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驚厥是小兒驚厥常見原因,約3%~5%有過高熱驚厥,根據臨床特點和預後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簡單型:發作為全身性,持續數秒至數分鍾,不超過10分鍾,一日內發作一次,病前無神經係統異常;二是複雜型:發作呈部分性,持續15分鍾以上,一日內發作數次,發作前有神經係統異常。首發年齡小於14個月,首次發作為複雜型,一級親屬有高熱驚厥或癲癇史者複發的可能性較大。高熱驚厥與遺傳有關,50%有高熱驚厥或癲癇家族史。高熱驚厥長期預後良好,對智力學習行為多無影響,約2%~7%轉變為癲癇,其危險因素為:一是原有神經係統異常;二是癲癇家族史。首次發作為複雜型。
(3)治療
驚厥的處理原則:選用強有力的抗驚厥藥物,及時控製驚厥發作;維持生命功能,預防並發症,包括維持呼吸道通暢,給氧,注射高濃度葡萄糖,特別注意用脫水劑及激素預防腦水腫,糾正酸中毒、呼吸循環衰竭及高熱;積極尋找病因,控製原發病,因驚厥持續狀態大多數死於原發病;發作停止後,應進行長期抗癲癇藥物治療。
抗驚厥劑的臨床應用:
安定對各型癲癇有效,作用迅速。靜脈注射後很快通過血腦屏障達腦組織,靜注後1-3分鍾可生效,部分患兒即刻生效,每次0.2-0.5mg/kg,10歲以內1次量不超過每歲1毫克,幼兒不超過5mg,嬰兒不超過2mg。直接緩慢靜脈注射用細針管,速度要慢,1mg/分,必要時可20分鍾後重複使用,24小時內可重複使用2-4次。直腸安定溶液(R-DZP)使用方法:0.3-0.5mg/kg/次,使用5ml塑料注射器插入直腸腔內2-4cm,緩慢注入,4-6分鍾達到有效濃度,10分鍾後達峰值。安定溶液可不經稀釋,將原藥注射(用任何溶液稀釋均產生混濁,但不降低效價)。直腸安定溶液適宜於基層醫院及家庭使用,使用方便,易於掌握,吸收快,無明顯副作用,對直腸粘膜無刺激作用。安定不宜肌肉注射,肌注吸收慢且不穩定。
短程安定預防高熱驚厥已為廣大兒科醫師接受,選擇兩次以上的高熱驚厥患兒為預防對象,藥劑量波動範圍較大,單純性每次0.2-0.4mg/kg,複雜性每次0.5mg/kg。當體溫高達38℃左右時,立即使用第一次安定,8小時後用第二次,若24小時後高熱仍不退,對有些患兒可考慮使用第三次。
苯巴比妥:肌注苯巴比妥負荷量治療頻繁的驚厥發作療效較好,負荷量為15-20mg/kg,分2-3次肌注,間隔2-4小時,注射30分鍾至1小時達有效血濃度,12-24小時給維持量,每天3-5mg/kg就能維持有效血濃度水平。注意苯巴比妥和安定合用會加強對呼吸和心髒的抑製作用。
靜脈注射苯妥英鈉、氯硝基安定對驚厥及癲癇持續狀態有較好作用。肌注或灌腸用副醛,具有較強的抗驚厥作用。丙戊酸鈉、卡馬西平對驚厥及癲癇持續狀態有較好作用。
13.3 秦巴山區小兒驚厥預防措施
13.3.1 兒童驚厥防治措施的選擇
雖然驚厥表現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的不由自主收縮,但它同時也伴有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嚴重腦缺氧時,神經細胞可發生變性、壞死,而壞死的神經細胞不可再生,被神經膠質細胞取代,由增生的膠質細胞、變性的神經細胞等形成致癇病灶,因而反複發生驚厥,會進一步造成腦損傷。對驚厥的防治除正確診斷病源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及早發現引起兒童驚厥的因素,例如:高熱可引起驚厥,因此如何盡早發現高熱並及時采取降溫措施,對於及早控製驚厥非常關鍵。秦巴山區兒童家庭居住相當分散,其家庭距附近的就醫點一般都很遠,當兒童發高熱甚至出現驚厥時,家庭如能及早采取正確措施,將對兒童轉診後的治療肯定有益。但是,從我們對當地兒童家庭保健狀況的調查發現,當地大多兒童家中無基本的兒童保健工具,如溫度計等,當兒童發燒時,家長無法測量兒童的體溫,隻是用手摸大體感覺發熱程度,對高熱患兒也不知如何及時處理。針對此,我們設計了以兒童家庭為防治主體、以配置基本體溫測量工具與采用簡易物理降溫方法為內容的兒童驚厥家庭防治模式,通過基層醫生對兒童家長的宣傳與監測,由兒童家庭具體加以實施,即我們在秦巴山區采用的“兒童驚厥家庭初級預防措施”。
13.3.2 兒童驚厥家庭初級預防
我們在秦巴山區曾采用的兒童高熱驚厥家庭初級預防的實施方式是:一是由課題組兒科專家對實驗點網底醫務人員進行小兒驚厥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知識的專業培訓;二是再由實驗點各村網底醫務人員向其周圍群眾進行小兒驚厥的危害、家庭預防的重要性、家庭預防的基本條件與方法的宣傳教育,並說服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自購體溫表,將實施中的弱智戶、經濟困難戶情況向服務站反映;三是由課題組與弱智綜合防治服務站共同解決困難戶問題;四是在具備基本預防工具情況下,由兒童家庭對兒童實施轉診前的初級預防措施,即當兒童發生高熱時,家長及時對兒童進行體溫測量,並及時送附近就醫點進行治療;當轉診暫且無法實現時,對患兒及時實施物理降溫、驚厥緩解等措施;五是各村網底醫務人員,對前來就診的患兒進行診治,對重症患兒及時進行轉診。兒童驚厥的家庭初級預防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