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澤生、楊誌主編:《石油:世界與中國——走向國際化經營的中國石油工業》,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年。
2.曹榮湘:《經濟安全:發展中國家的開放與風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3.陳鳳英、趙宏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編:《全球能源大棋局》,時事出版社,2005年。
4.陳悠久主編:《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世界經濟》,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
5.鄧勇:“石化雙雄遭遇政策困境”,海通證券研究所研究報告,2008年5月19日。
6.馮躍威:《石油博弈》,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年。
7.傅誠德主編:《石油科普係列叢書——走進石油》,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年6月。
8.國家標準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石油儲量規範》,1988年1月4日。
9.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暨碳排放情景分析》課題組:《中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暨碳排放情景分析綜合報告》,2003年5月。
10.《國際統計年鑒》(1993~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
11.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2009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等指標公報》,2010年7月15日。
12.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
13.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課題組:“國際油價走勢回顧與2008展望”,《財經界》,2008年第2期。
14.國務院:《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國發〔2008〕37號),2008年12月18日。
15.郝吉:“中國石油安全的測度分析”,《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07年第2期。
16.郝吉:“美國石油安全的測度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07年第5期。
17.郝吉:“日本石油安全的測度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07年第7期。
18.韓軍:《戰後美國石油安全政策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10月。
19.克萊默、沙雷西-伊斯法哈裏著:《石油市場模型》(王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20.郎若帆:“石油業自由化的攻防與管理機製的公平性”,《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10期,2001年10月。
21.雷家驌、薑彥福主編:《國家經濟安全的理論與方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22.李繼尊:“中國能源預警模型及其預警指數的創建“,《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6期。
23.李小亮、陳彥玲、董正信:“基於PSR框架的我國石油安全評價”,《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24.林玨:“海峽兩岸能源合作探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廣州)(雙月刊),2009年第5期。
25.林玨:“中國石油安全狀況分析——2006~2008年中國石油安全指標測度”《亞太經濟》(福州)(雙月刊),2010年第2期。
26.林玨、閆建勍:“石油價格與當前主要可替代能源供需變動相關性分析”,《亞太經濟》(福州)(雙月刊),2009年第3期。
27.林玨、韋有周、閆建勍:“試探國際石油波動中的美國因素”,《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美經貿關係的回顧與展望》,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
28.林玨主編:《涉外經貿關係——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上海492——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
29.林玨主編:《能源價格變動與經濟安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
30.劉剛:“我國海洋經濟安全形勢”,海洋財富網(http://www。hycfw。com),2010年9月3日。
31.劉剛:“破解中國石油安全隱患”,《石油與裝備》,2008年第5期。
32.羅伯特·吉爾平:《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楊宇光等譯),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
33.羅伯特·吉爾平:《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武軍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