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帶有泥土氣息的早期教育(2 / 3)

在布裏奇斯溪莊園附近的學校裏,華盛頓又繼續學習了將近兩年時間。從11歲到13歲這個年齡,正是一個少年思想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布裏奇斯溪莊園附近的這所學校的教育對華盛頓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在當時,這所學校的教育是比較有特色的:

第一,學習也好,品德修養也好,要求都十分嚴格,尤其著重於數學的教育。在全部課程中,數學課幾乎占了將近一半的課程。這或許是為了造就新一代的土地開拓者,使畢業生在以後向西部的進取中能夠得心應手。另外,學校還注重“修身”教育,學生外表必須整潔,舉止必須有禮貌。學校中的紀律十分嚴格。

第二,學校積極提倡學生學以致用,要求學生在學校裏不單是讀書,而且要學會辦事,養成自立的能力。特別是要把課堂中所學與實踐結合起來。

在這所學校的兩年學習中,華盛頓不僅專心致誌地學習了數學,還接觸閱讀了一些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書籍。如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的《致富格言》,在社會上流傳甚廣。其中所宣揚的“光陰乃生命之源”,“勤勉乃幸運之母”,“年華易逝,宜早積錢”,“空袋囊,立不起”,“有錢就有後代”,“你能好好照管你的商店,你的商店自然能好好照管你”等等思想不能不影響到華盛頓。

華盛頓性格中對人很有吸引力的一個因素是謙虛,這在學生時期就表現出來了。盡管品學兼優、在各種活動中都是活躍分子,但他從不驕傲,從來不是鋒芒畢露、盛氣淩人。相反,總是尊重別人,總是那樣“溫和誠實”。他十分自重自愛。由於華盛頓的聰明才幹和熱心為大家辦事,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

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隨著對北美殖民地情況的了解加深,華盛頓逐漸開始憂國憂民了。他在布裏奇斯溪莊園附近的這所學校學習的時候,英國統治集團加強了對殖民地的控製和掠奪,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尖銳化了。不僅廣大勞動人民公開舉起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義旗,就連資產階級、種植園主也時常采取一些議會鬥爭的形式來獲取一些權益。

可是,華盛頓那時還畢竟是一個少年學生,各方麵都不成熟。究竟怎樣才能將北美殖民地從英國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少年的華盛頓正處在最初的觀察中,一時還沒有認識到英國統治階級的本質麵目。

一晃兩年過去了。1747年,正當楓葉變紅的時節,華盛頓又從布裏奇斯溪莊園搬到了他大哥勞倫斯的芒特弗農莊園。這是華盛頓夢寐以求的事情。這裏林木蔥蘢,環境幽靜,波托馬克河上的點點船帆穿梭來往,靜中有動,富有詩意。不過,吸引華盛頓的卻不是這裏的詩情畫意,而是能夠以後和大哥在一同生活了。

來到弗農莊園後不久的一天,華盛頓在哥哥勞倫斯的引薦下,有幸結識了哥哥勞倫斯的嶽父威廉·費爾法克斯爵士。

爵士出身英國望族,知識廣博,經驗豐富,曾從軍征戰,功勳卓著。幾年前,他來弗吉尼亞定居,照應看管他堂兄托馬斯·費爾法克斯勳爵的地產。他們住在離芒特弗農不遠的“堅爾沃”莊園內。園內有一幢磚砌的兩層樓房,與此相連的是一個裝修精美、各種花草果樹井井有條的花園。

華盛頓經常去堅爾沃做客,深得威廉·費爾法克斯的賞識。後來勳爵來到弗吉尼亞以後,對華盛頓也十分看重。通過同這些英國貴族的接觸,華盛頓學到了英國上流社會的道德觀念、禮儀典章和高雅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