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水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冰川(1 / 1)

小問號

許多人都想看一看冰川,那是人間的奇景,是水的“另一種存在方式”。想一想,如果沒有容器,也沒有堤岸來固築,水還可以用什麼的姿態來展示給我們欣賞呢?無疑,冰川是它最美麗、最迷人的一種。先讓我們用枯燥的數字來描述一下地球上的冰川。它大約有2900多萬平方公裏,覆蓋著大陸11%的麵積,除了南極洲和帕米爾高原外,還有青藏高原、阿爾卑斯山、南美洲山區、格陵蘭島和北極等地區,都分布著許多著名的冰川。它是雪經過一係列變化轉變而來的。有的冰體深厚巨大,使得地麵的高低起伏都被掩蓋在整個冰川之下,有的卻像蜿蜒千裏的小溪,靜臥幽穀……冰川,始終以特有的姿態、方式吸引著人類好奇的目光。那麼,冰川會像水那樣“流動”嗎?為什麼稱冰川是“雕刻大師”?

寒冷而晶瑩的冰,一旦積聚起來,也會創造人間奇跡。

遙遠的南極冰川藏著太多的秘密。在巨大的大陸冰蓋上,漫無邊際的冰流把高山、深穀都掩蓋起來,隻有極少數高峰在冰麵上冒了一個尖。遼闊的南極冰蓋,過去一直是個謎,深厚的冰層掩蓋了南極大陸的真麵目。科學家們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發現,茫茫南極冰蓋下麵有許多小湖泊,而且這些湖泊裏還有生命存在呢。

有的冰川也喜愛運動。冰是固體,像石頭一樣,有的世世代代“席地而居”,幾乎紋絲不動。可是,事物的天性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會變化的。有的冰川不安分,往往喜愛運動。1827年,有個地質工作者在阿爾卑斯山的老鷹冰川上修築了一座石砌小屋。13年後,他發現這座小屋向下遊移動了1428米。原來,冰川背負著小屋慢慢地走起來啦。1966年,有一位飛機師在加拿大上空飛越史提爾山時,看見一條非常壯觀的冰川,正以每小時兩英尺的速度有規律地向前衝行。

那麼,冰川為什麼運動?它的運動速度有多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冰川運動的速度,日平均不過幾厘米,多的也不超過數米,以致肉眼發覺不出冰川是在運動的。格陵蘭的一些冰川,運動速度居世界之首,有的每年運動近千米。許多科學家都認為,冰塊厚度達到30~45厘米時,便會起變化。晶狀冰在冰川深度遭受重大壓力時,變為半可塑性,受到地心引力開始流動。可是,地球的重力、地球的坡度和太陽的熱量等因素對冰川的運動,能起多大作用?神秘的冰川始終繃緊著冷冰的麵孔,讓科學家至今也捉摸不透。

有的冰川很像高級的雕刻大師。看過冰川的人,都會被冰川奇景所震撼。它塑造了許多令人銷魂的獨特美景,像深不可測的冰井、冰漏鬥、陰森寒冷的冰隧道、曲折迷離的冰洞、絢麗多彩的冰下噴泉……尤其是那些玲瓏透明的冰洞,仿佛地下水晶宮,有的像冰鍾乳,有的像冰筍,有的像冰蘑菇,有的像冰柱……真是千姿百態,儀態萬千,成了大自然對人類最美的饋贈。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地區的很多大冰川上,發育了世界上罕見的冰塔林。它們一座又一座,有的高達數十米,有的矮不及膝,有的像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的塔尖,有的像埃及尼羅河畔的金字塔,有的像僵臥的駱駝,有的又像伸向蒼穹的利劍,寒光逼人。由於冰的結構不同,它們有的像水晶,有的像白玉,有的像藍寶石,五光十色,精美絕倫。

有的冰川還會生長。按照常理,氣候變暖,冰川應該慢慢縮小。可是在1937年,人們發現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一條冰川,在三年時間裏延伸了21千米。

水,千嬌百媚,變化多端,以小溪作為載體,它就清新婉約,十分可愛;以江海作為載體,則汪洋奔放,尤其以洪流、海嘯等麵孔示人時,簡直是威力無比,令人恐慌了。惟獨以冰川作為載體時,它才是那樣聖潔、神秘和耀眼。

“小檔案”

由於全球氣候逐漸變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麵積和體積都有明顯的減少,有些甚至在慢慢消失。非洲肯尼亞山冰川失去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時有27條冰川,現在減少至13條。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在過去一個世紀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我國天山的冰川也約有22%的體積在過去40年漸漸失去。20世紀80年代,由於珠峰地區對外開放,在該地區登山、探險、旅遊的人數迅速增加,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著,科學家預計,在未來35年間,喜馬拉雅山冰川麵積將縮小1/5.科學家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冰蓋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導致全球海平麵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麵上升的數值正在不斷增加著。如果南極冰蓋發生崩解,會引起全球海平麵上升近6米。如果南北極兩大冰蓋全部融化,其結果會使海平麵上升近70米。那樣的話,所有的沿海地區都將變成汪洋大海,美國紐約隻能剩下聯合國大廈和幾座摩天大樓的樓頂,法國巴黎也許隻能看到埃菲爾鐵塔的塔頂,而荷蘭、英國等幾十個低窪國家將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