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942 壬午 11---12(2 / 2)

12、

半個月後,麥苗使勁了全身的力氣,拱破了土皮,放佛一夜之間就都從黃土裏麵鑽了出來,淡綠的鋪滿了石家溝的溝溝坎坎。高宗福總是會在天微微亮就爬起來,黃土大塬中秋的早晨已經略帶寒意,他披著薄棉襖,從西溝轉到北坡,又從北坡轉到南窪灘,從一塊地看到另一塊地,那些新鮮又充滿了生命力的麥苗甚至比自己幾個月大的孫子都顯得重要,他總是喜歡蹲在地頭,點上一鍋子旱煙,眯著眼睛望著淡綠色的麥苗發呆,腦子裏浮現出來的是堆的像山一樣的麥子,一車一車的拉倒自家的院裏,也拉倒東窯下,將那三孔窯洞塞的滿滿的。想著想著,肚子就響了起來,又將旱煙袋子掛在脖子上,朝回走去。

雖然這場雨來的有些晚,天也一天比一天冷了,可這也擋不住家裏牲畜們長膘,高宗福囑托高誌飛將東窯裏剩餘的糧食都搬到院子裏的糧倉裏,抽空讓人將空出來的三孔石窯洞裏裏外外的清掃了一遍,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糧食粒都要打掃幹淨,和著黃土運回來,在石碾子上壓碎,給牲口搭料,被清理的一幹二淨的三孔窯洞裏,還要抽空用泥巴再抹上一遍,將那些老鼠洞,都用碎石塊塞實了,等到來年的五月,收了麥子,石窯的老鼠也就都搬家了。

所有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天遂人意,高宗福的臉上每天也都掛滿了笑容,就連額頭上哪幾道深深的皺紋,也好似舒展了開來,他把高誌飛叫到屋裏,囑托了這個秋天要做的一切事情,說自己年紀大了,以後就少管點事,地裏的事情,長短工的事情以後都由高誌飛來安排,自己接下來要給高誌遠準備把訂婚好的媳婦娶回來。

在石家溝,娶媳婦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要提前幾個月準備,首先要男方家帶上禮去女方家通知大概要成親的日子,然後再確定個黃道吉日,最後臨近了就要通知四鄰八鄉、親朋好友。高宗福雖然從心裏有些看不起宇鬥山,雖說,兩人相聚也就十裏的路,大小一起長大,那時雙方的家境相當,宇家也是這方圓幾十裏的大戶人家,可再看看現在,宇鬥山兒子自從當了兵,就再沒了音信,一個三口之家,宇鬥山都養活不了,這讓他很瞧不起宇鬥山,自個覺得,要不是高誌遠的腦袋有問題,才不會和一個敗家子結親,可宇鬥山雖然破落,但是宇家的閨女卻眉清目秀,要不是這場旱災,那宇花子怎麼也不可能答應了這門親事,可再看不起宇鬥山,在這會,高宗福也得放下自己的架子,親自騎著毛驢,去宇鬥山家裏商量話兒。

宇鬥山也估摸著高宗福這幾天要來了,每當看到自己一手拉扯大的閨女,模樣俊秀,而且女人活樣樣拿手,尤其是那鉸窗花的手藝,十裏八鄉沒人不知,要不是這老天爺捉弄人,高誌雲不知道要比高誌遠強多少倍,可是自己也是沒法的事,想起這事來,宇鬥山就唉聲歎氣,覺得自己是把自己的閨女給賣了,他也想反悔,可又想想高宗福平日裏的行事為人,隻能自己先蔫了下來,隻能盼著要是哪天高誌遠要是突然病給好了,不傻了,自個也就安心了。

高宗福去宇木頭山的哪天,吃完了早飯,特意換了一身新的行頭,剃幹淨了臉上的胡子,備上了足夠的禮,背著褡褳,給自己家的小毛驢背上鋪了一層厚褥子,讓高誌飛將自己扶上了小毛驢,將韁繩攥在手裏,吆喝了一聲,小毛驢搖著尾巴,邁開急碎的步子,噠噠噠的朝溝裏麵走去,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宇木頭山,高宗福徑直趕著毛驢朝宇鬥山家裏而去,到了大門口,從驢背上溜了下來,將毛驢拴在宇家大門外的枯樹杆子上,拍打了拍打自己身上的灰土,整理了一下褡褳,推開了宇家的大門。

宇老太聽見有人來,就從炕上溜了下來,挪著小腳推開窯洞的木門,上午的太陽刺著她的雙眼,隻看見從大門裏進來個人,高高大大的,但是又看不清是誰,宇老太抬起手揉了揉眼睛,將手搭在眼睛上問來的是誰啊。高宗福咳咳了聲大著嗓門應道是我,親家,石家溝的。高老太聽著聲才知道是高宗福來了,咳著說是高東家呀,走走,回屋裏去。高宗福一邊邁著步子朝裏走,一邊說,啥東家,咱是親家,一家人了,弓著身子進了窯洞。

宇鬥山和花子都下地去了,隻有老太太一個人在家,高宗福坐在炕沿上,雙腿吊著有些難受,索性就脫了布鞋,盤起雙腿坐在炕上。高老太拿個木瓢,從水缸裏盛了幾瓢水,倒到鍋裏,對高宗福說,高東家你先歇著,累了就躺炕上,我給你燒點水。然後坐在灶台前的棗木凳子上,往灶膛裏塞了一把柴火,打著火,燒起了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