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在失敗與挫折中成熟起來(1 / 3)

芒特弗農雖然靜謐岑寂,但畢竟不是世外桃源。華盛頓雖然深居簡出,歸於林泉,但畢竟是一個社會的人。正當他在無花果樹蔭下同朋友暢懷敘談、排憂散心的時候,一場大規模的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已拉開了序幕。

大草地的失利和法軍在俄亥俄河上的其他敵對行為引起了英國內閣的注意。為了在北美擊潰自己的對手——法國佬,英國政府決定派出3支遠征軍到北美同法軍角逐。其中收複俄亥俄河流域,把法國人從賓夕法尼亞和弗吉尼亞邊境趕走的任務落到了一位60歲的少將愛德華·布雷多克身上。布雷多克是一位行伍出身的老兵,是一個勇敢但過分崇拜軍事書本的人,他“正直寬厚”,但“性情急躁”、“獨斷專行”。

布雷多克帶領兩團英國正規軍一來到弗吉尼亞,備戰氣氛就籠罩了這片寧靜的土地。波托馬克河麵上,英國艦隻逆流而上,隆隆炮聲劃破靜謐的長空,兵馬頻繁調動,到處是刀光劍影……華盛頓在芒特弗農目睹這一切,心潮澎湃,情緒激昂,對田園生活的沉湎暫時被拋到九霄雲外了。他渴望重上戰場,再建軍功。於是,華盛頓在一封歡迎布雷多克少將抵達北美的信中,希望引起布雷多克對他的注意。

華盛頓的才幹以及他希望重入軍界的想法立刻被布雷多克發現。1755年春的一天,華盛頓收到了布雷多克將軍的高級助手的一封信,信中告訴他布雷多克將軍非常歡迎他參加參謀部工作。在回信中,華盛頓表示他要以一個誌願者的身份去布雷多克部隊服役。

在布雷多克將軍的參謀部中擔任誌願人員,既沒有薪俸,也沒有實權,除了犧牲個人的私人事業以外,還要自己負擔一大筆開支。此外,在外出作戰期間華盛頓也找不到可靠的人代管自己的莊園。盡管如此,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邀請。其原因就是華盛頓熱切地盼望著有機會在一個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大兵團中和當時大家公認的戰術熟練的司令官的參謀部中,獲得軍事經驗;在這個位置上,過去給他帶來苦惱的軍銜問題都化為烏有了,他可以安心擔任軍職,而又不必犧牲自己的尊嚴。華盛頓終於又回到了軍界,在布雷多克的參謀部中擔任了上校副官。

但是,當華盛頓就要奔赴前線的時候,他的母親不許他跟隨布雷多克從軍遠征,原因也許是她擔心孩子的安全,也可能是因為華盛頓沒有盡到孝母之道。然而這一切都無法動搖和改變華盛頓的決心。在弗吉尼亞陽光明媚的春天裏,華盛頓踏上了征程。

又是一個鮮花滿地的5月。一年前,華盛頓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裏取得了首戰法軍的勝利。此時,布雷多克率領的部隊也開始了對法軍的進攻。

布雷多克將軍雖然富有軍事經驗,但這種經驗僅僅適合歐洲的環境,他缺乏的恰恰是在北美特殊條件下進行戰鬥的本領。在這一點上,年輕的華盛頓比年長的布雷多克要高明得多,因為他具有布雷多克所缺乏的實際經驗和對北美風土人情的了解。要是這位將軍具有不恥下問的美德,也許他的弱點和不足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彌補,可他偏偏不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華盛頓多次向布雷多克提出建議:一切軍事行動要充分考慮北美道路困難、運輸工具匱乏的特點。可是英軍還是按照“正規軍”的慣例辦事,在路上遇到小丘就停下來“鏟平”,遇上小溪就“搭橋,行軍速度極其緩慢……”華盛頓還多次提醒將軍要采取靈活的作戰方式,嚴防敵人的偷襲。布雷多克卻置若罔聞。在軍事問題上華盛頓抱怨說:“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爭論的次數很多。雙方都爭得麵紅耳赤,他那一方尤其是這樣,因為他一爭論就不能不爭得麵紅耳赤,他也放棄不了自己堅持的見解,不管這種見解同理性或常識多麼不能相容。”

布雷多克依然固執地帶領1400英軍緩慢地向法軍據點杜肯斯堡(今匹茲堡)進攻。不幸的是,華盛頓竟在這關鍵時刻得了急性高燒,身體虛弱,頭痛難忍,連馬也不能騎,隻得坐車前行。布雷多克帶著主力部隊走在前頭,華盛頓擔心他所向往的戰鬥會在他到達前線之前開始,因此身體稍有好轉就騎馬往前趕去。在趕上布雷多克的大隊人馬時,華盛頓並沒有發現戰前的緊張氣氛,而是“大家看起來仿佛都是準備去參加宴會而不是去戰鬥”。華盛頓心頭不禁蒙上了一絲陰影。

7月9日旭日東升的時候,布雷多克的主力部隊開始渡一條大河。至中午時分,主力部隊終於渡過了河。正在休息時,突然前麵響起陣陣槍聲,華盛頓一直擔心發生的事——敵人的突然襲擊終於發生了!

槍聲越來越響,還伴有可怕的叫喊聲。在英軍周圍的叢林中埋伏著法軍和印第安人,他們不停地射擊和叫喊。這對於沒有多少實踐經驗的英軍來說,簡直是太可怕了。戰場一片混亂,英軍士兵已再也聽不到他的指揮官所下達的戰鬥命令了,像一群群無頭蒼蠅一樣,一邊胡亂射擊,一邊奔逃。麵對這樣的不利局麵,華盛頓根據自己的經驗急忙向布雷多克將軍建議:立刻把部隊疏散到周圍的樹林中去,這當然是對付突襲的最好方法。可是墨守成規的布雷多克竟然堅持在歐洲戰場上的戰術——列隊前進,以致隊伍在敵人密急的槍彈之下損失慘重。英軍的戰鬥隊形再也組織不起來了,少數士兵被迫躲在樹後作戰,可布雷多克將軍卻對他們大發雷霆,罵他們是膽小鬼,甚至用指揮刀砍傷他們。在戰鬥中,雖然正規軍官表現了無可懷疑的勇敢,但整個部隊潰不成軍,猶如被追逐的不幸羊群四散逃竄,車輛、物資、大炮,一切的一切都被拋棄了。車夫每人從車上卸下一匹馬,騎上就跑。在爭先恐後逃跑的人流中,軍官們也被推擠著和士兵們一起四散而逃。英軍兵敗如山倒,並沒有影響弗吉尼亞連隊的戰鬥激情,他們仍“像一個人那樣地戰鬥”、“像一個人那樣地犧牲”,表現得無比的勇敢,3個連隊在戰鬥結束後活著留下來的不足30人。結果1000多英軍被300多敵人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若不是法軍和印第安人急於搜羅戰利品,停止了追擊,英軍怕是要全軍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