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也是第二大能源消費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重化工業的發展和私家車保有量的增加,中國的石油生產、煤炭生產日益不能滿足需求,1993年中國從一個石油淨出口國變為一個石油淨進口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達3.897億噸,石油淨進口1.999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1.3%。2009年中國又由一個煤炭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
一、中國的能源消費
(一)能源消費結構及消費強度比較
根據BP統計,2009年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111.643億噸油當量,同比下降1.3%。在能源結構中,石油占到34.8%、天然氣23.8%、煤炭29.4%、核能5.4%、水電6.6%。其中煤炭消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達到1970年以來的最高。
2009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21.77億噸油當量,在世界能源消費中占19.5%。其中石油消費量4.046億噸油當量,增長6.7%,占世界石油消費量的10.6%。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石油占據比重不到1/5,而煤炭占到70% 以上的比重。
比較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能源消費結構情況,從中可見,各國在能源消費結構上有所差異:①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消費居於首位的國家依次有美、日、加、德、韓、意,其中日本、韓國、意大利石油消費在其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均超過2/5;②中國和印度以煤炭消費為主,其中中國的煤炭消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到70% 以上,印度超過一半比重。煤炭的大量使用提出“減排”問題和煤製油技術開發要求;③加拿大在水能資源的利用上走在其他國家之前,而法國則在核能的利用上比之其他國家更加突出。水能、核能都是清潔能源,加拿大水能等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到1/4左右,法國核能使用在能源消費結構比重中占比近2/5.前者充分利用了國內豐富的水力資源和技術優勢,後者則充分發揮了高新技術與資本優勢。
與世界相比,2009年中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量比重明顯偏高,天然氣與核能比重明顯偏低;石油與天然氣的消費占比22.3%,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煤炭消費占到70.6%的比重,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從能源消費強度和人均消費量看,2009年全世界能源消費強度(即單位GDP產出消耗的能源量)為1.88噸油當量/萬美元,美國為1.53噸油當量/萬美元,中國為4.42噸油當量/萬美元,中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5倍,是美國的1.89倍。2009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費量為1.67噸油當量,美國為7.03噸油當量,中國為1.63噸油當量,低於世界人均水平,約為美國人均水平的23%。
(二)人均石油消費比較
受需求總體增長和經濟周期因素影響,2009年全世界平均每日石油消耗量為8407.7萬桶,同比下降1.7%。2007年世界人均石油日消費量曾高達8561.9萬桶。2009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為862.5萬桶/天,同比增長6.7%,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反映的是2009年世界各地區石油消費量,從中可見,經合組織國家石油消費量最大,占到世界消費比重的53.4%。
從國家來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耗國,2009年平均日消耗量為1868.6萬桶,同比下降4.9%,在世界占比21.7%。中國位於第二,2009年平均日消耗量為862.5萬桶,在世界占比10.4%。雖然中國石油需求量隨著經濟增長而不斷擴大,但人均消耗量遠遠低於美國等西方國家。
由於2009年世界各國經濟增長很不平衡,一些國家的生產走出了經濟衰退的陰影,而一些國家則沒有,因此以該年份的石油消費數據進行各國比較,不能客觀地反映正常年份下的各國的基本情況,為此采用危機前2006年的數據。該年也是美國等國石油消費最多的年份,以及中國等國石油消費持續增長的年份。中國人均消費石油量隻有0.27噸,是美國人均消費量的8%,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2007年中國能源消費量總量達26.5億噸標準煤,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雖然中國人口眾多,人均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2%,但是能源消費總量上的龐大,以及經濟持續增長帶來的淨進口量的增多,使得西方國家對此憂心忡忡。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曾預計,2008年受中國經濟增長和中東需求影響,全球日均石油消費量仍會增加140萬桶,其擔心世界石油供應量的短缺可能會推動油價不斷上漲。但結果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擴散,金融危機爆發,油價大幅下降,2008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費量不增反減,同比下降0.4%,平均每天減少石油需求38萬桶。
國際能源機構和一些能源專家認為,目前沒有理由擔心石油供應。這是因為:第一,全球的石油儲存還夠開采100~150年。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Quantum Reservoir Impact谘詢公司的負責人南森·薩萊裏指出,自150年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石油以來,全世界一共消費了1萬億桶石油,目前全球石油儲量還有14萬億~16萬億桶,可能更多,因此談論石油的終結還為時過早。第二,新油田不斷被發現。比如在柬埔寨西南部海域、在巴西沿海、在中國渤海灣均發現油田。第三,石油供需不平衡狀況僅是暫時的,隨著全球石油開采量的增加,在今後5~7年,供求關係將會穩定下來。此外,高油價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也促使能源結構發生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抑製石油需求的大幅上升。根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期,油價上漲將使石油需求增幅下降,2008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將降至8750萬桶,比之前一年日均需求量增加170萬桶,即增幅為2%。
(三)煤炭、天然氣、水電、核電能源消費比較
就其他能源消費情況看,根據BP統計,2009年煤炭、天然氣、水電、核電消費如下:
(1)全世界煤炭消費量為32.783億噸油當量,降低0.25%;其中中國煤炭消費量15.374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9.6%,占世界消費總量的46.9%,居世界第一。
(2)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為29.404億立方米,下降2.1%;其中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88.7百萬立方米,同比增長9.4%,占世界份額的3%,居世界第四位。
(3)世界水電消費量為7.403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1.5%;其中中國水電消費量為1.393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5.5%,占世界水電消費量的18.8%,世界排名第一。
(4)世界核電消費量為6.105億噸油當量,同比下降1.3%;其中中國核電消費量15.9百萬噸油當量,同比增長2.8%,占世界核電消費量的2.6%,世界排名第九。
反映的是2009年中國各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電耗、工業增加值能耗情況,從中可見東部發達地區無論是能耗還是電耗都要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低於中西部地區。
二、中國的能源儲量
(一)油氣儲藏量
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約2/3蘊藏在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境內。歐佩克由13個國家組成,均為亞非拉國家,它們是: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尼日利亞、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其石油產量約占世界石油產量的1/3強。可以說,歐佩克在石油的供應和市場價格的穩定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石油外,天然氣也是一種重要的能源資源,世界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中亞、中東及亞太地區。
從中國看,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8年台灣苗栗第一口工業油井的出油。這以後70多年裏,中國的愛國知識分子為勘察石油資源、建立中國的石油工業曆盡艱辛,先後發現玉門、延長和獨山子油田。但是直到1949年,全國的石油生產量隻有12萬噸,國內用油主要從國外進口,中國也被國外認定為是一個嚴重貧油的國家。新中國建立後,政府加大了油氣資源的尋找、勘探與開發所需資金和科研力量的投入。
20世紀50年代石油勘探部門相繼發現冷湖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和四川天然氣田。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被認為是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的重大轉折,這一特大型油田的發現與開發,摘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一舉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布局。
60年代和70年代,中國又相繼發現大港、勝利、冀中、江漢、長慶、遼河、吉林、塔河、江蘇、河南等大油田。1978年中國的原油產量達到1.04億噸,中國成為世界第八大產油國。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中國石油工業進入大發展時期,石油工業部門用石油出口賺來的外彙大量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用積累的資金加大油氣勘探與開發。與此同時,天然氣的勘探也獲得重大進展。
80年代以來,中國先後在塔裏木、鄂爾多斯、四川、鬆遼、柴達木、渤海灣、東海和南海鶯瓊等盆地獲得一係列重大發現,30多個儲量在幾百億立方米到幾千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被發現,形成中、西部和海域多個天然氣生產基地。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谘詢中心專家研究,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中國油氣勘探主要獲得四大發現:第一,在渤海海域淺層發現石油地質儲量超過億噸級的油田群,這來自新構造運動控製晚期成藏;第二,中西部地區山前衝斷帶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第三,在塔裏木盆地北部輪南隆起發現中國目前最大的奧陶係碳酸鹽岩油田;第四,在塔裏木庫車坳陷、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四川盆地東北部共獲得三個重大發現並形成三個天然氣富集區,從而使天然氣探明儲量大幅度增長。專家認為這四大新312——
發現,對中國未來的油氣勘探有著重要啟示,近期油氣突破領域的研究表明,中國的油氣勘探領域是廣闊的。截至2000年,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近海海域發現688個油氣田,建立了大慶、勝利、遼河、新疆、四川、長慶、華北、塔裏木、大港、中原、吉林、渤海和南海等六大油氣區、24個油氣生產基地。
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不含凝析油)246.8億噸,累計石油產出量(不含凝析油)42.88億噸;按現有的技術條件,全國原油剩餘可采儲量約為40億噸,居世界第十位。原油年產量從1949年的約12.1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約1.808億噸。但根據BP統計,2009年中國已探明石油儲量20億噸。
中國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分布情況。根據環球能源網公布的數據,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約1073億噸,已探明的石油儲量206億噸,主要集中在東部和西部地區;天然氣總資源量約46萬億立方米,已探明儲量為3萬億立方米,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其中四川擁有約占全國40%比重的天然氣儲量,2006年的天然氣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2%。
從中國已開采的油田看,其儲量有多有少。截至2006年年底,超過1億噸的油田有39個,根據儲量的大小可劃分成為三個級別:
從陸地看,鬆遼盆地的大油田最多,共11個,石油儲量居全國第一;其次是渤海灣盆地,有大油田19個,儲量居全國第二;西部地區大油田有7個,儲量居全國第三。從海洋看,大油田有4個,儲量居全國第四;其他地區僅有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