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陳出新的成功嚐試——楊聞宇新作《閱微擇譚》讀記(2 / 2)

麵對如此活靈活現的官場密謀畫圖,倘若讓我去評說,雖不至於借題發揮亂侃一氣,然而,信手拈來,附雅幾句,百兒八十個字,還是湊得齊的。這裏,聞宇卻不。他僅用74個字,竟瀟灑地評了一回。舊官場即鬼蜮,個個是鬼心思,來去也行蹤如鬼。這裏文字不多,畫麵卻生動、傳神。紀昀官場中人,因為了若指掌,方能出此神來之筆,可謂之特殊處理,形趣俱妙。

這便是文野之別!這便是過人之處!我琢磨著:能從39萬言的清代筆記小說裏,淘取於當今有益的哲理,形成這冊讓人愛不釋手的“200年前後學士同談錄”,其魅力從何而來呢?沒有對紀昀《閱微》的潛心研究,沒有對當今世事的深邃洞察,沒有與讀者友善的懇談態度,是難以收到如此良好的社會效應的。

品味的濃度——雅而求趣

《閱微擇譚》的另一過人之處,“抓”人之妙,還在於:似乎消遣之作,實則品高味濃,析理嚴謹,談吐文雅風趣。聞宇在後記裏談道:

筆者有感於封建頹風,不願《閱微》滅沒於俗,遂趁取麗日和風,擬海天之翔鷗,翩然其翼,掠擷波光……識者見讀,會心一笑,當益發的眼明。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這種雅而求趣的行文特色,全書俯拾皆是,在第三輯《恩怨情戀》裏尤為突出。愛情姻緣,雖說是人間永恒的熱門話題,但在封建末世,真正能品嚐情愛甜蜜的,卻為數不多。紀昀是個多情種,其情愫在姣好柔婉的女子身上是比較慷慨的。這癡情,在《閱微》二十四卷中多處流露。既為諸多文人所津津樂道、傳作美談,同時也給輕佻者提供了“男寶”,當做攻擊紀翁人身的口實。其中,有許多複雜的心態,一時難以說清。有一點啟示卻是共同的:當一名鍾情的作者不容易。能把作者的感情世界評點得高雅風趣更不容易。這個難題,在聞宇的《擇譚》中是較為得體的。比如,當紀老先生夢見他的侍女文鸞,並為之追記一篇奇妙的文字時,對這種心態的把握是比較難的。聞宇的評述是:紀昀是位有識的學者,更是個有閑適的官僚。在筆記裏時時擷取愛情、戀情方麵的佳話以點綴風流,消遣歲月,則屬於細致多情的一個側麵。在這裏,一位未曾謀麵的侍女憂鬱病殃,偶爾與紀氏夢魂相會,雖然凝視無語,來去翩然,卻逗惹起紀昀的懷戀……竟然“詢其葬處,擬將來為樹片石”。

在此,一個“細致多情”的定語,把紀老先生豐富的情感世界加以充分的肯定。“逗惹懷戀,竟擬樹石”八個抑揚頓挫的文字,既是逗樂,又給讀者以遐想,是足夠續一部風流佳話的。今人喜聞樂見;紀翁也覺欣然。這便是功力。

雅而求趣,不僅是附庸紀文說一段俏皮話,以加濃趣味情;盡注者所能,以增強真知灼見,擴大知識麵,也是《閱微擇譚》旨趣高尚的一種追求。借著紀昀提供的話題,把一則民間流傳的晉人經商返裏、其弟與之為爭家產反目的故事,與範紫東創作的秦劇《三滴血》原本連成一體。繼而,又為這部戲曲片做廣告,且博引田漢先生的宏論以佐證,得出藝術上寓教於樂之作的形成得益於此的結論,並不無讚美地指出:“這是紀昀生時意想不到的一樁雅事。”這是對秦腔的大膽嚐試,我作為《三滴血》的愛好者,是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的。

聞宇是黃土高坡成長起來的軍旅作家,駐守戈壁,長年與風沙為伴,追憶孩提趣事,力作《灞柳風煙》。這次大膽“下海”,若翔鷗翩然其翼,掠擷波光……不能不令人興奮。因為,文壇上又多了一位“藝海拾貝”的“山裏人”!

〔曾刊於《博覽群書》1993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