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經過全麵改造裝修的中國美術館新館,在館慶40周年之際,隆重推出固定藏品陳列展覽,又一次使國內外廣大觀眾大開眼界,大飽眼福。在有限的展線裏,中國美術館以五四運動前後近百年的中國現當代美術演變為脈絡,從館藏的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作品中篩選出114件精品,大致分出四個不同階段,用名家名作(代表性作品),把藝術家各自的風采,陳列展示。同時,輔助以文,簡介藝術家的成長經曆、曆史功績、造詣和成就。這種以圖證史的精品陳列,既是一次係統形象的近現代中國美術精品大檢閱,也標誌著國家美術館所體現的博物館職能有了一個曆史性的飛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曆史文化的延伸和積澱,一些曆史書法珍品的係統陳列,已經名正言順地成為考察當時文化的曆史見證。南京博物院院藏明代書法精品展覽獲得成功,就很能說明問題。眾所周知,書法是以文字為創作依據的造型藝術,但與同屬造型藝術的繪畫和雕塑相比,它不直接反映現實形象,而是一種憑借於文字來抒發作者深邃的內心情感和表達對世間萬物遐想的藝術。因此,一般認為書法作品難以形象再現曆史。可是,南京博物院卻充分利用其院藏明代書法珍品眾多的優勢,通過對祝枝山、文征明、王宏、徐渭、董其昌等明代書法大師墨寶獨具匠心的研究,按照“吳門三傑耀東南”,“玄宰儒風出淞江”,“忠烈之士秀慨慷”,“故國依稀為墨痕”四個專題組合展示,把明代書法藝術這座在中國書法史上又一高峰的來龍去脈和曆史風騷清清楚楚地告訴給當今一代,澤惠於後人,同樣收到了再現曆史的功效。
思考之四:注重開掘書畫收藏與利用的良性互動,以增強書畫珍品對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化功能博物館收藏書畫珍品的多少,檔次高低,已經成為評價博物館水平的重要標誌。軍博曆屆館黨委都注意對書畫作品的收藏與研究,特別是近十年來,該館充分利用軍博有利條件,不斷擴大收藏範圍和質量,形成收藏與利用互動的良性循環。僅籌辦建軍60周年,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館慶40周年展覽,就收藏500幅全國著名書畫家作品,相當建館40年來收藏總數的一半。收藏的作品基本涵蓋了當代中國著名書畫家95%以上,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已成了絕筆之作。在廣泛收藏的同時,軍事博物館還特別注重對已收藏書畫作品的研究和利用。如請專家鑒定評估,出版了《軍事博物館書畫藏品選集》。這部藏品選集,從收藏的種類上看,畫有山水、花鳥、人物。其中有的為工筆,有的為寫意。書法作品,真、草、隸、篆四種字體俱備,同時還收藏部分珍貴的印章。從書畫作品價值上看,有一部分被列為國家級的藝術珍品,有的被錄入世界藝術作品集,有相當一部分被譽為鎮館之寶。從經濟價值衡量,不少作品價值連城,確實為軍博的寶貴財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會越來越高。目前,軍事博物館對這些書法繪畫珍品的收藏、理論研究和再利用正在起步,方興未艾。
在現實生活中,書畫的作用除了宣傳教化以外,還有賞心悅目、美化生活的娛樂功能。中國曆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離不開對書畫這一藝術形式的渴望和追求,也往往以擁有書畫珍品而榮耀。宋代蘇軾明確指出“文以達吾心,畫以達吾意”,明代董其昌提出“以畫為樂,寄樂於畫”的口號。在首都北京以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為代表的120多座博物館收藏展示的書畫作品中,從康有為、郭沫若的書法作品中可領略到豪放;從於右任、趙樸初的書法作品中可領略到剛直。還有不少作品詩書畫印俱佳,飽含著美的意境,看後回味無窮。比如,為了慶祝建軍60周年,著名畫家張世簡作的《雄鷹圖》,在展翅高飛的雄鷹上方題款“一舉三千裏,鵬程六十年”。欣賞這幅作品頓然產生對軍隊的無限熱愛之情。康師堯《眾卉圖》,為祝賀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用工筆的手法將幾十種花聚集花籃之中,並題詩句:“卅載奇功,萬民愛戴,采集眾卉,申我情懷。”以古代詩經的高格調將采集的眾卉比興億萬人民的心願和美好祝願。崔子範為慶祝長征勝利60周年繪製菊花和鬆樹,題款為:“傲霜有秋菊,歲寒知青鬆。”畫的意境蘊含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所付出的艱辛。軍事博物館的主樓接待廳室已充分利用這一藝術形式,將著名書畫家作品懸掛其上,起到蓬蓽生輝的美感,成為軍隊營區建設小康社會的一種標識。軍博五樓會議室西牆上郭沫若用遒勁的筆鋒書寫的毛澤東長征詩詞,黃胄構圖新穎的《巡邏圖》與東牆上懸掛的李苦禪的《鷺鷥》,關山月的《青鬆》相呼應,加上古色古香地毯宮燈的裝飾,在清代紅木桌椅的陪襯下,營造出一個完美和諧的藝術殿堂。凡步入的人,無不被這種高雅的文化氣息所熏陶,撥動心弦,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固然,京城內外多數小區建設和布置,暫時還不能與博物館高雅殿堂攀比。但是,各單位方興未艾的書畫創作,已經把提高幹部職工美感和欣賞能力作為這項工作目標。因地製宜地增強工作和生活小區環境和精神文明建設美化功能的書畫作品,則是一定會結出先進文化碩果的。地方和軍隊的書畫家有責任有義務為這一目標的早日實現而孜孜不懈地努力。
〔此文曾為參加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上報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