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願軍營新人入畫寄筆端——為《戰鬥文藝》“小小說”專欄叫好(2 / 2)

小小說之所以越寫越紅火,是因為它有著廣泛的群眾性。筆者粗略統計過,《戰鬥文藝》連發的19篇小小說,幾乎全是基層幹部戰士寫的,其中,有12篇是戰士的習作。這些作品的人物有鼻子有眼,離讀者很近,讀後往往使人能從熟悉的生活中,找到近似作品中人物的原型。作品的內容也相當廣泛,有描寫基層營連幹部抵製不正之風的新鮮事;有反映在考核之前,青年戰士摒棄《少女之心》手抄本,重新振作起精神積極參加訓練的情節;還有淡墨細描新兵到連攻讀文化,合理使用母親給錢的特寫鏡頭……這一張張情趣盎然的軍營生活畫麵,說明了部隊的文藝題材雄厚廣闊,絕非“沒啥可寫”,而是大有寫頭的。同時,它還說明,隻要開掘得法、引導得當,部隊的創作力量將會如江河源頭活水一樣,層湧不窮,汩汩不息的。戰士是連隊的主體,第一線的實踐者,他們長期生活在基層,熟悉身邊的人和事,同部隊有著特殊的感情。文藝創作的規律有一條是作者應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部隊生活的剪影,不由我們廣大幹部戰士去寫,還有誰比他們更為適宜呢?另外,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來入伍的新戰士,大多數都是初中和高中以上的學生青年,有文化基礎,思想活躍,創作積極性高。他們既是文藝作品的熱心讀者,又是很有希望的未來的文藝戰士。他們要業餘創作,需要施展才華的陣地;他們要寄托情思,需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文藝路徑。提倡寫小小說,既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又是對小青年創作積極性的正確引導和最有力的支持。所以,我以為《戰鬥文藝》刊載小小說,其意義遠不在推薦了幾篇新人佳作;這是培養文藝新秀的園地,春季裏,它會托出百花爭豔的畫卷,秋天,是要奉上五穀金燦的豐收圖的。

如果把已發表的這十多篇小小說比作亮晶晶的玻璃球,拋磚可以引玉,拋出這些晶瑩的玻璃球,準會引出翡翠和瑪瑙來的。假如綻放在《戰鬥文藝》小小說園地裏的作品果然有那麼一兩株梧桐丫子,沐浴陽光雨露之後,拔節茁長,舒枝參天,準會引來金鳳凰的。這並非溢美之詞,而是筆者的期求。翡翠瑪瑙也好,梧桐金鳳也罷,都不應是空幻的,都離不開軍營新人的汗水勞作。為了迎接小小說百花盛開的春天,辛勤的園丁們正在吆牛張犁,墾荒耕耘。他們會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事的,無須我這外行人多說。作為一名熱心的讀者,我隻希望編輯同誌能在精選上再用一番辛勞。小小說雖然小,但它畢竟是小說,應具有小說的鮮明特點,注意塑造人物形象,特別是塑造當代軍人的形象;在安排塑造人物和表現人物精神境界的情節上,還應當再生動感人一些。另外,小小說畢竟是文學藝術的袖珍品,它與新聞報道領域的小故事,怕也不是一碼事。究竟區別在哪裏?也有待於作者和編輯共同實踐,仔細揣摩。不管怎麼說,有了目前這個良好的開端,我深信將會有更多的戰友揮起“小小說”這支彩筆,把軍營裏的新人新事,感人之情盡收眼底,融會胸間,寄情於筆端;將部隊開創新局麵的群英譜,描繪得更加壯美,更加栩栩如生。

〔曾刊於《戰鬥文藝》1984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