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水資源評價和整治方向(2 / 3)

關於節水、治汙、生態、農業、城市、工礦方麵的問題,將由另兩組彙報,我這裏不多說了,下麵再就工程布局方麵來談點看法。

二、跨流域調水

上麵說過,適當地由外流域調入一些水量是合理和必要的。調水有三方麵來源:西部引洮入渭、南部引漢入渭、東部引黃入渭及其他一些較小的調水工程。大家討論後一致認為,以引洮入渭較為合適、可行。

洮河多年平均徑流48.21億立方米,現狀用水和預測的發展較少,尚有較多餘水入黃。洮河與渭河上遊相距較近,因此引洮入渭是可行的,具體有兩類方案:一類是與甘肅在建的九甸峽樞紐工程結合起來,利用其取水口、總幹渠輸水入渭河。優點是可以利用九甸峽水庫進行調節,並可利用部分在建工程,問題是要加高九甸峽大壩,加寬渠道,該工程已在施工,牽涉麵多。另一類是在九甸峽的上遊另找壩址,築壩引水,用獨立的隧道輸到渭河,例如在岷縣以下築低壩引水,經24公裏輸水隧道彙入渭河支流沙榜河。

我們的初步看法:從洮河適當調10億立方米左右水量入渭,是合理的、可行的,鑒於九甸峽已在施工,擬以上遊獨立隧洞引入渭河為宜;在調蓄方麵,可在陝西境內利用新建及現有水庫進行調節,24公裏隧洞目前已不是什麼難題,調水後對九甸峽的發電有一定影響,應該仔細研究運行方式,減少影響,並給以必要的補償。建議該工程在水利部領導下深入研究方案,促其早日實現,從源頭上增加水量。

在南水北調西線方案實施後,還可引黃入洮、引洮入渭,進一步增加入渭水量,作為中期、遠景水源。

引漢濟渭工程是在擬建的漢江黃金峽樞紐引水,建抽水站,揚程400米,然後通過79公裏引水線路(其中穿秦嶺的洞長39公裏),彙入西安黑河上遊。黃金峽多年徑流量81億立方米,擬調水12億立方米,在水量上看是可以容許的。遠期還可以引嘉(陵江)濟漢(江),增加向渭河的調水量。這個工程規模及投入較大,可作為中遠期向渭河補水的方案。建議繼續做好前期工作,並在南水北調中線方案規劃中留出濟渭的12億立方米水量。

還有一個較小的水利工程——引紅濟石,是引褒河水到石頭河,規模不大,但能緩解一下水資源的短缺,專家們對此都是讚成的態度。

引黃的問題。在古賢樞紐建成後,由古賢引黃河水到渭北高原地區,這需結合古賢水庫的興建規劃來實現。據了解,近期內尚不能很快修建。

此外還有“引嘉濟渭”的規劃,需建長引水線路和高揚程提水,工程難度及投入很大,近期內難以實施。

綜上所述,跨流域調水以引洮入渭最為現實可行,值得加快研究,包括經濟方麵的研究,爭取早日實現。

三、流域內的工程建設

陝西省已規劃研究了許多流域內的調蓄、引水和防洪工程,除已開工的外,我們認為較重要的有小水河水庫工程及東莊水庫工程。

東莊水庫工程位於涇河上。據資料,壩高160.5米,總庫容15.16億立方米,采取蓄清排渾措施,可長期保留調節庫容7.8億立方米以上,能對涇河來水進行調節,年提供水量7億立方米,並有顯著防洪作用,是陝西省唯一的最大的待建水庫。

東莊水庫工程已研究數十年,由於建庫後泥沙淤積問題較為複雜,一直未能興建。經過最近較深入的研究試驗,認為建壩對下遊泥沙的作用是正麵的。現已將項目建議書報計委、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