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考察團赴陝考察綜述(3 / 3)

7.改變三門峽水庫運行方式,降低潼關高程,是解決渭河下遊淤積、嚴重洪澇災害的根本性措施。潘家錚院士指出,渭河下遊的情況變壞,是潼關淤積高程在1964年後不斷增加,而且居高不下,以及黃河、渭河的來水來沙量變化所造成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深入地研究在新的形勢下,采取什麼措施降低潼關的河床高程。例如,小浪底工程建成後,三門峽樞紐的運行方式如何加以改變,以及以後增加衝沙流量的問題,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錢正英副主席指出,由於修建三門峽水利樞紐,造成渭河下遊嚴重的淤積和洪澇災害,至今還在繼續發展。建議國家下決心抓住小浪底水庫建成的有利時機,消除三門峽對渭河的不利影響。主要研究以下問題:第一,盡可能降低潼關高程,要研究進一步改建三門峽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在小浪底有充分庫容的情況下,解除三門峽的防淩、春灌任務,保證三門峽盡量敞泄,原則上不應該因為發電抬高壩前水位,在發電服從降低潼關高程的前提下,進一步研究三門峽水電站的存廢問題。

三、考察團對我省做好渭河治理工作的意見

綜合考察團在此次考察活動中發表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在與省政府、省政協交換意見會上錢正英副主席的講話和張光鬥、潘家錚等六位院士、專家代表的發言,指出我省在實施渭河流域綜合整治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進一步做好渭河水資源的評價

計算水資源總量應注意研究入境水量的變化趨勢,科學預測入境水量;查明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轉變關係,合理確定地下水可開采量。

(二)科學製定用水規劃

按照“以供定需、節約用水”的原則,綜合考慮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發展旱作農業以及工業、農業結構調整,城鎮規劃布局,生態環境建設等因素,合理預測經濟社會發展分階段的需水量。

(三)抓好節水

農業節水方麵:一是調整作物結構,大力推廣經濟效益高、耗水量小的作物;二是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和旱作農業技術,盡量降低農業用水量在總用水量中的比例,以促進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工業節水方麵:一是調整工業結構,逐步淘汰高耗水工業;二是提高水的重複使用率;三是推廣先進生產工藝,推廣清潔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的耗水量。生活節水方麵:一是努力杜絕水的漏失,包括管網係統的漏失及用水設備的漏失;二是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樹立節水光榮的新時尚;三是建設汙水處理廠,發展中水利用係統,提高汙水回用率。不論農業、工業、生活用水,都要充分運用水價等經濟手段,促進節約用水,努力建設節水農業、節水工業和節水社會。

(四)抓好汙染防治工作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堅決關閉汙染嚴重的小企業;二是加大城鎮汙水處理力度;三是合理適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努力減少農業與社會麵源汙染;四是加強垃圾處理;五是合理征收排汙費,促進企業減少排汙和汙水處理企業的良性循環。

(五)搞好生態環境建設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林草植被建設和生態農業建設等三方麵的工作。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方麵主要搞好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和渭河以南秦嶺北麓區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林草植被建設方麵,主要搞好秦嶺北坡水源涵養林工程、渭河平原綠化工程、渭北殘塬區水土保持林建設及塬區農田林網建設和渭洛河兩岸防護林建設。生態農業建設方麵,主要搞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高效節水設施農業建設、種植業結構調整、生態園林建設。

(六)大力發展畜牧業

結合生態環境建設,發展草產業,把發展畜牧業作為主攻方向,盡快提高農業係統的總體生產能力。

(七)加強生態用水研究

充分研究城市綠地需水、河道基本生態需水、地下水回灌、城市湖麵補水、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用水、林業生態建設用水以及河流衝沙用水等。

(八)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研究探索渭河流域水資源合理調配的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

(九)加快重點工程建設

一是抓好渭河中下遊、三門峽庫區移民防洪保安等在建的防洪工程建設以及寶雞峽加壩加閘等重點水源工程建設;二是進一步加快引洮入渭、小水河水庫、引紅濟石、南山支流綜合整治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特別是要配合黃河水利委員會做好引洮入渭工程的方案論證和對甘肅的補償政策研究,爭取早日立項建設。進一步研究東莊水庫對渭河下遊的衝淤影響,促進立項建設。

(十)抓緊研究降低潼關高程的方案

在小浪底水庫替代三門峽水庫的防洪(淩)、灌溉作用的情況下,按照發電服從降低潼關高程原則,進一步研究三門峽水庫運行方式、電站存廢和改建方案,為中國工程院的專項研究提供相關依據。

此外,按政協錢副主席要求,提供三門峽庫區移民安置情況和後續工作意見,以及渭河鹹陽鐵路橋的礙洪情況和改建方案。

§§第五部分 特約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