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部隊就是兩個師也上不來。”
乙:(白)吹牛。
甲:他的話還未說完,
來了咱們的紅四連,
紅四連,打得快來衝得猛,
六分鍾,就把紅旗插到高山頂。
那印度侵略軍,
見此情況心不安,
扔掉武器就往森林鑽。
乙:(白)咦!趕快搜索呀。
甲:搜索?你這個人見識淺,
是個老鼠眼睛看不遠,
那迂回任務完不成,
整個戰役都打不贏,
眼下就把俘虜抓,
那不是,撿了芝麻丟西瓜。
乙:噢!
甲:從此後,我們日夜兼程往前跑,
不顧饑餓和疲勞,
幾處敵人來阻攔,
迎麵給了一鐵拳。
我們披星戴月往前趕,
哪知道,途中遇到大困難。
乙:(白)什麼困難?
甲:一條小道沿山梁,
彎彎曲曲百裏長,
山頂上風景倒很美,
可就是路旁沒有水。
乙:(白)斷水啦?
甲:啊!
沒有吃的還好湊,
沒有水喝可難受。
太陽當頭噴火焰,
隻曬得身上出大汗,
口幹舌燥心發焦,
渾身上下似火燒。
一天一夜沒水喝,
喉嚨幹的真沒法說,
舌頭就有幾斤重,
放在嘴裏拉不動。
乙:嗬!
甲:為解渴把竅門找,
我們想的辦法還不少。
乙:都有什麼辦法?
甲:比如說吧:
就地挖上一個窩,
那濕土裏邊水分多。
你放上嘴巴慢慢吸,
又甜又涼就像吃蜂蜜。
還有的同誌摘樹葉,
一片一片喉頭貼,
貼一片兒涼一會兒,
你閉上眼睛品品味兒,
嘿!簡直就像吃冰棍兒。
乙:哎!
我說你們放下腳來歇歇腿兒,
到山溝裏邊找點水兒。
甲:哪兒顧得上啊。
你聽聽,前邊槍炮響連天,
眼看達成合圍圈,
這個時候時間真是無價寶,
快字當頭爭分秒,
要是停下找水喝,
敵人逃跑你負責?
乙:我負不了。
甲:還是啊。
同誌們,忍饑受渴往前行,
提出口號要學上甘嶺,
一邊打一邊衝,
過了拉幹打班登,
前衛部隊像把箭,
按時把公路來插斷,
進攻的速度實在快,
把敵人裝進大口袋。
這個口袋不算小,
裏邊的東西還不少。
乙:都有什麼呀?
甲:有汽車、有坦克,
軍需倉庫就有好幾個,
有大米、有白麵,
幾十萬發槍炮彈,
各種物資樣樣全,
你沒法清來沒法點。
幾百門炮、幾千支槍、
還有三個印軍旅在裏邊裝。
這個口袋可真重,
乙:哎!那是。
甲:要讓你背背不動。
乙:廢話。
甲:這時候,口袋裏麵真熱鬧,
又打槍來又放炮。
從北到南三百裏,
紅旗招展殺聲起。
咱們部隊劈頭蓋臉往下壓,
四麵八方向裏插。
拿下德讓宗、攻克邦迪拉,
在敵人心髒開了花。
乙:這時候,我站在山頂仔細想,
這七天五夜有名堂。
甲:七天五夜沒白跑,
換來的勝利真不小。
七天五夜流了汗,
給勝利創造了好條件。
乙:七天五夜走險道,
換來了飛機和大炮。
甲:七天五夜吃了苦,
幾千名印軍當俘虜。
乙:七天五夜速度快,
教訓了印度反動派。
甲:七天五夜雖艱難,
鍛煉了全體指戰員。
乙:七天五夜來作證,
人民軍隊過得硬。
甲:七天五夜直向前,
保衛了祖國得安全。
如果是,敵人還敢來侵犯,
合:再打個:
幹淨、徹底的殲滅戰。
作者簡介:
王德明,1932年生,宜君縣五裏鎮雷聲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48年參軍。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進軍大西北及解放蘭州戰役。1958年參加了甘南平叛戰鬥。1959年隨軍進藏,參加了西藏平叛、中印自衛反擊戰等重要戰役戰鬥,榮立戰功一次。1980年調成都軍區政治部任專業文藝創作員。在部隊曆任宣傳員、團俱樂部主任,師宣傳幹事、文化科長、秘書科長,團政治委員、軍區正師職創作員等職。先後創作發表過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戲劇、曲藝等文學作品40餘部,約80萬字。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奔騰的雅魯藏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