》的問世。這真是‘一鳴驚人’。1946年,這首詩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曾轟動一時,猶如一顆晶瑩的明星,升入天空,吸引了許許多多人的仰望和讚美。我讀到這首詩時心情極為興奮:這是高原的奇葩,大漠的清泉,愛情的絕唱,戰鬥的號角!”回憶曆史,林默涵老先生說得對極了。1946年9月22日至24日,《解放日報》連載了《王貴與李香香》,接著由新華社用電訊發出,並由延安廣播電台廣播,不少解放區和香港都出了單行本。郭沫若在1947年香港版《王貴與李香香》所作題為《關於王貴與李香香》的序尾稱:“中國的目前是人民翻身的時候,同時也就是文藝翻身的時候。這兒的這首詩,便是響亮的信號。”

《王貴與李香香》創作於三邊,脫稿於鹽池。這與李季在三邊的五年半裏(1943年春-1948年夏),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細心搜集民歌,認真學習民歌有極大的關係。詩人在1949年冬寫的《我是怎麼學習民歌的》中稱:“如同相信勞動人民創造世界一樣,相信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隻有基於這種認識,才能對人民的藝術、對民歌產生感情……用客觀的曆史眼光,去研究民歌,以及對民歌是發展的認識,是大大有助於你去理解民歌的真正曆史價值的。對民歌的學習,要整套地學,要從民歌產生的年代和社會環境、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要從當地的風俗習慣、語言特點,甚至當地的曆史典故等,都要全盤地研究,這樣你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了解了一首民歌。”李季就是利用這種方法認真學習民歌,細心研究民歌。他在三邊時曾收集了3000首順天遊,他在1950年5月於武漢寫的《順天遊輯者小引》一文中稱:“這些‘萌芽狀態的文藝’大大地教育了我,從這些美麗的感人的優美詩句,我得到了難以估量的教益。”詩人在談學習民歌過程中花費了許多的心血,那麼他在寫信天遊式的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不辭勞苦、費盡腦汁的情況就更不言而喻了。正如茅盾1948年2月1日在九龍撰文《談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的格式用的是陝北民歌順天遊的調子,它是一個卓絕的創造,就說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詩,似乎也不算過分。這部長詩的地名和原型的搜集篩選,也有複雜艱苦的過程,當然這些過程都是糅和在他學習民歌的過程之中,也都是糅和在他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的過程之中,這是創舉,也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楷模。正如陸一定在《解放日報》發表的題為《讀了一首詩》的文章中稱:“……謝謝新文藝的開路先鋒的各位同誌,他們在文藝戰線上披荊斬棘,開出了道路,他們是文藝戰線上的戰鬥英雄。”

地名的起源有許多種,有按山名、水名命的,有按植物、動物命的,也有按數字、意念命的;還有按傳說和人名命的等等。長詩一開頭:

公元一九三零年,

有一件傷心事出在三邊。

人人都說三邊有三寶,

窮人多來富人少;

一眼望不盡的老黃沙,

哪一塊土地不屬財主家?

詩人在交代了時間後,就點出了地點三邊。詩人在《三邊在哪裏?》這篇遺稿中說:“三邊,這是一個自然地理的概念。從它本身的含義說,這就指陝西西北角上的靖邊、安邊和定邊的三個縣的總稱。”靖邊、安邊和定邊的名稱由明代而定,那時這一帶地處邊關,是狼煙四起,戰爭不息的地方,人們渴望邊關安定靖綏取之名。《走西口》民歌中的西口,也包括三邊。隨著時代的變遷,行政區變革,曾有過三邊分區(1937年9月27日-1949年9月),歸陝甘寧邊區轄,分區轄靖邊、定邊、安邊、吳旗、鹽池五個縣,黨的工作還負責寧夏和伊蒙兩個工委。詩人就是在這段時間裏在三邊工作生活了五年半。

長詩第一部第三節《李香香》中出現了:

百靈子雀雀百靈子蛋,

崔二爺家住死羊灣。

大河裏漲水清渾不分,

死羊灣有財主也有窮人。

死羊灣前溝裏一條水,

有一個窮老漢李德瑞。

這裏又引出了死羊灣這個三邊的小莊名。死羊灣地名來由,有兩個傳說。

其一是:傳說很多年前,有個南蠻婆尋寶來到靖邊,她在草山梁西南的一架山上,挖出一個寸大的金羊羔,南蠻婆高興得不得了。正當她準備把羊羔收起來的時候,忽見金羊羔發放耀眼的光環,緊接著變成了一隻活羊羔,而且發出了咩咩的叫聲,然後向西蹦蹦跳跳地跑了。南蠻婆一想不好,自己得一件寶卻不翼而飛,說明自己不是得寶人,再幹下去一定會對自己不利,於是洗手不幹挖寶營生,打道回府返回南方,去過她的紡織耕田生活。再說這隻羊羔與其他羊就是不一樣,它既不入群也不到有人的地方,在草山梁食宿,狼蟲虎豹也不傷它。後來在一個地方長成了大羊,這時跑得更歡蹦得更快了。人們知道了這隻怪羊,就吆喝了不少人在它常出現的一個窪子旁修了個大羊圈,大夥一起攔它入圈,結果毫無辦法,它三蹦四跳就逃走了;而且愈跑愈快,在一個灣子裏的空羊圈歇了歇,然後又跑起來,跑到另一個灣子裏,來回馳騁,結果活活累死到這個灣子裏。以後人們把挖出金羊羔的山叫羊羔山(原靖邊縣三岔渠鄉所在地,現歸東坑鎮轄的一個村委所在地),把長成大羊的地方叫大羊灣(原三岔渠鄉一個村委所在地,現歸東坑鎮轄)。把攔它入圈的窪子叫攔羊圈窪子,以後李姓的人住在這裏,又改成李家窪子(王渠子鎮油房窪子村委的一個村民小組),把在羊圈停歇的灣叫做羊圈灣了(席麻灣鄉一個村委所在地),把死羊的灣子叫做死羊灣。詩人的長詩裏有這麼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