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遊人在外,四海為家,詩情畫意,喜極而泣。”
“如今,暫時以哪裏為家。”
“我看這陵陽山,就挺不錯的,山不是很高,可英俊不凡。”
“那就下馬漫步,尋找一客棧。”
“好勒。”
東籬先生和書童小女穿過樹林來到一片開闊地,背後是一個小山丘,這家客棧就坐落在這裏。客棧取名為“陵陽第一家”,就有居天下第一的霸氣。客棧背後是懸崖,可看陵陽險峰十王峰。
東籬先生和書童小女選了一間屋子住下。
第二天起來,東籬先生就聽到隔壁的佃客在朗誦散曲:
“南傳信,北寄書,半棲近岸花汀樹。似鴛鴦迷伴侶,兩三海門斜去。”
“先生,你喜歡這人的散曲?”東籬先生開門主動搭訕。
“嗯,寫這散曲的作者,被後人譽為:馬神仙,是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啊,他有這麼高的評價,嗨,你說什麼後人,是什麼意思?難道他早已不在人世?”
“是啊,他是元代的人嘛!”
“難道你不是我們大元之人?是異邦?”
“你是大元之人?”背誦散曲的人倒反問,而且驚訝。
“是啊,自我介紹一下,鄙人大元東籬,筆名馬致遠,剛才背誦的散曲正是鄙人小作。”
“啊,你就是馬致遠老先生?久仰久仰,你怎麼穿越來的?”
“什麼的什麼的穿越啊?這就是大元啊。真是被你搞糊塗了。”
“我也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江南,專攻心理,是崆峒派修行之人,如此說來,是我穿越到了元代了。”
“你真不是我大元之人?說什麼穿越,穿越是什麼啊?”
“穿越就是可以從一個朝代穿越到另外一個朝代。”
“那,你可以去唐朝?見見李太白?”
“當然行啊,隻要心到身就到。”
“這也太神吹了吧?你說說,你是哪朝哪代?”
“我們也不是哪朝哪代,早已改朝換代,稱為公元年代,比如元代過後就是明代,明代過後就是清代,等等。”
“噓,小聲說話,隔牆有耳,啥叫元代過後,我們大元萬歲萬歲萬萬歲。”
“是啊,你生於公元1250到公元1321至1324間。已經是八百年前了。”
“啊?連我卒年都知道了?我不是活得好好的麼?”
這個名叫江南的自知說話唐突,哪能這樣說呢,這是在元代啊,別人能理解麼?然後改口,轉移話題,“先生最著名的散曲就是,天淨沙·秋思,如今我們是老少皆知,天下聞名。”
“其實,那是借用白撲的。比如白撲的小橋流水飛紅。”
“很好啊,借用一轉,就顯得大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寫景,大致不過談情,寄點相思。”
“看看你們,說起文字就來勁兒,何不大家一起用早餐。”
“好,肚子已經咕咕叫了。”
用完早餐,江南就提議出門轉轉,馬致遠也欣然同意。
於是,江南、馬致遠(東籬先生)和書童小女一行三人漫步陵陽山。
剛走到化城寺,就看到寺頂一股青煙直上雲霄。
“有意思,今天看到奇跡了!”江南慶幸。
“嗯,你看,寺頂還發光。”書童小女尖叫。
“聽,有聲音。”馬致遠提醒大家。
果然,三人靜聽,聽到寺裏傳來陣陣的嗡嗡聲,然後是一些清晰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