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走進書壇的祁連裕固之子——郭正英書畫品讀(2 / 2)

(三)

郭正英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搏擊前進,為民族文化宮的全麵建設出大力、流大汗,創建新的功業;同時,又先後苦讀數年,堅持在職學習,全麵充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他自學完大學課程,又參加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班的進修,取得碩研畢業證書。特別是在中央黨校係統鑽研了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以後,郭正英對如何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問題體會得更加深切,思考得更加透徹。他在讀書筆記中寫道:先進的文化力量,紮根並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這是時代賦予中華兒女的新的曆史使命;也是黨的十六大向全體文化工作者發出的莊嚴號令。作為從事民族文化的一名公職人員,必須自覺沿著這個重要指導思想前進,抓好本職該幹的,做好民族地區企盼的,堅定不移地走民族先進文化與世界先進文化相接軌、相融合之路。

這一睿智精深的思想火花,絕非空穴來風,亦非一日之功。它是郭正英長期鑽研民族文化讀書心得的薈萃;也是他致力於發展民族文化思考才智的結晶。早在2000年,作為編委會主任,他與在京部分裕固族學者、專家合作策劃、編輯、撰寫了《中國裕固族研究集成》(140萬字),該書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在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郭正英作為副主編組織編輯《中國民族年鑒》,並策劃組織了兩次在京部分年鑒專家參加的座談會和研討會;策劃組織了2001年在貴陽召開的全國民族地區圖書館會議,來自五個民族自治區的70餘名各族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80餘篇,會後出版很有分量和研究價值的論文集1本;參加策劃了《奉使圖》、《菩提葉經》、《百苗圖》、《中國少數民族佩飾畫冊》、《古蘭經》等古籍書目的開發性出版。

在民族文化宮領導崗位上分管民族博物館工作以後,他通過參與策劃組織“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2002年3-5月韓國漢城)、“首屆中國民族服裝服飾博覽會”(2002年7月雲南昆明)等12次國內外傳統民族文化展,較好地展示了民族文化館藏的文化資源,取得了可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更為可貴的是,郭正英通過這些民族服飾交流,領悟到中華民族文化交融的可行性路徑。於是,他不失時機地協調組織博物館專家、學者進行了民族文化繼承與創新課題學術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3年6月,經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報請上級批準,郭正英被任命為中國民族雜誌社總編輯。工作崗位的轉換,這是他為建設先進文化再作貢獻再展宏圖的新開端。此時此刻,由他創作的一幅丈二匹的草書作品《李白朝發白帝城》和四條畫屏:《梅、蘭、竹、菊四景圖》最能表達這位祁連·薩爾的寧靜致遠情趣和翰墨藝術才氣。在民族文化宮展廳展出後,引起了轟動。通過深入調研,他提議與中國民族報社有關領導召開座談會,自8月份開始開設“民族文博”欄目,常年宣傳民族宮館藏文物資源。僅這一個“好點子”,就給兩個民族文化單位都帶來實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件事清楚地表明:對建設民族文化的深層次問題,這位裕固族山鷹的工作思路是開闊的,運行方式也是自如的。看到新總編一到任就深入雜誌社的方方麵麵群體中,調查研究、懇談設想,紮紮實實搞改革,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情景,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位裕固族的祁連山鷹準會有不同凡響的展翅!也一定能夠出現異乎尋常的壯觀圖景!

〔此稿為《西部民族》2003年特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