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天下無磐石,歎息神州變缺甌。

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詩中,袁世凱以商代隱居洹上村的伊尹自比,表達了自己心中的誌向。

就這樣,等著等著,這個時機真來了。

亂世梟雄袁世凱(下)

袁世凱回家之後可沒閑著,甚至在家裏建了通訊處,隨時跟過去的部下,也就是北洋軍的段褀瑞、馮國璋他們保持密切聯係。他在家裏等了兩三年,機會又來了。1911年,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帝製的第一槍,辛亥革命爆發。黃興、黎元洪在武昌起義之後迅速北上。這個時候滿朝文武都慌了神,找誰呀?段褀瑞、馮國璋說,在這種情況下,不請袁世凱來,誰來都白扯。

因為滿朝文武沒人能調動北洋軍,沒招了,攝政王載灃發了一道令,代宣統皇帝擬好聖旨,請袁世凱來震壓武昌起義。袁世凱還擺上譜兒了,你不是說我腳有病嗎?我在家養病,我現在走不了了。這時候就差“三顧茅廬”式地請袁世凱了。而且袁世凱說,我手下是有兵,可無餉沒錢。沒錢怎麼打仗啊?請朝廷發兵餉,好打仗。他逼得大清廷到什麼程度?連隆裕皇後都把自己的私房錢拿出來當了軍餉。

袁世凱上任以後威風八麵,為什麼呢?跟袁世凱的北洋軍正規軍相比,雖然不能說起義的武昌新軍是烏合之眾,但戰鬥力肯定比不了常年訓練有素的北洋軍。所以袁世凱回去不到一個月,就把革命軍打得節節敗退。照理說乘勝追擊沒問題,但是袁世凱停下不打了,回頭跟清廷說你還得拿錢。這些大臣一看要動自己的老本兒,就說這個仗不能再打了,宜談和,否則天下大亂,於清廷不利。你看,又轉回來了。袁世凱這時候為什麼這麼幹呢,這又是袁世凱精明的地方。

此時的袁世凱好比漢初時候的韓信。韓信當時跟劉邦則劉邦勝,歸項羽則項羽贏,他有充分的主動權,可是韓信並不是一個頂級的陰謀家、韜略家,最後還是跟了劉邦,鬧了個在未央宮一命歸天。當時韓信手下的謀士就跟他說,你應該自己獨立。袁世凱就通過這種方式達成利益最大化,我現在是革命黨得巴結我,清廷也得巴結我。我現在幫著清廷打仗,清廷就維持住了。我幫著革命黨,你皇上就得給我滾蛋。所以這個時候,自己的分量最重,可以擁兵自重。於是袁世凱一邊跟清廷要價,一邊跟革命黨要價。這個時候,革命黨這邊,黃興和黎元洪紛紛給袁世凱寫信,意思咱們聯手推翻這個清廷,然後奉你為大總統。袁世凱沒動,為什麼沒動呢?你倆說話不好使,我等孫中山呢。孫中山當時是臨時大總統,結果孫中山最後給他發了個電文。孫中山說隻要推翻專製政府,放棄君主立憲,其他一切都好商量。但袁世凱不是傻子,看到這封信心裏就開始尋思了,他想騙我,這個人想推翻帝製是真的,想當大總統也是真的。帝製不推翻,他這個大總統也當不穩當,所以他才說服我,想借用我的北洋軍隊推翻帝製,建立共和國。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至於以後的事情,他隨便找個借口,這也不行,那也不對,賴在大總統的寶座上不走,那還不容易。既然他利用我,我也利用他,既然他有威望,我就借他的威望使使,實在不行,最後用武力解決,那也不怕。所以,袁世凱從來不是趕盡殺絕之人,隻要有回旋的餘地,他就能用自己的韜略把這個事完美收場。他跟隆裕、載灃商量,開始做清廷這邊的工作。我們知道,在他的連勸帶說忽悠之下,宣統帝在宣統三年(1911)退位。

這一退位,袁世凱搖身一變,成了中華民國大總統。1912年,民國元年,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任何一個朝代的改朝換代都要經曆流血,包括西方,克林威爾在英國搞君主立憲,像法國大革命,都經過流血,可是清帝和平地退位了,這是曆史上少有的。不得不說,這是袁世凱的一個功勞,終結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也沒有暴力流血的事件發生。有不少人說,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其實,如果袁世凱的北洋軍堅決跟孫中山對著幹的話,後邊什麼結果還很難說。當然,曆史不能假設,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我們說,袁世凱在這裏邊有很大的投機取巧成分。可是天下之大,中國之亂,不光是有德者才能居之,有力者也可居之。試問當時的同盟會、湖北新軍這些人,有能力一直打到北京,成立中華民國嗎?他們沒這個能力。袁世凱的北洋軍當時依然是中國最強大的,所以這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可是當了總統之後,袁世凱幹出了一輩子最被人詬病的一件事,就是他當了83天的皇帝。

中華民國成立了,按照民主的方式,參議院、眾議院兩院議員有多少人?841個人。這841個人各懷心事,你想往東,他想往西,你想打狗,他想罵雞。開會的時候桌麵上不有那硯台、墨盒嗎?那硯台是石頭的,墨盒是銅的。一句話沒說對,來氣了,掄起來就打過去了,打得一團糟。因為在大亂之後,國家初定,各種利益紛繁複雜,下邊要往上走,上邊要維持,中層來回竄,這個國家矛盾太多了。所以這個時候有不少人認為,還不如皇帝在的那時候呢,現在民主了,聽誰的呀?因為我們知道,民主要有一個過程,要有一個規範的程序,剛一開始搞民主,一定是亂七八糟的。這是當時袁世凱複辟麵臨的一個曆史狀況。

在這個時候,他身邊好多人,包括黎元洪、馮國璋、段褀瑞,都一致建議,還是袁大總統當皇帝吧,樹立個人權威,別搞這個參議院、眾議院了。袁世凱在這種呼籲之下,判斷力也出現了問題,上演了人生的一出鬧劇。何為鬧劇呢?我說三件事,你可以略窺一斑。

第一件事,袁家有一個家族魔咒,凡是入朝為官的,算起來沒有一個活過60歲的。袁世凱當時已經58歲了,離60歲大限還有兩年。這時候,袁世凱心裏也沒底兒。怎麼辦?找風水師,找算卦先生吧。有個先生給他看了,說你呀,搬進中南海住,用帝王之氣壓一壓你這煞氣就行了。袁世凱就信了,搬進中南海了。中南海雕梁畫棟,曆來都是帝王所居之所,人在這地方住,心理上能不膨脹嗎?何況全國大權歸於一身。他就有了當皇帝的想法。

另外是賣國條約《二十一條》的簽訂,其實是袁世凱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讓了一部分國家利益,而且《二十一條》簽訂前後非常複雜,袁世凱即使不當皇帝,恐怕這《二十一條》也得簽,躲不開。

據當時直接簽訂《二十一條》的曹汝霖後來回憶,說袁世凱針對好多地方都跟他談過,說《二十一條》不能都照日本人這個來,比方說日本人提出關於廠礦、鐵路這些主權問題,袁世凱就囑咐他,廠礦、鐵路可以允許有一二處雙方合辦,但越少越好,而且這個廠礦大多數的主辦權要掌握在中國人手裏,鐵路的行政權必須是中國掌握。至於說割讓土地,袁世凱直接批示,說關於日本人要占福建,不行,自己的領土豈能給他人?這事萬萬不可答應。這些都是袁世凱通過自己手寫的條文,直接傳遞給負責談判的曹汝霖這些人的。這可不是替袁世凱辯護,你現在到天津查查史料,裏邊就有袁世凱直接批給曹汝霖的紅批文字。曹汝霖把那段真實的曆史,通過自己的記憶留下來了。

第二件事更有意思,其實非讓袁世凱當皇上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大兒子袁克定。因為讓自己爹當皇上,自己就是皇太子啊,過兩年老爹沒了我不就是皇上了?當時袁世凱猶豫不定要不要當皇上,他特別在乎什麼呢?不光是國內輿論,關鍵是當時西洋諸國,比如英、日、俄這些國家怎麼看待這事。袁世凱天天看那個《順天時報》,揣摩這個意圖。這個時候他大兒子袁克定,為了能夠堅定他爸的信心,在外麵弄了一個小作坊,做了一張假的《順天時報》,這個報上的內容像模像樣,頭條什麼的都挺像,但內容都是西洋各國熱切盼望袁大總統登基寶座。袁世凱天天看,每個字地琢磨著。後來這事露餡了,袁世凱在家裏執掌家法,把袁克定打得皮開肉綻。你看圍繞著帝製,這事多有意思。

第三件事,這天中午袁世凱躺到這床上睡覺,袁世凱有個貼身的小丫環,進來獻上一碗參湯,一不小心這碗掉地上摔碎了。這個碗是當年慈禧老佛爺禦賜袁世凱的一個碗。袁世凱醒來一看,這個碗摔碎了,正要發怒呢,這小丫環特別聰明,怎麼回事啊?小丫頭說她看見一條龍。袁世凱一聽轉怒為喜,為什麼?這說我是真龍天子啊,他特別高興。

任何一個人,當登到權力頂峰的時候,難免出現一些昏庸的判斷。所以,當時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稀裏糊塗地當了皇帝。結果僅僅當了83天皇上就不得不匆忙退位。複辟哪兒符合人心?最後,袁世凱一命歸天了。臨死前袁世凱把兒子叫進屋說,這事怨我啊,不怨別人,你今後別聽那幾個人忽悠。有人就猜,那幾個人是誰?有的說是滿清那些大臣,想從中獲利;有的說是像黎元洪、蔡鍔這樣的軍閥,想讓你登基,陷你於不義,然後再收拾你的;也有的說是英、日、俄那些各國公使,一個勁兒忽悠袁世凱……反正說什麼的都有。

我給大家簡單梳了一下袁世凱這輩子幹的這些事。為政者不講私德,我們不討論袁世凱在道德上怎麼樣,隻是通過他做的這些事能夠發現,袁世凱其實和曆史上的曹操有得一比——他很有韜略,會審時度勢,知道怎麼能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最大化,知道如何在複雜的局麵之下,既保全又發展自己。可以說,他即使不是一個英雄,也是一代梟雄。如果僅僅用“賣國賊”“竊取革命勝利果實”這些字樣來形容袁世凱,那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不符合曆史事實。

東北王張作霖

民國風雲人物當中,有一位是東北人最熟悉的,誰呢?就是東北王張作霖。說到張作霖,好多人都想起單田芳老師的評書《亂世梟雄》。他在評書裏邊,細致地描述了張作霖從小混混開始,一直混到北洋政府的陸海軍大元帥的奮鬥曆程。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單田芳老師的評書有很大的傳奇性,由於裏邊有一些編纂的成分,難免有點兒美化張作霖。我們從曆史課本上看,這張作霖殺害了李大釗,是個大惡人,可是你要是到遼寧的民間調查一下,有好多老年人說張作霖的好。曆史人物的複雜性往往就在這兒。就拿張作霖跟日本人的關係來說吧,很多人說張作霖對日本人“寸土不讓”,是最有骨氣的軍閥,可是張作霖跟日本有很多合作,他利用日本人來跟其他的軍閥對抗,來獲得最大的政治利益,你也不能說他百分之百幹淨。但是在民族大義的緊要關頭,在涉及國土的問題上,張作霖絕對不肯輕易向日本人就範。所以在那個年代,這個複雜的曆史人物,在國家風雲際會的時候,他也有保護自己利益的處理方式。他既不像我們有的人想象當中那種大義凜然,也不像有的人說的那樣,跟日本人勾結,賣國,曆史真相很複雜。

我們分析張作霖,從他的出身,以及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分析,就不難得出,這是一個時代梟雄,一個風雲際會的大人物,很難用好和壞這種“二元論斷”來判斷他。說實在的,我們最大的遺憾就是這些年來評說一個人物,非好即壞,好的好上青天,壞的壞到地獄。這都是不客觀的。首先說張作霖了不起在哪兒?中華民國時期,當時的中國政府分兩個時代,一個時代叫北京政府時代,一個時代叫南京政府時代。南京政府時代大家都知道,是蔣介石時代,一直到他1949年敗逃台灣,這是南京政府時代。北京政府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宣布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一直到1928年12月29號,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換上國民黨青天白日旗,從此政治核心到了南京。北京政府時代又被稱為北洋政府時代,為什麼呢?因為北京政府時代產生過七位大總統,這七位大總統其中有六位出身於北洋軍閥。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段祺瑞、曹錕、徐世昌,這都算是北洋係的,都是軍人出身。唯有張作霖是綠林響馬,說白了就是東北人常說的土匪胡子。而且張作霖當年當過獸醫,幹過土匪,做過好事,也幹過壞事,最後居然混成了統治東北的“東北王”,一直到1927年任北洋政府的陸海軍大元帥,成了北洋政府事實上的最高行政長官。所以跟那些根紅苗正的大總統一比,張作霖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乳名叫老疙瘩。張作霖於1875年出生在遼寧一個小漁村。他爸爸叫張有才——聽這名字就夠土的了,好賭博。張作霖10歲的時候,他爸爸就沒了,他媽媽改嫁給了獸醫。張作霖從小受他爸爸影響,也好賭博,當學徒掙點兒錢就賭。後來他媽沒招了,說你跟繼父學學獸醫吧。他學了一段,嫌髒不願意學了,幹點兒別的手藝嫌累。有一天經過翠學,就是私塾,他趴窗口聽。私塾先生一看,這小孩挺聰明,長得也不錯。你看他現在的照片,胡子拉碴的,其實張作霖是典型的美人男相,長得不是五大三粗,而是麵容清秀,挺精神。先生挺喜歡的,說,這麼著吧,你就到我這兒聽聽課。免費讓他聽了三個月課。張作霖一輩子的學曆就是三個月,聽了三個月私塾。當時這張作霖是一無背景,二無文化,三無錢財,純粹就是個小混混,但後來成就這麼大,你說這算不算得上一個奇跡?確實是奇跡。

張作霖後來混跡於遼寧各個地方,也沒混個人樣兒。那年月兵荒馬亂,他好幾次差點兒死在人家手裏。後來趕上甲午中日戰爭,張作霖那時候已經20歲了。反正混著也沒什麼希望,那我參軍吧。參軍了以後,他是獸醫出身,懂得馬,讓當了騎兵,就開始擺弄槍。那個時候,他就把馬上功夫和槍法練出來了。在北洋軍裏邊還成了個小頭目。後來甲午中日戰爭戰敗了,他又回到遼寧老家。

這個時候遼寧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不光是首府奉天這兒,其他地方也亂得不得了。土匪在各個地方橫行,又有日本人什麼的,亂七八糟。當時這個地界的老百姓民不聊生,怎麼辦呢?得有人保護啊。於是,出了兩夥勢力。其中一夥叫保險隊,也叫保險團,號稱保一個地方平安。這類是純黑社會組織。這個時候張作霖混到了遼西趙家廟,在這兒結婚了。在他嶽父趙占元的幫助之下,雇了二十來個人,在趙家廟一帶成立了一個保安隊。張作霖當時是比較仁義的,我保護你們,收保護費,但是在自己地界上秋毫無犯,很得人望。他幹著幹著勢力一點點就大起來了。趙家廟西北有個地方叫中安堡,這塊有個團練頭子叫金壽山,欺男霸女,老百姓受不了了。有人過來找張作霖,說能不能把他滅了,我們給你交保護費。就這樣,張作霖把金壽山給打跑了,勢力進一步增大。可是這金壽山又從其他地方搬來救兵,在1901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偷襲張作霖。張作霖帶著妻兒老小突圍,跑到薑家屯,又從薑家屯跑到八角台。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懷孕的老婆在半道兒上生了個孩子,這孩子就是張學良。本來他的想法是投奔遼南的一個綠林好漢頭子,叫馮德麟,勢力很大,跟張作霖認識。可到了八角台,這個地方的團練頭目張景惠沒讓他走,他說你這個人心不錯,挺仁義挺仗義,跟著我一塊兒幹吧。就這樣,張作霖跟張景惠一塊兒,後來張景惠主動退位,將“一把手”位置讓給張作霖,他當副手。

八角台成了張作霖發家的福地,他的勢力一點點越來越大,有了一個幾千人的軍隊。這時屬於清帝退位的前夕,張作霖看清了這個形勢,知道自己有勢力了,對中央政府是有用的。當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派人秘密地跟張作霖聯係,說我這邊一有號令,你在東北響應我,我就封你為東三省防務督辦,說白了你就是東三省軍隊的老大了。然後給他拿來軍刀一把,還有一些價值上萬的珠寶。張作霖喜出望外,正愁跟中央聯係不上,馬上回禮,幾盒上等人參,一套價值上萬的銀質餐具,同時還做了一個重達1.5噸的玉床。那可值老錢了,按照宮廷的樣式做的。說白了,他就是溜須袁世凱。就這樣,他跟袁世凱勾搭上了。1915年,張作霖還被準備稱帝的袁世凱召入北京,張作霖表示支持袁世凱“速正大位”。總之,借助中央的力量,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越做越大。袁世凱稱帝後,張作霖還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袁世凱被趕下台的時候,段祺瑞是國務院總理、陸軍總長,當時就派人過來跟他聯係。然後黎元洪以大總統的名義,封張作霖為奉天督軍兼省長,就是現在遼寧省的這個軍區司令員,再加上省長職務。但是那個時候有人不服,誰呢?另有一股軍閥勢力也很大,就是前麵張作霖準備投奔的遼南那位綠林領袖馮德麟。馮德麟說我勢力也不差,憑什麼讓你當這個,兩人就爭,劍拔弩張。段祺瑞曾經派人來調停,但沒調停成功。但是借這個機會,張作霖又跟段祺瑞搭上了。接下來,兩方頂牛,但張作霖沒法滅馮德麟,因為馮德麟勢力很大。接著,黎元洪為了對抗段祺瑞,請張勳進京。馮德麟決定跟隨張勳擁護大總統黎元洪,他沒看清形勢,不知道黎元洪就是個傀儡,沒權力,手裏還沒兵。他以為這樣取悅黎元洪,就可以取代張作霖成為東北王。結果馮德麟冒冒失失地帶著部隊就奔北京了。進了北京,沒想到張勳很快被段祺瑞滅了。馮德麟跟著遭殃,被關起來了。後來他跑到天津火車站,被當時的政府給逮捕了,要處決他。這個時候,張作霖事實上已經控製了整個奉天軍隊,把馮德麟軍隊都給合並過來了。他念馮德麟是綠林一脈,講江湖道義,請求中央政府網開一麵。當時段祺瑞還真給麵子,沒殺馮德麟,封馮德麟為“三陵督統”,即為皇家看守東陵、北陵、永陵的大臣。什麼意思呢?你別在軍隊了,回東北,就是滿清入關之前那些地方,就看護一下皇陵什麼的算了。這時馮德麟沒有一兵一卒,也沒有危險性了,樂得當了富家翁,在東北養老。

段祺瑞呢,看到張作霖求情,請求對於死敵馮德麟網開一麵,這個事情讓他對張作霖的印象非常好。東北軍隊一看,張作霖還挺仁義,都對他挺服氣。張作霖一下子成了公認的獨一無二的“東北王”。他繼而把黑龍江、吉林這一帶都拿過來。這個還不是張作霖的最終目的,張作霖野心是非常大的。因為東北這個地界不比西北、西南,這兩個地方離北京政府距離非常遠。可是東北不一樣,我出了山海關,不到一天路程就到北京了。我退守的話,整個東三省幅員遼闊,足以自保;進攻的話,一天到北京。所以,張作霖進能攻退能守。他的野心是以東三省為根據地,掌握北洋政府大權。當時張作霖的野心遠遠不止於此。也正是如此,他才琢磨借助日本人的勢力達成自己的野心和目的,但同時他又不甘心被日本人控製,也更加不甘心日本人在中國國土上橫行。所以,張作霖心中有個人的利益,也有民族氣節,交替出現,他挺矛盾。

後來,張作霖在1927年當上了北洋政府的陸海軍大元帥,成了北洋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這時候日本人跟他往來更密切了,希望借助張作霖之手,能夠完成對東北,繼而對華北的控製。當時日本有人找張作霖,拿了一個《滿蒙新五路公約》,要在東北的土地上建五條鐵路。這五條鐵路不得了,往北能夠通到蘇聯,往南直接能到關外,往西邊到關裏,往東邊能直接跟朝鮮鐵路接壤,如果這五條鐵路日本人都建成控製了,就等於把五把利劍插入東三省心髒,那事實上等於把東北置於日本軍隊的控製下了。張作霖說什麼也不能答應,這不僅賣國,自己都會被賣進去。但張作霖又有顧忌,他這個時候正需要跟日本人合作呢。為什麼呢?當時北京政府岌岌可危,蔣介石率領南方的軍隊勢如破竹,這個時候張作霖特別需要借助日本人的勢力,遏製蔣介石的勢力,來保自己來之不易的這個陸海軍大元帥。他不能直接推,怎麼辦呢?張作霖有招。你看這個人很聰明,這個事我沒問題,我同意,在上麵簽“已閱”。我看過了,但是我沒簽字,我沒寫張作霖三個字。然後告訴日本人,我們現在是共和製了,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你得跟東三省各個省長商量,他們簽了字我就簽字。日本人信以為真了,找東三省省長,省長也說,我們倒是同意,但是什麼呢,我們各省有這個議會呀,得議會通過我們才行。那議會什麼時候通過啊?我們下個月就開會,開會討論,研究研究。張作霖就這麼一拖再拖,拖了好長時間也沒弄下來。張作霖這是為自己政治利益拖延寶貴時間,日本人這時候還得幫著張作霖。在這個過程當中,日本人發現張作霖跟他不是一條心,就開始針對張作霖了。

當然這個中間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在單田芳老師的評書裏,有一段比較有代表性。土肥原賢二請張作霖赴宴。酒無好酒,宴無好宴,張作霖也不怕。老子槍林彈雨都過來了,怕你這個?來了之後,這土肥原賢二就想當眾壓壓張作霖的威風,說久聞張大帥文武雙全,今兒能否賜一墨寶,給我留個字行嗎?張作霖也不含糊,你想讓我出洋相,沒門兒!這筆添飽了墨,一個鬥大的“虎”字寫出來了。土肥原賢二一看不錯啊。張大帥,好字。往旁邊一看樂了,落款落成“張作霖手黑”了。張作霖的隨從過來看了一下,臊得臉都紅了,趴在張作霖耳邊說:“大帥啊,您可出醜了,張作霖手墨,您寫成手黑了。”那邊日本人就樂,張作霖泰然自若。你先別樂,這不是我寫錯了,我故意這麼寫的,我能寫一筆虎字,這個手墨怎麼能寫成手黑呢?第一個,誰都知道我張作霖心狠手辣,誰敢跟我對著幹,老子絕不留情,我是有名的手黑。第二個,為什麼這個墨字我沒寫這“土”字呢?我周邊土地每一寸都是我們中國人的,你日本人想要走,就和我這字一樣,一點土我都不會給你。所以我不寫這個“土”字,我寫“張作霖手黑”。滿堂是哄堂大笑,把土肥原賢二弄得非常尷尬。說實話有這事嗎?

我們正常推測的話,這事是說書人為了增加曆史傳奇色彩編的。但是這個事說明什麼呢?張作霖在跟日本人對抗的時候,有進退攻守。從心底來講他排斥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發現張作霖跟他玩花活兒,不是一條心。但張作霖久居東北,人旺地強,要想占領東北不扳倒張作霖是不可能的。所以日本人在張作霖身邊插了眼線,要暗殺張作霖。張作霖也謹慎。1928年6月1日,他要從關裏回關外,專列剛啟動,張作霖說不走了,明天再走。6月2日,這火車才開。可是這時候他身邊親信把火車時間、地點、通過哪一站都告訴日本人了。大家都知道,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在沈陽西邊皇姑屯車站,橋梁被炸了,張作霖所在車廂被炸得粉碎。張作霖身負重傷,抬回去當天晚上不治身亡。這日本人算把“東北王”張作霖給扳倒了,給害死了。

日本人以為把張作霖扳倒了,東三省就是他們的天下了。他們欺負少帥張學良年幼,認為他不敢怎麼著。沒想到,這時候張學良一咬牙一跺腳硬站出來了。這時候對民族大義不能含糊,怎麼辦呢?1928年12月29日,誰也沒想到,張學良在東北易幟。什麼意思?我既然挺不住這個北洋政府,那我完全臣服於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實現全國統一,我掛上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這是打民國開始以來,中國第一回南北統一。日本人沒想到把張作霖炸死了,張學良能做得這麼絕,連自己的基業都不要了,東北易幟,去投靠國民黨,實現南北和平統一。於是,接下來才有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本出動武力悍然侵占全東北。現在每年9月18日,整個東北三省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勿忘國恥,都要鳴笛鳴號表示紀念。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別看日本鬼子占據東北三省那麼多年,但是東北人跟日本的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包括被認為是壞人的張作霖,在與日本人的對抗方麵,沒有失掉民族大義。他的兒子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所以說張氏父子對於抗日這件事是作出了很大貢獻的。

亂世棋子黎元洪

黎元洪這個人是民國時期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他在政治權力的巔峰上待的時間挺長,先後三次任中華民國的副總統,兩次當上了正式的大總統,可是他這一生在政治上幾乎是碌碌無為,處處受人挾製,要政權沒政權,要兵權沒有兵權。很多人都說這黎元洪是個老實懦弱、恪守中庸之道的“老好人”,所以一輩子被人利用,一輩子也沒能成就什麼政治上的大作為,甚至他一開始進入革命黨都是被逼無奈,根本不是他自己主動加入。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