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問號
像高山讓人肅然起敬一樣,我國的黃土高原也是地球上最讓人心動的地質奇觀。關於它的來曆,一直讓許多科學家困惑:東到太行山,西到甘肅的烏鞘嶺,南到秦嶺,北到長城,麵積達到40多萬平方公裏,這麼高、這麼多的黃土到底是怎麼來的?誰是能夠“移山”的“愚公”?中外許多學者都曾為神秘的黃土高原而著迷,一直在不斷地思考著它的身世之謎……
地球上有黃土的地方不僅僅是中國。在歐洲,德國的萊茵河兩岸,中歐的多瑙河一帶,以及北美密西西比河等地都可以看到黃土的麵孔。可是,這些黃土地與中國的黃土高原相比,不知遜色多少倍。20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是這樣描述的:
“這一令人驚歎的黃土地帶,這在景色造成了變化無窮的奇特、森嚴的形象——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隊的猛獁,有的像滾圓的大饅頭,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崗巒,上麵還留有粗暴的指痕。”
“那些奇形怪狀、不可思議、有時甚至嚇人的形象,好像是個瘋神捏就的世界——有時卻又是超現實主義的奇美的世界。”
這是陝西境內的黃土高原第一次在紅色中國的背景下向世界亮相!
20世紀80年代,一些探險家來到中國的黃河中上遊的陝西、山西、甘肅等地探險,一下子就被那裏的黃土高原奇景所震撼——這種全部由黃土堆積而成的雄偉壯觀的景觀,世界上絕無僅有!
那麼,這麼大範圍分布的深厚的黃土層到底是怎樣形成的?真是哪位神仙像“愚公移山”那樣把世界上的黃土都搬到了這裏?顯然不是,因為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神仙。對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
有的說,黃土是由當地的岩石風化而來的。西風呼嘯,天長日久,能把那些岩石風化成粉末,最後堆積成厚厚的黃土高原。可是反對的人指出,如果是風化作用,那麼黃土高原上超過3000米以上的山峰為什麼又沒有黃土堆積呢?這確實讓人不解。
有的說,黃土高原是流水挾帶的泥沙形成的。可是地質學家在考察中沒有發現幾十米厚的黃土層中有流水的痕跡。這樣,誰也說服不了誰。
有的說,黃土高原是大風吹成的。這也是目前主流觀點,即“黃土風成學說”。最早提出這種觀點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認同,因為一百多米厚的黃土層依靠風來搬運似乎有點天方夜譚。然而,中國的科學家在經過30多年的研究後,找到了幾個重要的證據:
一是這些黃土顆粒特別細,有的顆粒僅有一毫米的幾十分之一。說明這些黃土是風吹來的,並不是風化剝蝕岩石的結果。如果是岩石的風化形成,顆粒要大得多,甚至有整塊掉落的現象。
二是在黃土裏找到了古代植物遺留下來的孢子和花粉,而且證明當年黃土沉積的時候氣候確實是幹燥和寒冷的,這也是大風肆虐的證據之一。
三是用顯微鏡觀察發現,越是向東南方向,黃土的顆粒越細,而越是向西北方向,黃土的顆粒越粗。說明這些黃土是從西北沙漠被風吹來的。可見,正是風搬運了黃土。
四是我國古代一些史書還記載,這些地區曾多次下過“雨土”。這也是大風搬運黃土的證據。
歲月有情,西風有意。在一百多萬年的光陰裏,特別是最近的二三萬年,大風用無形的巨手忙忙碌碌,一刻不停,一點一點地把黃土的粉末千裏迢迢地搬運過來,日積月累,永不懈怠,終於完成了黃土高原的堆積,成就了地球上一個罕見的景觀。大風構築這一宏偉工作用了百萬年,但是人類弄清這一神秘地域的來龍去脈僅僅用了幾十年!智慧的人類,雖然有苦惱,有困惑,可是契而不舍的追求,天道總會酬勤,總會讓神秘的麵紗露出真容。
“小檔案”
大風搬運風沙,宛如人類左口袋的東西掏到了右口袋,總量不會增加或減少。可是,地球的負重到底是增加,還是在慢慢減少呢?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有的人認為,每天從宇宙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和塵埃,多達50萬噸,而且10億年來,地球遭到隕石撞擊產生的大坑,大於1000直徑有100萬次之多。這樣,地球的負重會是越來越多。有的人認為,地球上每年發生地震是500萬次,活火山是500多座。每年的火山噴發和地震,都會使地球上的大量物質化為灰燼,形成縷縷濃煙升入大氣層中。這樣,地球的負重會慢慢減少。兩者觀點截然不同,誰對誰錯,需要人類進一步努力才能揭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