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毛澤東與楊步浩(2 / 3)

“民國十七年(1928年),陝北大旱,顆粒無收,地主逼租,債主逼債,山上樹葉都被采完了,樹皮也被剝光了。我一天沿門乞討40多戶,家家都揭不開鍋,有幾家好心人家,給我一碗麩皮,回到家裏,熬成稀糊糊,父親舍不得喝,隻喝了兩口,說留給我的小女兒喝。

“晚上,父親把我和我的小女兒叫來,用顫抖的手摸著娃娃的頭對我說:‘兒啊,常言說,樹挪窩死,人挪窩活,我看要活命,你還是帶著一家下南路逃難去吧。說不定,還能討個活法,我老了,就不拖累你了。你要把婆姨娃娃帶好……’一會兒就咽氣了。

“父親也是被活活餓死的,”楊步浩抹了把淚接著說,“沒過幾天,我那個6歲的小女兒又活活餓死了。”

楊步浩強忍著悲痛,用顫動的聲音說:“給地主熬長工,一年12塊工錢,到臘月,全抵了賬,分文得不到。那年月窮人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萬般無奈,我隻好領著婆姨逃出來,一路上尋吃討飯,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走了多少路,來到了延安縣碾莊鄉石家畔村。”

毛澤東抽著煙,神情專注地聽著,說:“後來呢?”

“那年頭天下老鴰一般黑,到延安我還是給人家扛長工,受盡了牛馬苦,吃的是豬狗食。盼星星,盼月亮,隻盼著老天能睜眼,讓咱受苦人把身翻。

“1935年您率領紅軍到延安,領導咱窮人翻身了,我家分了窯,分了土地,分了牛羊,我這棵草才落地生了根,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

“今春,聽說大生產運動中主席和中央領導都有生產任務哩!我想,主席哪有時間種地,我就想著給主席‘代耕’,後來跑到縣上找到曹扶來縣長,談了我的想法,曹縣長說這是件好事。人常說,吃米不忘種穀人,穿青不忘種藍人,沒有您和共產黨的領導,我現在還是個攬工漢,您說,我能忘了您的恩情嗎?”

夜已經深了,隻有天上的繁星和毛澤東窯洞裏微弱的燈光在閃爍,相映成輝。窯洞裏,領袖毛澤東和農民楊步浩手握在一起,心貼在一起。

毛澤東:“老楊呀!你是苦水裏泡大的,真正是無產階級。你的一片情意,我領了,糧就交到倉庫裏。我的地嘛,還要種,因為我不能當一個‘特殊公民’……”煤油燈旁,幾隻撲燈蛾飛來飛去,毛澤東右手指夾著一支煙,一縷縷青煙繚繞在窯洞裏。毛澤東繼續與楊步浩談著……

這一年,楊步浩被延安縣推選出席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

1944年11月26日(延安南關,邊區政府大禮堂)

大禮堂張燈結彩,正門頂頭彩旗飄揚,橫額上寫著“向勞動英雄學習,向勞動英雄致敬”。主席台上方掛著一塊紅布橫額,橫額上寫著金黃色大字“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會場”。主席台後帳上掛著毛主席、朱總司令肖像。

主席台下擺著一排長凳。

吳滿有、楊步浩、趙占魁、郭鳳英等200多名勞動英雄三三兩兩在歡樂的大生產交響樂聲中走進會場,後邊坐著部隊和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各界人士……

上午10時,邊區政府秘書長走向主席台宣布: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勞動英雄大會開幕。首先請主席團就位。林伯渠主席、馬明方、伍修權、王子宜、白如冰、吳滿有、楊步浩、郝樹才、趙占魁、郭鳳英在熱烈的掌聲中走向主席台。

林伯渠主席致開幕詞:“……像這樣的盛會,在邊區乃至全國都是空前的。在毛主席領導下,我們的軍隊和人民生活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和艱苦的邊區。在短短的時間內,居然做到豐衣足食,這是八路軍和邊區人民偉大力量的表現。邊區軍民用血汗改變了舊時代,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創造者,就是在座的200多名勞動英雄……勞模會將在邊區曆史上和中國曆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台下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11月27日上午,會議進行經驗交流。

吳滿有、楊步浩、趙占魁、郭鳳英先後在會上介紹了生產經驗。

楊步浩在會上說:“舊社會被稱為‘下等人’的受苦人,爾格翻了身,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下,把賭博、吸大煙、懶漢、二流子都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今後,更要加緊生產。我還要向吳滿有,向這次參加會議的200多名勞動英雄學習!”

11月28日上午,舉行頒獎大會。

林主席、李副主席等出席會議。

大會宣布:吳滿有獎勵3萬元(特等);

楊步浩獎勵2萬元(甲等);

……

11月29日中午,毛主席、朱總司令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接見了全體代表。毛主席在會上發表了《組織起來》的講演。會後宴請200多名勞動英雄。中央領導與勞動英雄歡聚一堂,與代表舉杯共慶“發展生產、豐衣足食”。毛主席、朱德、林伯渠同楊步浩、吳滿有等共坐一桌,頻頻舉杯,向勞動英雄祝賀。

30日上午,鑼鼓喧天,人山人海。

延大宣傳隊來到楊家嶺。秧歌隊扭了起來。

小節目開始了。

《向勞動英雄看齊》《趕騾馬大會》《兄妹開荒》,歌聲、鑼鼓聲、歡呼聲在楊家嶺上空回蕩著。楊步浩同毛澤東坐在一起,觀看演出,一邊交談,一邊鼓掌。

1945年8月28日(延安飛機場)

秋高氣爽,延安機場,群眾從四麵八方湧來。海潮般的人群把機場圍得水泄不通。

日本無條件投降。

毛澤東、周恩來等,赴重慶談判……

毛澤東告別延安各界群眾,登上飛機,在機艙口揮動禮帽向歡送的群眾致意。

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邊區,傳遍全國各地。消息傳到了碾莊鄉石家畔農民楊步浩耳朵裏。

楊步浩聽到毛主席赴重慶,心裏總是亂糟糟的,常常在山裏勞動時翹首望著延安,望著天空,心裏總是在想(畫外音):“主席呀!您不能去重慶呀!蔣介石可是個‘龜孫子’……你在重慶,叫人好擔心呀!”

晚上,楊步浩又說夢話了:“主席,你可要小心呀!蔣介石可是隻‘狼’……”

夢話驚醒了睡在身邊的老婆。

老婆說:“他大,你又在說夢話。”楊步浩糊裏糊塗地翻個身,又睡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

楊步浩對老婆說:“今天,我到鄉上去。”

老婆問:“到鄉上做甚去?”

楊步浩:“打問毛主席在重慶的消息。”吃過飯,楊步浩急急忙忙跑到碾莊鄉政府,找到鄉長。

楊步浩:“王鄉長,主席去重慶,我們都不知道,去了也沒有點音信兒,鄉親們都很擔心。”

王鄉長:“老楊同誌,主席去重慶談判的消息和情況,我們也不清楚。不過,我想,蔣介石也不敢怎麼樣。”

鄉政府的幹部聽說楊步浩來了,都來向楊步浩打招呼,碾莊村的村長、不少的鄉親們也趕來想打聽毛澤東在重慶的消息,可誰也沒有打問到。

一位老大爺說:“楊步浩兄弟,你就去一回延安,替咱們打聽打聽毛主席在重慶的消息,你在那搭人熟……”

大夥兒:“對,老楊,就托你給咱們去延安打聽打聽吧!省得大夥兒心焦。”

楊步浩:“行,今天,我就不回去了,明天我就去,不然,快把人急死了。”

楊步浩當天晚上就住在碾莊鄉政府,第二天,一大早就向延安出發了。

中午左右,楊步浩急匆匆來到了中央所在地楊家嶺。楊步浩直接走進中央辦公廳,辦公廳的同誌一看,這個不速之客是楊步浩。

中央辦公廳同誌:“老楊同誌,好長時間不見你,今天咋一聲不響地來了……請坐,喝水,抽煙。

楊步浩:“今兒個有大事要問你們,主席去重慶談判,走的時候,六鄉的鄉親們一滿不知道,到重慶這麼長時間了,一點消息也沒有。昨兒個,我到鄉上,鄉親們都為主席的安全擔心呀!托我來中央,打問主席和周副主席在重慶的消息……”

辦公廳同誌:“感謝鄉親們的關心。你放心,主席、周副主席在重慶的安全有保障,吃飯有人陪,晚上有站崗放哨的,一切情況都好,很安全……”楊步浩喝著茶,抽著煙,聽中央辦公廳同誌的解釋……

楊步浩:“蔣介石從來說話不算數,翻臉不認人,萬一……”

辦公廳同誌:“不會的,中央估計,量他也不敢把主席、周副主席怎麼樣!”

楊步浩:“那主席什麼時候回延安?”

辦公廳同誌:“回的時間麼,要看談判的進展情況。”

楊步浩:“那就好,我們六鄉的鄉親們也就盼咱們的領袖安安全全回到延安……”楊步浩喝了口水,站起來與辦公廳的同誌握手告別……

辦公廳的同誌:“老楊,你吃過飯再回麼。”

楊步浩:“不了!”說著已經走出了大門外,大步流星往回趕……他心急如焚,一路上汗流滿麵,趕到半後晌,就回到鄉政府。這時他的心放下了,頓覺肚子咕咕地在叫。鄉政府的同誌招呼他吃飯,他一下子吃了三老碗……

聽說楊步浩回來了,鄉親們都趕來了,鄉政府的幹部也圍攏過來,都想打聽主席在重慶談判的消息……”

楊步浩:“中央辦公廳的同誌經常與重慶有聯係,情況很清楚,主席在重慶……”把他在延安問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傳達給鄉政府幹部和碾莊村的鄉親們。大家都放心地散去了。

1945年10月中旬(延安·石家畔)

陽光普照山川,田野裏的糜穀噴放出陣陣清香。楊步浩得到了毛主席回延安的喜訊,他專門去別村,聽從延安回來的人講述見到主席回延安的情景。當晚,楊步浩和村長召集全村的鄉親們,報告好消息。

楊步浩:“主席是10月11日那天回到延安的。聽說主席回來那天,延安城裏的人,四麵八方的群眾都湧到機場。飛機場,人山人海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來迎接咱毛主席回延安。敲鑼打鼓,口號聲不斷頭,幾家子秧歌隊排了幾行子唱著:

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

聯合各黨派,重慶把會開。

共商建國事,大家都歡迎。

“飛機在機場降落後,繞延安機場一圈,才停下來。毛主席等領導人出現後,千千萬萬群眾的歡呼聲、口號聲,一陣高過一陣,機場上就像開了鍋的水一樣。”

全村200多口人聽得如癡如醉,都說毛主席安全回到咱延安,咋好了,這懸了43天的心該放下了。

回到家裏,楊步浩對老婆說:“明天,我上延安看望主席去。”

老婆說:“沒有個好拿的。”

楊步浩:“咱農村,雞蛋就算最好的,裝上一筐子,再提上兩隻雞,揀肥一點的,讓主席補補身子,重慶談判可費腦子哩!”

次日,天剛蒙蒙亮。楊步浩一骨碌爬起來,挑上兩隻肥母雞和一筐鮮雞蛋,就向延安出發了。

12點以後,楊步浩來到棗園毛澤東住處。

楊步浩看見警衛員:“小同誌,你又輪崗了。”

警衛員:“楊同誌,您咋多時不來了?”

楊步浩:“我成天在勞動,沒有事,我就不來嘛。主席在嗎?”

警衛員:“在。”說著讓楊步浩進主席辦公室。

毛澤東:“老楊同誌來了,快請坐!”

楊步浩:“主席,您可好,您去重慶,六鄉人可心焦哩!你瞧,我的眼睛都熬煎紅了。”

毛澤東:“很感謝你們的關心。”警衛員端上一杯熱茶,毛澤東遞給楊步浩一支紙煙。兩位老朋友,久別重逢,又一次交談起來……

楊步浩喝著茶、抽著煙說:“主席,您為什麼不叫蔣介石到延安談判?”

毛澤東笑著說:“蔣介石無臉來延安!因為他搞的是兩手:假和談,真內戰。去重慶也是一種鬥爭嘛。”

楊步浩:“談的怎麼樣?”

毛澤東:“訂了協議,蔣介石在協議上簽了字,以後再發動內戰,他就在全國人民麵前輸了理。”

楊步浩:“蔣介石那號人,從來不講信譽。主席,他不講信用,咱們就別客氣,就打他狗日的……”

毛澤東:“是呀!他從來不給人民自由和和平,你看他一麵談判,一麵又向解放區侵犯,看來,咱們還得有所準備。”接著問:“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楊步浩想了想說:“還差不多。”

毛澤東聽楊步浩對今年農村的收成說的吞吞吐吐,知道收成不是那麼理想,就進一步問:“明年群眾會不會受餓?”

楊步浩:“不會的,現在已經實現了‘耕二餘一’,就是明年一顆不收,老百姓也保證不會餓肚子。”

……

楊步浩:“主席,這次,我是專門來看望您的,沒有個拿上的,就是農村的這些雞蛋和雞,給您補一補身子。”

毛澤東:“老楊呀,你來了,我歡迎,可你還拿什麼東西,這可不好呀!快拿到街上換幾個錢,還可給家裏添些油鹽……”

楊步浩:“這點東西,能值幾個錢!”這時電話鈴響了,主席到隔壁接電話。楊步浩趁主席沒注意,悄悄地走了,並給警衛員耳語……

警衛員:“唉——楊勞動英雄,您就放心地回吧!”

楊步浩:“有時間,到我們那山溝來看看。”

警衛員:“有機會,我一定會去的。”

1945年12月7日(碾莊鄉石家畔)

西北風凜冽,天氣幹凍、幹凍。六鄉人民響應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的號召,冬季生產轟轟烈烈。

石家畔村民正在忙著積、送肥料,突然底溝傳來嗒嗒嗒的馬蹄聲,接著又是馬長嘶一聲——,楊步浩向底溝一看,一位穿軍裝的戰士,向村裏走來。呀!這不是毛主席的警衛員嗎?楊步浩撂下手中的活,跑了下去。

楊步浩:“小賀,你來了……”

警衛員:“我說一定會來的,你看,這不是真的來了嗎?”楊步浩接住馬韁繩,兩人會心地笑了。

楊步浩:“路上雪還未消完,不好走。”

警衛員:“不要緊,騎著馬。”楊步浩領著警衛員,回到了家裏。把警衛員讓到熱炕上,老婆端來了一碗開水,警衛員邊歇著邊喝水。

楊步浩:“天氣這麼冷,你到這窮山溝,有事嗎?”

警衛員:“楊同誌,年關已近,主席掛念著你,派我專程來給你送年禮的。”說著從行軍袋掏出:兩瓶酒、一塊大肉、兩盒餅幹、一身細布衣服。楊步浩:“小賀,主席他……”楊步浩看著主席送來的這麼多的東西,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激動得結結巴巴的不知說啥好……隻是眼睛濕潤了。

楊步浩端著木盤子,木盤子裏盛著豐盛的年飯:一碗黃米酒、油糕、油饃饃,還有炒肉、炒豆腐等等。

警衛員:“楊同誌,你把年飯都做好了……”

楊步浩:“小同誌,你喝這酒。”

警衛員嚐了一嚐。

警衛員:“這酒挺好喝的。”

楊步浩:“這是毛主席來到陝北,窮人翻了身,生產有了餘糧,才能釀這種度數底,又健胃的米酒。”……

飯後,楊步浩帶領小賀找到村長,在村裏調查了冬季生產情況。他把村裏的積肥、送肥、打柴情況等一一做了筆記。

吃過中午飯,警衛員:“楊同誌,你老在,我任務完成了,就回去了。”楊步浩送警衛員,並給主席捎上一壇子米酒和年糕、油饃饃等。

警衛員:“主席說過,要告訴鄉親們,眼下不僅要備荒,還要備戰,蔣介石的簽字靠不住。”

楊步浩:“對著哩!我們也準備宣傳備戰……”他與警衛員邊走邊說,送警衛員一裏多……警衛員跨上戰馬,楊步浩直到一股灰塵散去,才往回走。

警衛員走後的一個夜晚,六鄉各村的幹部,聚集在楊步浩家裏,楊步浩老婆備了菜,楊步浩拿出酒、糖、餅幹……

楊步浩:“我敬大家一杯,這酒、糖都是毛主席派警衛員送來的。主席還送我一身衣服。”楊步浩拿出衣服讓大家看……

眾人說:“這酒是好酒,味真好。”大家吃著、喝著。

楊步浩:“今夜,有兩件事和大家商量商量,一是主席讓警衛員捎話,叫咱們不僅要備荒,而且還要備戰;二是我劃算以咱們六鄉的名義給毛主席送塊匾,時間定在明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大家看怎樣?都談談自己的看法,同意不同意?”

一個村長:“備戰問題,咱們就開展起來,民兵訓練,提高警惕,防止壞人;備荒,大家要搞好生產,多打糧食,各村都要行動起來。”

一個村長:“這兩條都重要,咱們就把主席的指示傳達給群眾,備戰備荒立馬就能開展起來。關於送金字匾,我同意,到正月十五給主席和中央領導送匾拜年,表一表咱六鄉人民的情意。”

各位村長異口同聲地都表示同意。

碾莊村長:“那就把製匾的事由老楊安排一下,大家分頭去辦……”

楊步浩:“那我先談個意見:匾由我負責辦理,匾的大小計劃四尺長,二尺三寬,木料用紅鬆木。四邊刻上花紋,紅底金字,要用油漆刷一下,中間寫什麼字,我心裏還沒數……”

有的說刻上“共產黨萬歲”,有的說“翻身不忘毛主席”等。大家七嘴八舌頭,說了一大攤。

這天晚上,正巧鄉上小學的校長賀喜元也在此。他說:“匾上寫‘人民救星’四個字,你看,行不行?”

楊步浩:“這四個字好,就刻上‘人民救星’,大家誰還有不同意見……”

大夥說:“同意,就寫上這四個字。”

楊步浩:“好了,我和鄉政府聯係,取得政府支持……”

“各村抽調10人練秧歌,在碾莊村集合。”

“賀校長負責排練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