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華縣防洪搶險救災工作情況彙報(2 / 3)

(二)畜牧業受災情況

洪水淹死畜禽315173頭(隻),其中大家畜4922頭,豬20982頭,羊17684隻,雞271585隻,經濟損失達到2966.63萬元。

(三)林業受災情況

水毀苗圃1860畝,成材林木450萬株,未成林地2.4萬畝,新造林地1.5萬畝,管護房20餘間,林業經濟損失達4347萬元。

(四)農業基礎設施受災情況

水毀5條南山支流堤防,造成經濟損失13018.88萬元,排水設施損失904.33萬元,機井與渠道損失14400萬元,避水樓台損失22393.5萬元,水毀防汛路工程損失3607萬元,以上損失小計54323.71萬元。

衝毀縣級道路4條(下侯路、柳羅路、北赤路、赤鐵路),全長72.5公裏,價值3100.5萬元;衝毀鄉級道路7條(曹彭路、孟柳路、曹新路、秦華路、瓜金路、趙漁路、華金西路),全長43.8公裏,價值949.2萬元;衝毀村道75.7公裏,價值994.02萬元;衝毀橋梁、涵洞17座,274米,價值307萬元。以上損失小計5350.72萬元。

6個(畢家、柳枝、蓮花寺、下廟、華州、辛莊)供電所所轄的電力設施受到嚴重損壞,其中,10千伏線路128.02公裏(包括電杆、導線、瓷瓶、橫擔等材料)價值640.1萬元,0.4千伏地埋電纜443.48公裏(包括電纜、電表箱等材料)價值2660.88萬元,配電設備158套(包括變壓器、避雷器、絲具、配電盤等金屬附件、計量設備)價值474萬元,以上損失小計4302.08萬元。

(五)農村服務設施受災情況

洪水淹沒渭河的廣播電視設施,造成了毀滅性破壞,其中,300瓦電視發射塔1台,價值15萬元;100瓦調頻發射機1台,價值5萬元;30千瓦變壓器2台,價值20萬元;“村村通”接收發射設備5套,價值10萬元;發射鐵塔2座,價值120萬元;機房及工作用房300平方米,價值18萬元。以上損失小計298萬元。電信、移動、聯通共計損失2945.3萬元。

7個鄉鎮獸醫站106間房屋倒塌,損失電冰箱、液氮罐、滅菌鍋等183台(件),儀器、器械藥品被毀。3個鄉鎮農機站被毀,水毀房屋23間,404平方米。畢家、下廟、柳枝、蓮花寺、華州、辛莊、瓜坡等8個鄉鎮、69所學校,18532名學生撤離。其中,44所學校(中學4所,小學40所)被洪水淹沒,11856名中小學生(中學4381人,小學7475人)失去校園,共計淹沒校舍61227平方米,衝毀桌椅11856套,衝毀圖書244844冊,直接經濟損失共計3661.33萬元。

(六)農戶、醫療設施及城建受災情況

洪水造成沿渭河地區危房33295間,倒塌33042.5間,損失約86238.75萬元。因撤離倉促,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和其他損失達44790.585萬元,共計131029.335萬元。

洪水使全縣6個鄉鎮衛生院113間(3156平方米)房屋倒塌,形成危房1680平方米,藥品器械等損失278萬元。

洪水使縣城的部分基礎設施損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506萬元。其中,衝毀東西兩條排汙渠2980米,價值338萬元,摧毀北環路3000米,價值達168萬元。

洪水將下廟、畢家、柳枝政府3900平方米辦公樓及下廟、柳枝兩個派出所1500平方米辦公樓全部毀壞,造成經濟損失600萬元。給下廟、畢家、柳枝等三家農村信用社造成經濟損失69.8萬元。

三、救濟災民

災情發生後,我縣及時調整思路,把受災群眾安置救濟工作作為全縣防汛抗洪救災的頭等大事,專門成立了華縣救災指揮部,落實領導責任,下設了安置救濟、災情核查、學生就讀、衛生防疫、動物屍體打撈、宣傳信息、災後重建和綜合辦公室等七組一室工作機構,全力加強受災群眾的安置救濟工作。

(一)及時撤退,確保無一人傷亡

渭河1號洪峰來臨之前,我們首先對地處灘區畢家吊莊59戶210餘名群眾實施整體撤離。2號洪峰到來之前,縣防汛指揮部發布1號、2號令,分兩批對庫區13.3萬群眾組織了撤離。第一批要求60歲以上、行動不便、初中以下小學生三類人員先行撤離。根據市上指示精神和我縣汛情實際,及時果斷地決定對355米高程以下受洪水威脅的群眾實施緊急撤離。采取縣級領導包鄉鎮、部門領導包村組,村組幹部、黨員、團員包戶的層層包聯責任製,督促落實所有撤離對象盡快行動,逐村逐戶落實了對口遷安明白卡。緊急調用各種車輛120餘輛,組織發動群眾借用四輪、三輪等農用車4000餘輛,運送群眾迅速撤離。交警、農機、交管部門對所有撤退路線實行交通管製。公安部門集中警力對撤出村組實行全麵戒嚴,確保撤離工作的正常秩序和治安穩定。廣大幹部和黨員包組、包戶、包人,逐村組、挨家挨戶進行清理,確保無一人無故滯留。僅用17個小時撤離群眾13.3萬人,整個撤離過程沒有發生人員傷亡。同時由縣委副書記、公安局局長掛帥,成立了急救突擊隊,動用衝鋒舟5艘、橡皮筏12個,多次深入淹沒村組,排查搜尋被困群眾,解救圍困群眾260餘人。

(二)妥善安置,確保災民有處住、求醫處

庫區13.3萬群眾安全撤離後,我們按照安置方案對其進行了妥善安置。一是采取對口遷移安置。在瓜坡、杏林、蓮花寺、柳枝等鄉鎮對口住進農戶。要求每戶為災民最少提供一間房子,縣上向受災戶每月補助10元錢。二是采用廣場搭建臨時帳篷,利用廠礦、學校、車站、企事業單位閑置會議室、候車室等安置群眾。三是鼓勵群眾投親靠友。接待安置地點積極為災民提供衣、食、住等條件,衛生防疫部門及時為災民免費提供醫療服務,搞好災民聚集場所衛生消毒工作,確保災民身體健康。民政部門積極為群眾提供救災物資。物價部門發出了《關於加強市場價格管理的通知》。公布了舉報電話,與工商部門配合加強了市場的監督檢查。目前,全縣共安置撤離群眾33578戶,13.3萬人。其中,對口安置19622戶,76732人;集中安置1473戶,5714人;投親靠友12483戶,505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