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五年專項推動中央229億規劃渭河綜合治理(3 / 3)

安啟元說,渭河是陝西的母親河。每任領導都關心,陝西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向中央反映。可是“找不到一條可行的正式的渠道”。

1999年,安啟元結識了當時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錢之前的身份是水利部部長。

當時,錢正英考察陝西水利建設情況,在座談會上,她說起重估三門峽工程的事情,“當然三門峽也發揮了相當的作用,但如果以現在的認識水平考慮黃河第一期工程,我們可能選擇建小浪底,而不是建三門峽。如果建也不用當年的設計。”

安啟元說,這讓他找到了“正式渠道”來解決他一直希望解決的問題。

2001年10月,針對安啟元的提案,錢正英率全國政協、中國工程院陝西渭河流域考察團一行分4組深入西安等市區的56個考察點對渭河流域進行實地調研,成員包括兩院院士張光鬥與潘家錚。

將渭河治理列入全國政協的專題調研,使渭河治理從程序上進入了另一條快捷之道。

錢正英隨後在調查結束的座談會上表示,全國政協寫報告,支持安啟元等人的提案立項,她同時表示,將建議國務院把渭河流域綜合整治列入“十五”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同時希望水利部指導協助陝西省政府盡快製定一個跨行業的渭河綜合整治規劃。

錢正英等人回京後,很快形成《關於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問題的調研報告》呈報國務院。2001年12月,溫家寶副總理對調研報告作重要批示,要求將渭河綜合治理列入重要議程。

2002年5月,胡錦濤和溫家寶在陝西省呈報的關於加快渭河流域綜合治理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對規劃報告進行論證,抓緊研究提出意見報國務院。

此後政府各機構實際運作正式開始。渭河流域各省開始治理規劃的編製工作,水利部也委托黃委會製定整個渭河流域的規劃設計大綱。

“還會提下去”

“一個治理規劃當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我可以說這是一個務實可行的方案。”

2005年年底,渭河治理規劃出台,定名為《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

“取這樣一個名字,表明這並不是根治渭河的最終治理方案,還有一些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在近期的治理中暫時擱置。”陝西省水利廳規劃處處長張克強說。

該規劃指出,潼關高程的升降直接影響渭河下遊河道淤積和防洪安全。影響潼關高程的因素與三門峽水庫運用水位等多種因素有關,十分複雜,控製並降低潼關高程,必須采取多種措施綜合治理。

規劃表示,鑒於潼關高程的降低需要一個過程,為保證當前防洪安全,並留有餘地,近期以現狀潼關高程作為渭河下遊堤防設計標準的依據,並考慮2010年渭河下遊的淤積水平。

“也就是說,規劃並沒有完全采納我們一直呼籲的三門峽停止發電,全年敞泄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一個相對折中的方案。”安啟元認為。

陝西省水利廳在2005年10月14日的《渭河流域治理項目情況彙報》中提出:長遠解決渭河問題必須改變三門峽水庫的運行方式。但是,搞清三門峽水庫運行方式與潼關高程之間的定量關係又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為此《渭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將這一問題擱置推後解決,水利部已提出待相關研究成果出來後,另行報國務院批準。

“一個治理規劃當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我可以說這是一個務實可行的方案。以綜合手法治理渭河,在三門峽水庫的蓄水水位上,作降低幾米的討論與試驗。”張克強說。

據了解,目前,《規劃》涉及的渭、洛河下遊治理續建工程已經水利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並上報國家發改委,即將開工建設。

趙水利說,一下子要想徹底把渭河治好,也不可能,但這還是給大家帶來了莫大的希望,“起碼會讓我們這些移民汛期不用再逃難,莊稼不會再年年種年年空。”

安啟元說自己還是會保持對渭河治理的關注,“如果治理得不好,我還是會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