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正確處理潼關高程與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關係,通過多種措施降低潼關高程。潼關高程是渭河下遊的侵蝕基準麵,潼關高程的變化與上遊來水來沙條件和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關係密切。由於三門峽水庫的運用涉及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四省,加之黃河、渭河水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帶來的水沙條件變化,使得潼關高程問題十分複雜。因此,要按照以人為本和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妥善處理好潼關高程和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關係。
三門峽水庫建設時期,對黃河和渭河的水沙規律認識不清,沒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導致三門峽庫區及渭河中下遊生態係統的破壞,教訓是深刻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三門峽水庫運行40多年來,又已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態平衡,這種新的平衡與三門峽水庫運行方式密切相關,破壞這種平衡可能對黃河小浪底水庫及下遊河道造成新的生態影響,會給山西、河南兩省涉及庫區內的供水、灌溉、生態和人民生產生活帶來新的問題,因而要持特別謹慎的態度。一方麵要合理調整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通過調水調沙、河道疏浚等綜合措施,努力實現潼關高程在規劃水平年內降低1-2米的目標,減緩由於潼關高程升高對渭河生態和防洪的影響;另一方麵則要避免由於已有平衡的破壞,造成新的災害或災害轉移。目前,水利部正在組織有關單位進行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和降低潼關高程的研究,以及三門峽水庫汛期敞泄、非汛期控製運用水位不超過318米的原型試驗。通過原型試驗、物理模型試驗和數學模型計算等多種研究手段,爭取盡早提出調整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最終方案,報國務院審批。
第四,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汙染防治,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建設是渭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重要方麵。對渭河水環境防治和生態治理,要加強以多沙粗沙區治理為重點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加大水汙染治理力度;合理劃定水功能區,加強南山支流治理和水源保護;嚴格控製地下水超采;研究確定生態需水量,協調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根據水環境承載能力,提出嚴格限製排汙和高耗水產業發展的建議。
第五,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正確處理好幾個關係。渭河近期治理涉及範圍廣、內容多,不僅包括工程建設,而且還包括有關政策和管理措施的製定。要改變以往重建設、輕管理的做法,使規劃不僅能夠指導渭河的綜合治理,還能進一步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要妥善處理好工程建設與工程管護、節水工程建設與水資源優化配置調度、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保護等關係,使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在規劃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渭河治理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渭河治理經驗的基礎上,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和科學負責的態度,不斷研究和探索渭河治理的規律和措施,使渭河更好地造福於人民。
三、以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認真審查規劃成果
今天邀請的國務院有關部門、流域內有關省區的領導和代表以及有關方麵的專家都對渭河綜合治理十分關心,很多專家對渭河做過專門的研究,對渭河流域的情況非常熟悉,有較深的認識和見解,希望各位專家和代表圍繞規劃的思路、總體布局和主要治理措施等認真進行審查,提出寶貴意見,以進一步優化完善規劃成果。這次審查會要形成最終審查意見,希望規劃編製工作組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和解答專家提出的問題。水利部將根據審查意見及時安排黃委會會同陝、甘、寧三省區水利廳對規劃進行修改完善,在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三省區意見後;正式上報國務院審批。水利部將繼續加強對渭河治理、潼關高程和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研究,開展跨流域調水入渭的方案論證工作,以加快渭河流域綜合治理,促進渭河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