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一冊啟功先生題寫書名的《李洪海書畫扇選集》奪走了我近些日子的大多時光。由藍天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發行第1版的作品集,隨手翻翻,惠風撲麵。劉炳森老師對此書的贈語是“寶箑含香”;我以書生的認真勁頭,逐頁閱讀,逐扇品味,仿佛感悟到縷縷心香。記之如下:
其一,另辟蹊徑,竹蘭送爽
與當今一些書畫市場粗墨大紙、筆走龍蛇的時尚作品不同,身為中國軍事博物館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李洪海,近年來卻遵從啟功先生的教誨,潛心於對中國書法、中國畫、篆刻治印的刻苦研習,反複臨摹,並以扇麵這種藝術載體,創作了數百幅作品,受到中國書法家協會眾多師長的充分肯定和鼓勵。已收進選集的60幅作品中,有6幅竹作,5幅蘭作,5幅篆刻,雙桃、遊魚、雲鬆、熊貓作品各1幅,其餘扇麵純為書法。從第4頁的頌竹:“栽簫映檀唇,引枝宜鳳宿”,到《選集》末頁作者辛巳秋月對竹作的題款,傾注了對竹枝的一往情深。這種以清竹玉蘭為扇麵主旋律,徐送爽快,獨開蹊徑,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其二,精品食糧,文化快餐
經過李洪海認真篩選的書法作品,落墨在扇麵之上有兩個明顯特點:一為文化快餐,知識含量高。或作箴言:“虛心”、“樂道”、“飛鴻”、“觀海”;或作名句:“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和氣所含修辭立德,謙恭為衛受福宜年”;或作座右銘:“惠風和暢”、“慎思篤行”、“雲鶴有其翼,飛鴻響遠音”。二為精品食糧,營養豐富。從唐人崔灝的《黃鶴樓》,到宋代王禹偁的《村行》,通篇拈來,工整於扇,重溫名詩韻味。詩摘“墨池煙靄花間露,茗鼎香浮竹外雲”,品嚐寫景極致。特別是書寫有啟功先生論書句“筆不論鋼與毛,腕不論低與高;行筆如亂水通人過,結字如懸崖置屋牢”。這些論書法的經驗之談,且不說書法功力如何,僅憑精粹內容的遴選,足見扇麵作者的獨到匠心。
其三,雅趣小品,寓教於樂
《辭海》對扇的解釋有四種,一曰門扇,二曰扇子,三曰古代障塵蔽日用具,四曰通騸。扇麵文學,是扇風送爽、傳遞信息的知識載體。貴在情趣雅而品位高。李洪海選用的警句,小品居多且品位上乘。如於右任句:“詩篇自覺隨年老,胸次從初抵海寬”;如古人士氣句:“洞府人閑酒三甌,棋兩局;芝田春到雲一縷,玉千竿”;又如調侃語:“酒沾衫袖重,花壓帽簷偏”;再如啟功先生詼諧詩:“北人慣聽江南好,身在湖山未覺奇。宋子不知鄰女色,隔牆千裏望西施”。對於這諸多情趣盎然的小品,洪海平日悉心收集整理,隨後細讀研習,工於扇上。這是他自覺實踐啟功先生寓教於樂教誨所揮灑的滴滴汗水,也是在心田耕耘中收獲的顆顆珍珠。
其四,治印精巧,詩畫率真
如前所述,五幅篆刻作品中,有瓦當、生肖,閑章又多用名言警句,神韻飄逸,各有千秋。尤其是《選集》第七頁上的扇麵,治印考究,精巧布局。圍繞主題“兵者國之大事”一方主印,左右各五枚,最左邊兩印分別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右邊兩印對應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方寸之間,把《孫子兵法》的要義勾勒得清清楚楚,欣賞這樣的扇麵印鑒,既是一種藝術享受,又誰能說不是一堂“居安思危”的國防教育課呢?
《選集》60幅作品中,詩畫匹配、珠聯璧合的作品有四件。一幀朱砂繪成的挺拔竹枝,配以“老竹新筍共一時”的題款,構思已夠別致;半幅焦墨勾畫的蘭花怒放,配以詩句“百草舞花日月新,此君足下始知春。雖無豔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真是恰到好處。頗為有趣的是《選集》第14頁上方的一幅扇麵,在一條大魚正追逐兩尾小魚的緊張畫麵上方,信手題款:“事者,工之餘;詩者,睡之餘;壽者,劫之餘。為白石老人之三餘也”,詩畫到了相映成趣、輕鬆調侃境界,不能不屬功夫老到,巧奪天工,率真自然。
我與《選集》作者同庚、同月生,同在一個單位工作,在家屬院裏又是鄰居,多年相交甚誼。樣書印出,由我先睹為榮;《選集》的不足,我亦先吐為快。扇文似乎應忌兩點:一忌字滿文偏,詩句嫌長,使讀者難解所雲。二忌所選內容雖屬上乘,卻因布局不巧,書寫不工,而個別作品效果欠佳。衷心祝願李洪海今後的書畫藝術創作,如竹子攢動,更上一層,帶給人們更多的芳香。
〔曾刊於2003年3月1日《解放軍報》;又被《人民法院報》(2003年2月23日)、《藝術作品》等六家報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