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水資源數量減少。甘肅省渭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自產地表水資源量32.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地表水資源量為4.58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37.41億立方米。但近年來,流域產水偏枯,徑流呈下降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徑流隻占多年均值的60%左右。
二是水資源質量差。渭河幹流水係評價河段總長386公裏;其中Ⅲ類以上水質河段49公裏,主要分布在源頭區;Ⅳ類以上水質河段110公裏,Ⅴ類以上水質河段227公裏。涇河水係評價河段總長200.6公裏;其中Ⅲ類以上水質河段22.5公裏,主要分布在涇河上遊區,Ⅴ類以上水質河段178.1公裏。
三是水資源特征明顯。主要表現為年內分配極度不均,4-6三個月河川徑流量約占年來水量的20%左右,7-9三個月河川徑流量約占年來水量的55%左右;暴雨洪水集中,泥沙含量大,難以利用;年際變化大,根據1956-2000年水文係列,最枯年份為4.7億立方米,量豐年份為66.8億立方米。榜沙河以上河段常常發生斷流,呈季節性特征。
四是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不容樂觀。現狀實際供用水量9.81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76億立方米。現狀用水中農業用水5.23億立方米,占53.41%;工業用水2.59億立方米,占26.40%;城鄉生活用水1.99億立方米,占21.19%。國民經濟各部門耗水量7.05億立方米。現狀供需平衡分析結果表明,全流域總缺水量4.03億立方米,缺水程度達29%,表現為水質性、資源性與工程性共存的缺水局麵。
二、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基本情況
(一)陝西省對渭河流域綜合治理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幫助和支持下,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研究製定治理規劃,落實治理措施;已累計投資200多億元,建成水利工程20多萬處;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調相結合,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相配套的水利網絡,防洪保安工程建設、水汙染治理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水源工程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一是建成了一批重點水源工程。二是積極發展群眾性小型水利工程。三是加強了水資源統一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有效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二,節水工作穩步進行。近年來,堅持把建設節水型社會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一是積極推進農業節水灌溉工作,組織實施了關中九大灌區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累計襯砌幹支渠道440公裏,改造泵站8座,改造中低產田270萬畝。二是積極調整供水價格,促進節水工作。三是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第三,防洪工程建設力度加大。陝西省始終把渭河防洪工程建設作為渭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頭等大事,抓住上下關注渭河流域治理的機遇,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先後投資12.78億元,實施渭河防洪工程建設。累計新建加固各級堤防316公裏,新建加固各類壩垛993座,新改建防汛道路77公裏,完成渭河幹支流堤防決口複堵12處、7.4公裏,初步形成了渭河防洪基礎工程體係。
第四,水保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1998年以來,認真組織實施以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為重點的林業工程建設,封山禁牧,舍飼養畜,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造林麵積大幅度增加,局部地區的生態狀況得到改善。
第五,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建設。近年來,先後建設了一批供水工程和縣城的集中供水工程,有效地緩解了關中地區城鎮用水的突出矛盾。為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省政府從1996年開始,多方籌集資金10億元,在全省實施了一期和二期“甘露工程”、“人飲解困工程。”
§§第三部分 政要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