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喇叭的聲音傳入屋內,聽聲音,無疑是“大躍進”年代了。
亞傑躺在病床上,想到這裏,眼淚默默地滾落下來。
這時,君龍發現鬆寒悄悄走進病房。她手裏還捧著兩束鮮花,悄悄將它放在床頭上。
君龍想伸手去推亞傑,示意他鬆寒來了,但被鬆寒攔住了。
鬆寒:“我都聽說了,你怎麼樣?”
君龍:“一點外傷,沒事。”
鬆寒:“我請的專家已經來了,準備明天就給亞傑全麵檢查,你看行嗎?”
君龍點點頭:“謝謝你。”
鬆寒:“我有些擔心。”
君龍:“擔心什麼?”
鬆寒:“擔心亞傑太固執,不配合。”
君龍:“你別急,他也在變,這次住院,他挺乖的。”
鬆寒含笑回首望了亞傑一眼:“那就好。”
說完,鬆寒轉到病床另一麵,正好能俯視著亞傑的臉。
亞傑雙眼緊閉。
鬆寒凝神注視他良久,才悄悄退出去。
鬆寒一走,亞傑睜開雙眼,一顆豆大的淚珠滾落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君龍睜開雙眼一看,病房裏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了,亞傑不知哪兒去了。君龍正在納悶,鬆寒推門進來,手上端著熱騰騰的早點。她進屋就發現亞傑的床是空的。
鬆寒:“亞傑呢?”
君龍:“不知道呀,我剛醒來,他就不在。”
鬆寒:“能去哪兒呀,我去問問。”
這時,護士推門進來送藥。
君龍問:“同誌,這位病人去哪兒了?”
護士:“不知道。”
君龍忙起身下床,和鬆寒一道走出病房。
醫院樓道裏
君龍扶著根拐杖與鬆寒四處找尋了一番,仍不見亞傑蹤影,不由焦急萬分。
君龍突然說:“會不會跑回草屋了?”
鬆寒一怔:“跑回草屋了?”
君龍一頓足:“嗯,有可能,走,去看看。”
兩個人趕忙向醫院大樓外走去。
酒廠大門外草棚
一輛吉普馳來停在草棚前,鬆寒和君龍從車上下來,一齊向草棚走去。
君龍用手推了推草棚的門,門板吱呀一聲開了,他探頭進去一看,亞傑果然在屋裏。
亞傑一個人背靠大水缸蹲著,雙手抱頭木然發愣。
君龍和鬆寒見狀,都鬆了口氣,轉而又為亞傑擔心,不知他究竟如此為哪般。
君龍輕扶亞傑肩頭,亞傑緩緩抬起頭,望著君龍和鬆寒,似乎有千言萬語想說,但又無法講出來。
君龍勸慰道:“亞傑,鬆寒為了給你治病,專門從外國請來了專家,你要聽話,走,咱回醫院去,噢。”他想拉亞傑起來,但卻沒有拽動,因為亞傑塊頭大,也因為君龍還帶傷纏著繃帶,無法太用力。
鬆寒上前在亞傑麵前的地麵上用小棍寫了一行字:“為了我,為了你,為大家,治療。”
君龍見狀大吃一驚:“他還認識字?”
鬆寒點點頭。
君龍:“哎呀,我這個人!”
這時亞傑緩緩站起來,望著君龍,又望一望鬆寒,突然從門後操起一把老钁頭,高高掄起來,向大水缸砸去。
君龍和鬆寒全被亞傑的舉動驚呆了。
眼見老钁當一聲砸在大水缸上,頓時水缸裂開一個大口子,一缸的水傾瀉而出。亞傑扔掉老钁頭,雙手抓住殘缺的缸底部,用力想挪動它。
君龍這才上來想阻止亞傑。
君龍:“亞傑,你這是幹什麼,你瘋啦!”
亞傑吃力地將缸底挪動開,又用雙手扒拉開一些缸底浮土,下邊露出兩塊石板。
君龍一驚,眼盯著石板,又盯著亞傑。
鬆寒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驚呆不語。
亞傑飛快地扒掉石板上的浮土,然後順著兩塊石板中間的縫,用力移動它。
君龍也上來幫忙,並問:“你找什麼?”
亞傑使足了勁將石板挪開一塊,臉上的青筋暴突,雙眼圓睜,直愣愣望著君龍。
君龍這才發現,石板下是個井口。
君龍:“亞傑,這是……”他不敢說下去。
亞傑這時突然迸出一句話:“這就是拐角古井!”
一語驚人!
君龍和鬆寒全都在伸頭去看井的同時,一起用極驚異的目光投向亞傑,兩個人幾乎是同時喊出來的:“你說話了?”
亞傑又說了一句:“哥,鬆寒,這就是拐角古井。”
君龍一下子衝過去摟住亞傑:“我的好兄弟,你不是啞巴!”
鬆寒激動得捂住嘴巴,眼圈紅了,不住地搖著頭:“真不敢相信,亞傑,這是真的?!”
亞傑也是激動地淚流滿麵:“哥,我對不住你,沒有照顧好咱爹。”
君龍拍著亞傑的頭:“別說了,別說了。”
亞傑:“咱爹臨終前囑咐我,亂世封井護香脈,盛世開壇獻龍液。不知我這麼做,爹會不會同意?”
君龍:“亞傑,你做得對!自古祭祖也是盛世祭,亂世停,現在公祭、民祭都恢複了,應該把軒轅美酒獻出來。不過,現在社會變了,已經不是過去的小生產時代了,酒廠也不是爹那時的小作坊了。軒轅酒應該重見天日,並奉獻給海內外炎黃子孫共享同飲!”
鬆寒:“是的,中華民族將在軒轅的旗幟上認同,在黃陵橋山下歸宗,亞傑,你做得對!”
又是一年重陽節
橋山沸騰了。
從四麵八方湧上山來的祭祖隊伍已非去年的情形,各路人馬都有了統一著裝,一色的黃馬甲,點綴得橋山格外妖嬈、壯觀。
三牲的供祭隊伍過去了。
隨後是台灣祭祖團,呼天哭地湧上山來。
這隊伍格外引人注目,個個團員身上都佩戴著黃色佩帶,上書:“古老中國一條龍,龍的故鄉在黃陵”等字樣。有人在衣服前襟上寫著很大的兩個字:“想家”。
鬆寒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父親也夾在人群中,緩緩登上山巔,老軍長身後有一位護士相陪,手裏還托著一個吊針瓶,長長的輸液管另一端接在老軍長的手臂上。
老軍長目睹著民祭的熱烈場麵,激動不已,嘴裏一個勁自語道:“回來了,回來了!”
民祭的隊伍把黃帝陵區擠得水泄不通,各路隊伍開進陵園祭台前,一支龐大的管弦樂隊奏起了古樂。
有人喊:“看,酒來了!”
隨著這聲呐喊,祭祖人群的目光都向一個方向投去,向正踏著漢白玉石橋豪邁走過來的一支抬酒的隊伍望去。
人們都被驚呆了。
這支抬酒的隊伍,是一群齊茬的光頭赤臂漢子,個個雄健似鐵塔一尊,上身清一色的黃馬褂,腰間清一色的紅腰帶,穿著清一色的黑色燈籠褲,腳登清一色的農家自製布板鞋。
這支隊伍,抬著三口大酒缸,每隻酒缸都有半人高,兩圍寬闊,上邊寫著三個蒼勁雄渾的大字:軒轅酒。
抬酒的漢子們,腳步整齊,踏上漢白玉石橋後,和著渾厚有力的樂曲和號子,竟放聲唱了起來。
(化作一道酒歌。
整個行進過程用慢鏡頭處理,把圍觀的人群和抬酒漢子之間的交流體現出來。)
酒歌歌詞大意:
嗨嗨嗨,軒轅酒,美名五千年,中華一脈傳;嗨嗨嗨,軒轅酒,飄香海內外,忠魂共飲共祭拜;嗨嗨嗨……
隨著豪邁雄渾的酒歌,人們擁著抬酒的隊伍向山上走,走在最前邊的兩個抬酒漢子正是君龍、亞傑兩兄弟。
兄弟倆今天格外精神,表情凝重,步伐穩健,整個抬酒隊伍都隨著他倆的步調,一邊向山上走,一邊放開喉嚨高唱酒歌。
當抬酒的隊伍走進陵園,來到祭台前時,鬆寒和老軍長也隨之來到。
祭祖的隊伍各就各位,酒缸一排擺開在整個隊伍和祭台之間。
君龍和亞傑走到酒缸前撕開封蓋,一股酒香飄出,引來了一陣陣騷動,老軍長聞到酒香,也失聲叫了出來:“好酒,這是,是,這是真正的軒轅酒!”
亞傑和君龍從中間的酒缸裏一人舀出一海碗酒,遞給祭祖的前排來賓,請諸位品嚐。
君龍和亞傑首先把酒遞給老軍長,老軍長在鬆寒幫助下,接過海碗大口喝了一氣,鬆寒急忙勸阻地拉住他。
君龍:“老伯,這可是真正的軒轅酒?”
老軍長:“當然是,老夫能在黃帝陵前喝一碗真正的軒轅酒,死而無憾了!”
君龍和亞傑在一片讚歎聲中,將酒祭灑在陵前石碑周圍,然後肅立在老軍長兩側。
祭祖主持人高聲喊道:“現在民祭軒轅黃帝逸仙盛會開始,第一項:奏古樂!”
管弦樂隊奏起了古調祭祀曲樂。
樂畢,司儀又朗聲道:“致祭文……”
最後是祭陵人繞陵一周。
鬆寒在君龍、亞傑陪護下推著輪椅與老軍長繞陵一周,然後來到陵前合影留念。
在照相前,老軍長一手握住亞傑,一手握住鬆寒,聲音微弱地說:“你們能在此相逢,是五千年的緣分,好好珍惜!”
君龍得意地瞧著他們兩人,目光閃爍。
鬆寒平靜地望著亞傑。
亞傑卻仍有些不自在。
這時,閃光燈一連閃動了好幾次,照完了合影留念,大家正欲走,卻發現老軍長已安然逝去了。他護腿的一塊毛毯滑落於地。
鬆寒輕輕為老人將毛毯拉好,眼中含著淚水,緩緩說:“能有今天,能有此地,也是死得其所。”
然後,鬆寒推著輪椅,與君龍、亞傑等人緩緩下山而去。
出字幕:幾年以後
酒廠已是舊貌換新顏。
工廠門口已經擴建,中央一個激光噴水池,正噴著各式水花;正麵一座新的大樓,樓上彩旗招展。
噴水池兩側的環形路邊,是兩座精心建設的古亭,雕梁畫棟,十分華麗典雅。其中一個亭子上有幅橫額,上書著“拐角古井”四個大字。亭周圍是精巧的小花園,雖不大,但卻頗見建設者們的匠心。
車間裏,兩條全新的罐裝機流水作業線,正全速轉動,三排身著白色工作服的女工,正緊張地驗瓶包裝。
一箱箱軒轅酒隨著自動生產運輸帶,從車間傳到庫房。
一排排汽車、拖拉機等候在庫房門前,一群工人正在驗單裝車;隨著喧鬧的汽車聲、人的喧嚷聲,工廠大門口的車龍越排越長,已經伸展到酒廠外的馬路上。
這時,從遠處駛來了一輛紅色轎車,車身明豔,在陽光下閃動著耀人的光輝。紅色轎車駛進工廠後開始減速,緩緩駛進工廠,停在噴水池旁。
工廠大樓門口,君龍正和幾個人談論著什麼;亞傑也在一旁和裝車的人在一起驗貨。
亞傑已是全新的麵貌,顯出了一個中年漢子的成熟、沉穩、莊重。
紅色轎車上緩緩走下來的是鬆寒,她打扮得十分莊重典雅。扶著車門,倚在車旁,深情地注視著酒廠這一片繁華情景,更是深情地注視著亞傑。
君龍無意中發現了鬆寒,不由停下手中活計,看著鬆寒,又望望亞傑。
亞傑似乎全無覺察,仍自顧自忙著。
君龍慢慢向亞傑走過去。
這時,大樓裏有人喊:“廠長,省外貿公司的長途電話!”
君龍就聲:“哎,來了!”他走過亞傑身邊,拍拍亞傑肩膀,示意他鬆寒來了。
亞傑一愣,抬頭向鬆寒望去。
兩個人目光相遇,亞傑有些惶然。
君龍對亞傑道:“你小子,別身在福中不知福,端個酒工的架子。你痛快點,要不要鬆寒,作個決斷,別讓人家傻等著。”
說完,君龍閃進大樓裏。
亞傑和鬆寒的目光再次相遇。
鬆寒的目光是一種溫馨的等待。
亞傑的目光終於閃出一絲笑意。
定格。全劇終。
1992.10.30—1992.11.9
稿於黃陵
作者簡介:
何炳武,男,生於1956年,黃陵縣人。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主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出版有《書法與中國文化》《黃帝與中華文化》等10多部著作。《軒轅魂》(合作)發表於1993年《黃陵文學》第一期。
延藝雲,男,生於1956年,陝西綏德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曆史係,曆任西北大學曆史係教授、陝西電視台副台長、西部電影集團黨委書記兼總裁。電視文學劇本《半邊樓》獲“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劇文學劇本《軒轅魂》(合作)發表於1993年《黃陵文學》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