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秦巴山區弱智兒童出生後病因及防治措施選擇(1 / 3)

對秦巴山區弱智兒童進行的常見臨床醫學病因診斷結果中,出生後因素在寧強、柞水、安康三個實驗區分別占到了總體弱智兒童的46.67%、36.17%、42.86%,三實驗區總體占40.82%,高於全國一般水平。因而,研究如何消除導致秦巴山區兒童弱智的出生後生物醫學因素,特別是感染性疾病因素,因地製宜地篩選和開發出嬰幼兒、兒童期醫療保健措施,對降低該地區兒童弱智患病率具有重要意義。

9.1 弱智兒童出生後常見臨床醫學病因因素及其位次

秦巴山區三個實驗區270例弱智兒童中,共診斷出因出生後常見臨床醫學因素所致弱智兒童40例,涉及病因因素八種。進一步分析表明,在出生後因素中,腦炎和腦膜炎占第一位的比例,約為17.35%,驚厥後腦損傷與生後營養不良占第二位,各占8.16%。這種情況反映出當地對腦炎、腦膜炎的預防接種或計劃免疫工作尚未做好,兒童發生腦炎、腦膜炎疾病後,因缺醫少藥也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對因其他疾病引起兒童驚厥與癲癇,當地醫務人員也沒有適當的處理措施。因此,在幹預措施中,應重點強化這些方麵的措施。

9.2 嬰幼兒、兒童期醫療保健狀況

9.2.1 兒童保健服務與疾病患病狀況

1996年和1998年,我們對秦巴山區三個實驗區中的寧強、柞水兩個實驗區0-6歲的全體兒童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兒童保健服務狀況、兒童疾病患病狀況等。結果表明:第一,秦巴山區兒童接受的保健服務狀況較差,寧強實驗區0-2歲兒童生長發育監測率為54.25%,健康體檢率為66.34%,疫苗接種率為67.12%;柞水實驗區0-2歲嬰幼兒生長發育監測率為62.12%,兒童健康體檢率為64.02%,疫苗接種率為74.08%。第二,山區兒童神經損害性疾病發病人數較多,寧強實驗區兒童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發病率為6.13%,驚厥性疾病發病率為13.09%;柞水實驗區兒童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發病率為5.86%,驚厥性疾病發病率為14.82%。第三,山區兒童非神經係統疾病發病率亦較高,寧強實驗區兒童營養性貧血患病率達46.23%,佝僂病患病率63.12%,肺炎患病率為56.03%,嬰兒腹瀉發生率為58.49%,由各種因素引起的嬰幼兒死亡率為1.84%;柞水實驗區兒童營養性貧血患病率43.90%,佝僂病患病率52.13%,蛔蟲症患病率57.93%,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分別為10.61%和12.22%。

9.2.2 與嬰幼兒、兒童保健有關的醫療衛生資源狀況

1996年8月,我們對秦巴山區寧強實驗區的縣、鄉、村級醫療衛生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反映出,其兒科保健人力資源極為缺乏。在實驗區的所在縣,僅有縣醫院有兒科醫生4人,與兒童的比率為1:7172,而實驗區鄉鎮及各村均無專業兒科醫生,以內科醫生兼職。白楊林、廟壩兩鄉的鄉衛生院醫務人員、各村村醫,在接受課題組培訓前,對兒童疾病的診治水平均相當低,僅能應付一般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對新生兒疾病、營養性疾病、中樞神經係統感染性疾病、遺傳及免疫性疾病知之甚少或不知,而且無一人能夠進行全麵的體格檢查。在我們對實驗區基層醫務人員在幹預前所做的兒童保健與疾病防治知識的摸底考試中,27人中僅有5人達到了60-70分,其餘22人均在60分以下。對醫療資源狀況的調查發現,18個衛生室僅有6台血壓計、16個聽診器,其他設備均為空白,沒有條件進行急救。

1998年10月,我們對柞水縣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等較大的醫療機構以及對實驗區各鄉醫療機構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當時縣醫院僅有6名兒科醫生,在西川、七坪兩鄉調查的14個自然村中均無專業兒科醫生,14個村醫中僅有3名接受過專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