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永遠的巴爾紮克(1 / 3)

巴爾紮克二百歲了,如果他活著的話。

但他短命,五十一歲,就謝世了。有人為他鳴不平,說,司各特的一生,如日中天;歌德的有生之年,就已享有不朽聲名。然而,巴爾紮克在他生命中途,還未登上高峰,就溘然病逝……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強不過天。這樣,按中國標準,他的年齡隻能算中青年作家。若是與文壇諸老一桌子吃飯的話,肯定是敬叨末座的人物。可是,在人家那兒,他剛出道不久,就當上文學家協會的主席。他括著的時候,除了他欠錢的債主外,他是老大。他死了以後,那些向他討賬的執達吏(估計是稅務局的稽查員或審計員),也到上帝那裏去了。從此,他在文學史上,就是永遠的老大了。

這位法國作家,真敢花錢,真敢借錢、透支,對他來講,小事一樁,債主逼門,他連眼睛也不眨一下,請坐請坐,有話好說。說實在的,他的資產負債表的記錄,不值得我們羨慕,他去世後丟下的一屁股、兩肋巴的欠債,不得不由他新娶的俄國太太來還,這軟飯吃得也頗令吾等須眉泄氣。

另外,他還有一種過度的嗜好,不值得我們仿效。他那種拚命用黑咖啡提神的做法,對於他減壽可能起到不良作用。

有人統計過,他為寫作大概喝了一萬幾千杯的咖啡。他的寫作神經,受到太多的咖啡因刺激,多產高產是直接效果,早衰早逝則是間接效果,這是雙刃劍,你得到了作品,也付出了生命。

但是,生命固然重要,作品應該更為了不起,正如雨果在他墓前演說中指出的:“他為我們留下的作品,一座高大而堅固,建立在花崗岩基石之上的豐碑。”這座豐碑,卻是存在這個世界上,受到人們永遠景仰。他的創作勞動,那塞納河上漁夫所看到的終夜不眠的燈窗,這種勞作精神,對我們當代繽紛多彩的中國文學,說不定會有許多有益的啟示。

他當文學家協會主席,不是靠上級任命,而是靠暗箱操作,不是靠嘴皮子賣大力丸的結果。他被稱之為文豪,為大師,是他至今還有生命力的作品,得到尊崇的結果。巴爾紮克這座豐碑,經過二百年歲月的蕩滌磨礪以後,如雨果所料的,仍然“閃耀著作者的不朽聲譽”。看來,時間是文學的鐵麵法官。小孩子吹出來的肥皂泡沫,雖然能在陽光下閃現美麗的彩虹,可是,轉瞬間便會化為烏有。

大概有泡沫經濟,也就難免有泡沫文學,這也許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道風景線。所以,出書必須炒,不炒小成書,作家不炒,出版社炒,出版社不炒,作家的哥哥妹妹們也要炒,已成時尚和慣例。炒書的同時還要炒作家,於是,文壇花絮,作家片斷,與女歌星的婚變、女演員的情史,一齊在報紙的娛樂新聞版出現。不是忙著應付洋人的午夜來訪,就是躲開狗仔隊的年終追擊,不是將赴外國接受鐵十字勳章,就是出洋領取本年度比薩餅連鎖店評比出來的文學獎。

魯迅先生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中國人失去自馨心了嗎?》,起碼在文壇,好像這種缺乏自信的遺患仍在,凡洋人一點頭,馬上這位作家就找到了大師的感覺,一舉手一投足也有了大師的模樣。這些年來,外國老娘婆不知替中國接生了多少個文學大師,一會兒這個是,一會兒那個是,結果也不知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失調?抑或由於洋奶水對中國作家產生水土不服的反應?至今弄不清楚這些大師多大程度是真,多少成分為假?所以,在分不清究竟是狸貓換太子,還是太子換狸貓的情況下,倒是應該寄期望於讀者,不為炒作起來的喧囂所動,回到古典,讀一讀巴爾紮克或別的經典作品,也許不失為浮躁中的一貼清涼劑。

因為文學作品究竟不是狗不理包子,隻有剮出蒸籠就端上來咬一口,最為佳美,一涼了,湯凝油固,便味同嚼蠟。

《紅樓夢》出屜至少有二百多年,至今仍然是一碟不可多得的佳肴,巴爾紮克寫作的年代,相當於嘉慶、道光年間,比《紅樓夢》的康雍乾晚上百年,他筆下的高老頭,葛朗台,拉斯蒂涅、邦斯、貝姨……時不時地掛在人們口頭。這就是名師製作的美味,隻消品嚐過後,那齒頰生香的記憶,會長久令人回味一樣,說明好的作品永無過時這一說。

巴爾紮克,從出道起,一路走來,也是並不平坦的。

他剛剛寫出作品時,難能免俗,還曾經化名一位什麼伯爵,發表文章說“巴爾紮克先生的天才,在這兩卷著作中露出了鋒芒”。那是他對自己還不具備足夠信心的表現。他早年把處女作呈獻給一位法蘭西院士,想得他的指點時,想不到得到的回答是:老弟,你什麼都可以幹,就是不能幹作家這個行當。據同時代不太喜歡他的人回憶,認為巴爾紮克這個人,是個一文不名的家夥。甚至欣賞他的波德菜爾,也說巴爾紮克的文筆給人一種“冗長、擁塞、蕪雜的感覺”。

他終於還是成了法蘭西文學中的大師,這是實力的勝利,也是勞作的勝利,更是堅持理想直奔而去不迭目標決不罷手的勝利。托爾斯泰說他最推崇的三位法國作家,一、斯湯達,二、福樓拜,三,就是巴爾紮克。

我幣知道法文版《巴爾紮克全集》,是多少卷?摞起來有多高?但中文版的《巴爾紮克全集》的新版本,一共三十卷,堆在那兒快一人高了,真教人打心眼裏賓服。這三十卷,每卷以四十萬個漢字計算,乘一下,應該有一千二百萬字。這數量,也許我孤陋寡聞,好像在中國,還未見一位用白話文寫作的作家,寫出這許多的小說來。所以,“著作等身”這句成語,用於巴爾紮克,他是當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