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橫槍立馬戰沙場(1 / 3)

在富有英國傳統的弗吉尼亞成長起來的華盛頓,在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的矛盾、爭鬥與角逐中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和軍事生涯。隨著這對矛盾的激化,命運之神把華盛頓推上了硝煙滾滾的戰場。

華盛頓冒險送信的事跡受到弗吉尼亞的公民的嘖嘖讚揚,可是他帶回的信件卻使總督丁威迪暴跳如雷。

在弗吉尼亞的總督府裏,丁威迪打開法軍方的來信,當他讀到“俄亥俄地區是我們法國人最早發現的,它一直為我們法國政府管轄。總督先生要我們撤走軍隊,離開城堡,斷無道理,我們不能接受……”時,丁威迪在座位上跳了起來,將信撕了個粉碎。形勢的發展,已使丁威迪認識到隻有訴諸武力才能解決問題了。為此,丁威迪把預定4月18日召開的弗吉尼亞議會提前到2月14日,火速討論有關問題。

在議會召開之前,華盛頓建議總督,立即派200人去阿勒艮尼河和莫諾格赫拉河的交叉地修築據點和工事(華盛頓在俄亥俄之行中,曾認為此地是理想的建築堡壘的地點),然後再征集400人作後備力量。他堅信,弗吉尼亞隻要有一支600人的隊伍,再加上其他各殖民地人民的支持,又同印第安人結成反法聯盟,就“能挫敗法國的計劃”。總督丁威迪接受了他的意見,並決定將此計劃提交議會討論。

然而,在議會討論俄亥俄的局勢和華盛頓的提議時,議會中的許多議員卻沒有完全讚同。最後,總督丁威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議會通過一項提供10000英鎊經費“保衛邊地”的決議,他還決定建立一支300人的隊伍派往有爭議的地區,又在華盛頓建議的地點修堡築路。

華盛頓非常希望能在這支300人的隊伍中謀個一官半職。可是有權決定此事的丁威迪總督卻挑中了威廉·費爾法克斯。但威廉因健康不佳無法承擔,這又給華盛頓提供了一線希望。這位勇敢上進的青年紳士再次向丁威迪自薦。皇天不負苦心人,華盛頓最後膺選任職,擔負起招募新兵的工作。

然而,募兵工作卻不順利。或許是對於英、法兩國之間戰爭的不感興趣,加之氣候的惡劣、與英國士兵的不同報酬,使得華盛頓在一星期內隻征得25人。即使這25人在華盛頓的眼中又是一群“散漫、懶怠”之徒,沒有鞋子,沒有襯衣,幾乎沒有一件外套。

募兵工作進展緩慢,可是從俄亥俄傳來的消息卻是那樣緊張危急:法國400名軍事人員已被派往俄亥俄地區;外交人員經常出沒在該地區,頻繁活動於印第安人部落之間,形勢十分危急!

弗吉尼亞的困難不僅是募兵緩慢,更缺乏有經驗的軍官。總督丁威迪絞盡腦汁最後委任喬舒亞·弗賴伊上校任300人的總指揮,華盛頓為副指揮,領陸軍中校之銜。這次任命包含著總督對這位青年軍官的殷切期望,希望這位曾冒險抵達柏夫堡的英雄能以同樣的勇敢和活力擔負新的重任。

華盛頓對於這個任命大喜過望,欣然接受任命,表示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無愧於這次提升,決心為國王和國家效忠盡職。

對於華盛頓的這種激情,似乎他所要效忠的國王和國家還存有疑慮。這在發放給華盛頓的薪俸中就已體現出了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差異。華盛頓任中校後,每天隻能領得12先令6便士的薪俸,而英國正規軍同樣軍銜的軍官卻可領15先令的薪俸。

這也許是華盛頓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到殖民地人民遭受歧視的苦味,認識到世上竟還有這類不平之事!這種不平好像一粒小小的種子埋進了年輕的華盛頓心田。

一想到薪俸的歧視,華盛頓就有一種被嘲弄的感覺。後來,他到堅爾沃去見費爾法克斯上校訴說心中的怨言,甚至表示想辭職不幹。華盛頓還坦誠告訴上校:持這種看法的人並非僅他一人。費爾法克斯上校麵對不平的華盛頓,隻好答應親自出麵和丁威迪總督聯係,爭取改變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