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施渭河中遊幹流防洪工程。按照幹流農防段防禦20年一遇洪水,寶雞、鹹陽城區防禦100年一遇洪水設防。楊淩城區防禦50年一遇洪水標準,規劃新修堤防33.53公裏,改建堤防11.65公裏,擴建堤防282.2公裏。
2.實施三門峽庫區渭、洛河下遊治理續建工程。按渭河防禦50年一遇洪水標準,開展四大工程建設:(1)南山支流整治工程;(2)渭、洛河道整治工程;(3)華陰、華縣排水工程;(4)水文測驗及防洪預警工程。
3.實施三門峽庫區移民防洪保安工程,切實解決庫區移民防洪安全問題。
4.加強防洪通訊設施建設,提高抗洪搶險、指揮調度能力。
(五)積極推進水務體製改革,加強水利法製建設
1.加快水務體製改革步伐。1998年《水法》頒布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我省水管理體製改革取得很大進展。全省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水法規體係和水行政管理體係,水資源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1996年我省率先推行縣級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促進了城鄉供水事業的發展,在全國產生較大反響。去年三月,省政府又再次發文,把城市防洪業務移交水利部門。這些改革措施為我省水資源合理開發、科學保護、有效利用創造了良好的體製環境。但從目前全國水務體製改革發展趨勢看,我省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今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全麵理順全省水管理工作關係,在市(地)、縣兩級推行水務局管理體製,強化政府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職能。在對水資源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引入市場競爭機製,放開水資源開發與水環境治理、保護市場,並製定相應的政策,鼓勵不同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按照市場規律和政府規劃投資辦水,形成“一龍管水、多龍治水、社會興水”的水利發展新機製,力爭“十五”期間實現全省水務一體化目標。
2.不斷加強水利政策法規建設和水利執法。水利雖然是傳統而古老的事業,但在新的形勢下卻麵臨著許多新的課題、新的問題,隻有不斷地研究和探索,解決水利發展中的前瞻性、戰略性、方向性政策問題,依靠體製創新、機製創新和科技創新,才可使水利事業加快發展。近年來我省相繼出台了加快水利發展的若幹政策和法規,在機構改革中加強了這方麵力量,今後的主要任務要突出解決水資源如何可持續利用,水利如何支持發展經濟社會等重大問題,出一批有針對性的政策研究成果,用政策支持發展。要繼續加強水利立法工作,抓緊研究製訂水資源規劃和優化配置實施辦法、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城鄉供水管理辦法、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修訂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完善《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生野生動物管理條例》的配套法規。加強水政監察和水保監督的規範化建設,健全執法機構,充實執法隊伍,提高執法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各類水事違法案件,維護良好的水事秩序。
陝西省渭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項目規劃構想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河道全長818公裏,總流域麵積13.5萬平方公裏。渭河橫貫陝西中部,西起寶雞,東至潼關,陝西境內河長502公裏,流域麵積6.75萬平方公裏。位於渭河流域的關中地區,涉及西安、寶雞、鹹陽、銅川、渭南五市和國家級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總麵積5萬平方公裏,約占全省總土地麵積的25%;區內人口2151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60%。關中地區是陝西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省的87%。重點發展關中地區,是陝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經濟騰飛的關鍵。然而,渭河流域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質汙染問題以及渭河幹流中下遊河道淤積帶來的水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成為製約陝西關中乃至全省可持續發展的心腹之患,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必須及早進行治理。
一、渭河綜合整治工程項目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
麵臨渭河的嚴峻形勢,總結以往渭河治理的經驗和教訓,渭河整治工程項目規劃的指導思想是:立足陝西可持續發展,從更大範圍進行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開發保護同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保護、開發、利用機製,實施綜合治理,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整個渭河流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總體治理思路是:
節水優先。特別是把農業節水作為重中之重,加快關中寶雞峽等11個大型灌區和一批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以渠道襯砌為重點,有條件的地方結合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推行輸水暗管化和噴灌、微灌等田間節水措施。
治汙為本。在加大渭河排汙防治力度的同時,重點建設沿渭大中城市和縣城的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工程。
改善生態。加大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力度,集中力量抓好渭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渭河幹流沿岸川道地帶的造林綠化工作,重點搞好秦嶺北麓和渭河上遊地區的水源涵養林建設。
增加水源。要統籌規劃,在對現有水源工程挖潛改造,搞好渭河流域現有大中型水庫係統優化調度的基礎上,著力建設一批“蓄水、引水、調水”骨幹水源工程,增加水的有效供給。優先保證城鎮用水,加大生態環境用水份額,努力提高農業灌溉用水保證率。
防洪保安。抓好渭河幹流防洪工程建設和南山支流治理,建立和完善以大中城市和縣城為重點的防洪安全保障體係。
二、渭河整治工程的目標和任務
總的目標是,近期用10年時間,通過節約用水、防汙治汙、生態環境建設、骨幹水源建設以及防洪治理等綜合措施,到2010年末,渭河流域關中地區基本建立起節水型農業和節水型城市;初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供水保障體係;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防洪保障體係;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遏製,並初步轉向良性循環。再用10年時間,完成區域宏觀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起與渭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良性生態環境係統。
具體目標為:
(一)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麵
到2010年末,渭河關中地區增加可供水量2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4億立方米),使總供水量達到83.2億立方米,缺水程度由現狀的17.6%下降為10%左右;到2020年,再增加供水量13.1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億立方米),全區總供水量達到96.3億立方米。
力爭“十五”末,基本緩解關中8個建製市和34個縣城的供水緊張局麵。到2010年,全區城鎮供水矛盾基本解決,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鄉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全麵解決農村人飲困難。
(二)節約用水方麵
關中地區2010年節水灌溉麵積累積達到1500萬畝,年節水量5.4億立方米。城市工業的萬元產值用水量由目前的84立方米,降低到43立方米,水的重複利用率由現狀的41%提高到65%;到2020年,全區規劃灌溉麵積1740萬畝,全部實現節水灌溉,年節水量7億立方米。工業萬元產值用水下降到23立方米,水的重複利用率達到73%。
(三)生態建設和水環境保護方麵
到2010年,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和秦嶺北麓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大見成效,水土流失治理麵積達到應治理麵積的85%。工業廢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規劃汙水處理廠基本建成投產,城市集中汙水處理率從現狀的15%提高到60%,垃圾處理率達到95%。渭河幹流斷麵消滅超Ⅴ類水質,水質達到地麵水功能區劃標準,渭河水汙染得到全麵遏製。渭河下遊三門峽庫區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四)防洪保安方麵
到“十五”末,基本建成渭河下遊三門峽庫區防洪保安體係;加快渭河中下遊段及渭河南山支流的防洪工程建設,西安、寶雞、鹹陽、渭南等重點城市的防洪標準達到50-100年一遇,中小城市達到20-50年一遇。
三、渭河整治工程重點項目布局
按照渭河整治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根據渭河流域的自然條件,結合現有工程設施情況、在建工程和規劃新建工程的前期工作情況,規劃提出渭河整治工程總體上分為節水項目、汙染治理項目、生態環境建設項目、骨幹水源項目和防洪保安項目五大部分。
(一)節水項目
以實施渭河流域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為重點,努力使農業灌溉用水量穩中有降。我省關中地區的寶雞峽、涇惠渠、交口抽渭、石頭河、桃曲坡、馮家山、洛惠渠、東雷一期抽黃、羊毛灣、石堡川10個大型灌區,分布於渭河兩岸,設計灌溉麵積988萬畝,除91萬畝麵積尚未配套齊全外,有效灌溉麵積為895萬畝。這些灌區普遍存在建設標準低、配套不全的問題,加之建成投運時間較長,工程老化破損嚴重,致使水資源浪費問題十分突出。這些灌區節水潛力較大,應首先抓緊改造。
工業和城市節水要在抓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節水設施和節水器具,努力提高生產水循環利用率和汙水回用水平。逐步建設城市中水係統,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促進節約用水。
(二)汙染治理項目
“十五”期間,在沿渭6市(區)增加80萬噸(二級處理)和28萬噸(一級處理)汙水處理能力,包括建設西安市第三汙水處理廠、寶雞市十裏鋪汙水處理廠、鹹陽市東郊汙水處理廠、銅川市汙水處理及回用工程、渭南市汙水處理廠、楊淩示範區汙水處理廠以及臨潼、乾縣汙水處理廠等項目。首先使西安、寶雞、鹹陽三城市的汙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2010年左右實現流域內所有縣城都建有汙水處理廠。
“十五”期間,建設西安特種垃圾焚燒廠、寶雞陵園垃圾處理廠、鹹陽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銅川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再生利用工程、渭南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楊淩示範區垃圾處理廠和興平市垃圾處理廠等項目。
(三)生態環境建設項目
重點建設秦嶺北麓水源涵養林,完成造林200萬畝、低產林改造500萬畝;加大渭北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營造護坡保塬的水土保持林400萬畝;大力加強沿渭城鎮、公路、鐵路、堤防的造林綠化和農田防護林建設,建設渭河“綠色走廊”。
(四)骨幹水源項目
繼續抓好在建的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庫工程和石頭河、石砭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實施黑河、石頭河、石砭峪三庫聯合向西安供水,確保西安城市生活、工業生產和生態用水。加快渭河寶雞峽渠首加壩加閘工程建設步伐,明年上半年建成,增加引渭水量,同時要加快渭河北岸寶雞峽灌區王家崖、信邑溝、大北溝、泔河四座中型渠庫結合水庫的除險加固和擴建增容,充分發揮渠首水庫和灌區四庫聯合調度運用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灌區用水需要。以渭河為紐帶,進一步研究關中地區現有水源如馮家山水庫、石頭河水庫、羊毛灣水庫和寶雞峽渠首聯網調度運用方案,盡可能充分發揮現有水源工程效益。
在抓好在建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的大力支持,新上一批“蓄水、引水、調水”骨幹水源工程。
1.東莊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位於鹹陽市禮泉縣境內渭河最大支流涇河幹流上,樞紐控製流域麵積43138平方公裏,控製了涇河95%的流域麵積,多年平均徑流量13.19億立方米,輸沙量2.27億噸。水庫壩高156米,正常蓄水位760米,總庫容15.16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為主,兼顧發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總投資39億元。工程建成後,年可提供水量6.96億立方米,其中向城鎮和工業(西安市閻良區、涇河工業園、銅川新區以及周邊鄉鎮)供水1.72萬立方米(最大可達2.5億立方米),向農業供水5.24萬立方米,灌溉渭北涇東地區農田279萬畝,並對渭河下遊和三門峽庫區返遷移民的防洪保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引洮濟渭工程。洮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青海、甘肅兩省交界的西傾山北麓,於甘肅臨夏市劉家峽水庫彙入黃河,全長673公裏,流域麵積2.55萬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53億立方米。從甘肅省對洮河開發利用的現狀和規劃看,2020年從洮河取水達到6.2億立方米,尚有較多富餘水量,可調入我省,以解決渭河流域關中地區的缺水問題。據初步勘查研究,經多線路比較,推薦由岷縣縣城以下的洮河幹流紅河區段築低壩引水,引水高程2288米,經24公裏隧洞,於漳縣菜子川入渭河支流沙榜河,擬向渭河年調水10億立方米。綜合分析解決關中渭河流域缺水的三條調水途徑,由於黃河古賢水庫按水利部規劃近期暫不安排興建,而省內南水北調(引嘉入渭、引漢入渭)工程規模較大,提水方案揚程高,自流方案隧洞長、埋深大,近期難以實施,而引洮入渭方案工程較為簡單,易於實施,且關中地區渭河流域水利發達,工程較多,引洮入渭水量即可被利用而發揮效益。除現有寶雞峽渠首水庫及灌區四座中型水庫可對引洮水量進行調蓄外,我省有條件在寶雞縣境內渭河南岸支流的小水河、通關河、六川河上建設調蓄水庫,總庫容達8.7億立方米,采取“引幹入支”進行調蓄運用,作為關中地區的“水龍頭”,使引洮水量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
3.引幹入支小水河水庫工程。該工程係在渭河幹流椿樹灘(距寶雞市上遊49公裏)建低壩引水樞紐,經19.55公裏隧洞將渭河水引入支流小水河,設計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並在小水河入渭口(距寶雞市上遊21公裏)段修建小水河水庫,以起到調蓄渭河水量的作用。小水河水庫壩址控製流域麵積404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7300萬立方米,規劃壩高120.5米,正常蓄水位826米,總庫容2.19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12.72億元。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向寶雞峽灌區250萬畝農田補水8088萬立方米,向城市供水16070萬立方米。壩後電站裝機1.8萬千瓦、年發電量8720萬千瓦時。引洮濟渭工程實施後,小水河水庫作為我省調蓄引洮水量的三座水庫之一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4.引紅(紅岩河)濟石(石頭河)調水工程。在努力挖掘關中本地水資源的同時,根據全省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我省多年來還積極準備省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開展了大量的規劃研究和項目前期工作,初步提出了七個調水方案。然而大都工程艱巨,引紅濟石工程是其中規模適中、實施條件相對簡單的一項工程。該工程係從太白縣境內漢江支流褒河上遊的紅岩河築低壩引水,設計引水流量13.5立方米/秒,經19.71公裏涵洞,將水引至眉縣境內的渭河一級支流石頭河,年可向渭河調水1.2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4.72億元。引紅濟石工程的建設,僅可在近期一定程度上緩解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因可引水量較小,中遠期仍要靠引洮濟渭工程和引嘉入渭、引漢入渭等其他調水工程。
5.葫蘆河南溝門水庫工程。南溝門水庫位於黃陵縣境內洛河支流葫蘆河上,壩址距葫蘆河口上遊3公裏。規劃水庫樞紐壩高64米,正常蓄水位848米,總庫容1.89億立方米;同時在上遊洛川縣馬家河村洛河幹流上建低壩引水樞紐,設計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經6.8公裏隧洞,將洛河水引入葫蘆河南溝門水庫,以增加水庫水源。工程總投資7.8億元。工程建成後,可調蓄供水14600立方米/年,其中向黃陵工業區和交口鎮供水7600萬立方米,為黃陵縣隆太塬地區4.5萬畝蘋果基地供水1350萬立方米,並可向下遊洛惠渠、交口抽渭兩個大型徑流引水灌區補水,提高灌溉保證率。
6.李家河水庫工程。李家河水庫位於藍田縣境內灞河支流輞川河上,壩址控製流域麵積362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1.42億立方米。規劃建設水庫樞紐壩高95.5米,正常蓄水位880米,總庫容5960萬立方米。輸水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總幹渠8.77公裏,設計流量9立方米/秒,以及南、北幹渠全長53.14公裏,設計流量分別為2.82立方米/秒和4.15立方米/秒。工程總投資7.21億元(水庫樞紐4.87億元,輸水工程2.34億元)。工程建成後,年可調節供水1.08億立方米,其中向工業生產和城鎮供水0.46億立方米,為農業灌溉供水0.62億立方米,灌溉農田27萬畝。李家河水庫可解決西安東郊地區供水矛盾,並作為西安市供水的後備水源,同時對城郊農業的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7.引漢入渭調水工程。引漢入渭工程是規劃的省內南水北調工程中最大的調水項目。工程規劃分兩步調水,一是引嘉入漢,係從略陽縣境內嘉陵江幹流建低壩引水樞紐,引水經4公裏明渠和29公裏隧洞自流進入漢江支流沮水上遊的白河;二是引漢入渭,係從漢江幹流規劃的洋縣黃金峽水利樞紐庫內取水,經泵站揚水400米和79公裏輸水線路(其中隧洞39公裏)將水量引入西安黑河上遊。根據嘉陵江、漢江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保證不對下遊造成負麵影響,通過兩江聯合調水(“引嘉入漢”後再“引漢入渭”),調入渭河的水量可達到15億立方米左右,但由於該項工程規模較大,難度也很大,可作為中遠期解決關中地區缺水問題的後備水源。
8.引嘉濟渭調水工程。引嘉濟渭工程是規劃的省內南水北調工程中第二大項目。工程規劃從鳳縣、陝甘省界、略陽三處調水,進入寶雞市境內渭河支流清薑河;引水線路長度分別為90公裏、95.5公裏和205公裏,年調水量分別為2億立方米、2.7億立方米和12億立方米,三處調水均需抽水,其揚程分別為400米、435米和740米。由於工程難度較大,近期亦不宜實施。
9.龍潭水庫工程。該工程位於銅川市耀縣境內渭河支流趙氏河上遊,來水主要由已建成的桃曲坡水庫通過其高幹渠補給。龍潭水庫與桃曲坡水庫聯合運用,滿足銅川市用水,並向桃曲坡水庫灌區和玉皇閣水庫灌區共26.2萬畝農田供水,提高灌溉保證率。龍潭水庫壩址控製流域麵積178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1431萬立方米。壩高68.5米,正常蓄水位730.8米,總庫容3590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9990萬元。工程建成後,經兩庫聯合運用,向城市及工業生產供水4810萬立方米/年,為農業灌溉供水4370萬立方米。
10.澗峪水庫工程。該工程位於華縣境內渭河一級支流赤水河上遊,距渭南市31公裏。壩址以上流域麵積115.3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4543萬立方米。水庫樞紐壩高82.9米,正常蓄水位786.56米,總庫容1299萬立方米;建設供水管道全長24.6公裏,灌溉渠道中兩條幹渠全長15公裏,6條支渠全長23.4公裏。工程總投資14780萬元。工程建成後,年均供水量2340萬立方米,其中向渭南市供水1300萬立方米,向東陽塬地區5.34萬畝農田灌溉供水1040萬立方米,還可提高下遊河道防洪標準。
(五)渭河防洪保安項目
爭取國家繼續支持,大力抓好在建的渭、洛河下遊治理工程、三門峽庫區移民防洪保安工程、渭河中遊幹流防洪工程以及渭南市南山支流防洪綜合治理工程。
四、項目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
成立省級渭河整治工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加大協調工作力度,加強項目前期工作,爭取較短時間內在國家立項,促進各單項工程建設的深入展開。
(二)加大投入
省政府和關中地區各市縣(區)政府,每年要保證穩定的資金投入,專項用於渭河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和項目建設,在此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切實改善投資環境,按照市場經濟的思路加大融資力度,多渠道、多方式籌集建設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