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各行業受石油價格波動衝擊程度不一。石油涉及的行業廣泛、產業鏈長,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對價格因素的傳導和轉嫁能力不同,受到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其大小取決於兩個方麵:一是對石油的直接和間接依賴程度和價格傳導是否暢通。依賴度越高,受油價變化影響也越大。二是商品的供求狀況、供求彈性和產業鏈條的長短。一般地說,供求彈性小和供求銜接較好的產業,其傳導效應比較明顯。相反,在供過於求或供求彈性大的領域,上遊對下遊的價格傳導隻有通過較長的供求關係的變動來實現。由於中國當前大部分工業消費品供過於求,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其傳導過程具有不確定性。

第七,需要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石油衝擊影響的研究。翻閱有關油價變動對宏觀經濟影響方麵的文獻,大多關注的是美英等工業化國家的情況,而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甚少。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正在使製造業這一高耗油的產業逐步轉移到發展中國家,1993年以來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經濟已經產生負麵的影響,因此需要注重對能耗高、原油進口依存度大的發展中國家的研究。

就目前而言,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賴於高投資、高耗能帶動高增長。中國的能源消費係數和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即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效率指標)與發達國家水平差距較大。據報道,中國能源利用效率隻有32%,比國際先進水平大約低10個百分點,主要用能設備的運行效率比國外一般低20%以上,而耗能產品的能源單耗卻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4.3倍。由於中國當前的工業技術水平和能源消費結構有很大關係,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效率,不僅需要節約能源消費,降低石油進口量,發展工業節能技術,而且還要改變能源消費結構。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中國不得不加大石油的進口量,石油對外依存度的提高,使得國際油價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斷加大,其後果是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問題日益凸現。這就需要建立與利用戰略石油儲備,開采新的替代性能源,研究節約能耗的新技術,進一步完善石油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與套期保值功能,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盡量減少國際石油價格變動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同時,中國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也應密切關注石油價格衝擊,權衡石油價格所導致的經濟衰退、失業增加與通貨膨脹。

§§第六章 中國石油安全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