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竹鹽是一種製作工藝非常複雜的鹽。它是把天然海鹽放入新鮮竹子裏,經過多次高溫烤製而成的。實驗表明,竹鹽呈堿性,而堿性對於改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於膳食搭配不合理造成的弱酸性體質起到了中和作用。在竹鹽燒製的過程當中,竹子的香味會滲到鹽裏,同時會有一部分氯變成氯氣跑掉了,這時候的鹽的鈉離子應該相對偏高。由於竹鹽中的氯離子減少,鈉離子相對偏高,所以,高血壓患者應該慎重選擇。
愛吃鹹可不是好習慣。過多的鹽分攝入量有可能使您血壓升高。目前,我國的高血壓患者正在逐年增加。高血壓一旦生成,就不得不終生服藥,而易引起心、腦、腎的病變。引起高血壓的罪魁之一是重鹽的飲食習慣。
按照國際標準,一個成年人每天的鹽分攝入量大約是3—6克。但是如果是一個北方人,口味比較重加上他吃醬油、鹹菜、醬豆腐之類的食品,他每天的鹽分攝入量就會達到20克。每天多吃下去的這幾勺鹽,可能正在威脅您的健康。
我們可以自己動手,把鹽加工一下,就可以大大減少鹽攝入過量帶來的風險了。比方說把鹽做成芝麻鹽。芝麻鹽製作方法並不複雜,首先是炒芝麻,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要用小火,隻要聞到了芝麻的香味就可以關火了。金黃與焦糊隻在一步之遙,糊了的芝麻可不怎麼美妙,芝麻當中所含的營養素也會遭到破壞。炒好後的芝麻要碾碎。很順手的工具是擀麵杖,當然也可以用蒜臼子,或者用磨咖啡豆、胡椒的研磨器,這樣可以把芝麻磨的更細一點,越細越不會影響炒菜的觀感。鹽也需要炒一下,主要作用是焙幹鹽裏的水分。同樣是小火,把鹽炒到微微發黃就可以了,下一步最關鍵的就是配比,一個建議比例就是:10勺芝麻,1勺鹽,攪勻就成。
芝麻鹽可以代替純鹽,炒菜時,芝麻鹽其實起到的是一種心理暗示作用。滿滿一大勺放進鍋裏,要想再放一勺就要掂量了。除了香味之外,芝麻本身的味道也不會給菜肴帶來過多的影響,而且富含營養。
它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據說多吃可以降低膽固醇。把“善良”的芝麻和具有威脅性的食鹽結合起來,日複一日地食用,其有益健康的效果可以看到了。為了健康我們應該進行嚐試。
三、衛生用品與健康
(一)消毒劑的應用
為了生活環境更加潔淨,人們越來越多地運用消毒產品。家庭消毒可以采用蒸煮、暴曬、紫外線燈照射等物理方法。
有一些東西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消毒劑,但一聽到消毒劑,不少人會有顧慮。實際上,病菌和細菌通常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平時茶杯、碗筷光用洗潔劑洗,電話用濕布抹一抹,冰箱保潔隻用熱水擦擦,這樣能真正幹淨嗎?日常生活中的洗滌能否將病菌、病毒從物品表麵完全去掉嗎?有關部門檢驗,每平方厘米的菜板上,僅僅葡萄球菌就有200多萬個,大腸杆菌有400多萬個,這些細菌是腸道疾病的罪魁禍首。而牙刷上也有許多致病菌,它們都會通過口腔直接侵入呼吸道和消化道,引起肺炎、腸炎等。這些病菌隻能用消毒的方法來消除。
我們平時最注重手部的清潔和消毒,因為手每天總是東摸摸西摸摸,免不了會沾染很多細菌。可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當您要吃東西的時候,卻沒有地方去洗手,這時候怎麼辦呢?現在簡單了,因為我們有“消毒淨手液”,也就是說,當需要對手部進行消毒的時候,拿它在手上噴一下,然後呢,隻需要輕輕地揉一揉,隻需要一分鍾,您手上的大部分細菌就能被殺死了。
還有一類免水的消毒淨手液,主要成分是醇,非常好,可用來殺死皮膚上的細菌。除了含醇的消毒劑之外,也有含碘的、含氯的消毒劑。它們各有哪些特點呢?含碘的消毒劑,醫院常用來對傷口或者感染的皮膚消毒,抑製細菌繁殖。但是與含醇的消毒劑一樣,它無法殺死病菌或者細菌芽孢。
我們日常在家給餐具、蔬果消毒的時候,用的是含氯的消毒劑。這種消毒劑可是世界上最早的消毒劑,早在1827年的時候,英國就用含氯的消毒劑對環境消毒。雖然它比較古老,但由於價格便宜,而且殺菌效果非常好,所以直到今天許多家庭當中還都使用它。
含氯消毒劑中的主要成分氯,可以使病菌的蛋白質一下子凝固,消滅食物、衣服、日常用品上的病菌都可以用含氯的消毒劑。
我們都希望消毒劑能夠高效、低毒、低殘留,所以正確使用消毒劑非常重要。我們在使用任何一種消毒劑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它的說明書。首先應注意的問題是,消毒劑的濃度、使用溫度和保持期限。
任何一種消毒劑都有它的最低的有效濃度,如果低於這個有效濃度,就達不到有效的殺菌效果。具體應用中,我們要掌握比例調配,並且注意規定消毒時間。
開始消毒時,首先將要消毒的物品用水或洗滌劑去除表麵汙垢,然後在配好的消毒劑中浸泡,這樣做的好處是消毒劑可直接與微生物接觸,增強殺菌能力。消完毒後,有人認為直接擺放可抑製病菌,這樣做是不對的。尤其是食物用過消毒劑後,一定要反複衝洗,才能除去殘留。消毒劑會使真絲、麻、毛織品發硬變黃,對深色衣物有褪色作用,要避免使用。
消毒劑除了我們熟悉的功用之外,它還能用在其他一些地方,比如醃蛋,可將雞蛋浸泡在1:200的消毒劑稀釋液中5分鍾,之後用清水衝洗幹淨,再放入煮開晾涼的鹽水當中,這樣醃的蛋鮮而不腐。變黃的餐具或茶具上的茶垢,隻要內在1:300的消毒劑稀釋液中,浸泡10分鍾後就光潔如新。
(二)防蛀劑的應用
在換季時,我們都會使用到防蛀劑。在選購和使用防蛀劑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
首先,我們一定要到到商場和大超市裏麵,選購那些正規廠家的產品。選購時檢查他的外包裝,看看上麵有沒有生產可許證,有沒有衛生防疫部門檢驗合格的證明。要檢驗它的外包裝上對於成分和用法有沒有中文的表識。
萘是從煤焦油裏麵提取的有毒化學物質,它可以損壞眼角膜,引起皮膚發黃,引發一些肺的病理性變化。如果小孩誤食萘丸的話,可以產生濃血性貧血。鑒於它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比較嚴重,所以,國家衛生部、國家經貿委明令禁止把萘作為家庭防蛀產品的原料來使用。您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在您把合格的產品買回家之後,如何使用防蛀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這方麵很多人都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人擱放防蛀劑的辦法是:把防蛀劑放在衣服口袋裏麵。其實,這是不對的做法。因為防蛀劑的作用方式是熏殺,也就是用它的氣味把蟲子殺死。如果您把這個防蛀劑裹在衣服裏麵,就不利於它氣味的揮發了,自然也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殺蟲效果了。而且防蛀劑直接接觸衣物時,如果是羊絨製品的話,還容易損傷衣物。正確的做法是,把衣物疊好,放到箱子裏,然後再把防蛀劑連同它外層透氣的紙放到四周,不讓它直接接觸衣物。但如果您用的是沒有包裝的防蛀劑,為了不讓它直接接觸衣物,可以在外麵包上一層紙,然後再放到角落裏。
防蛀劑是不是放得越多,氣味越大,殺蟲效果就越好呢?這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因為放得過多,就會使人對它的氣味吸入量過大,造成我們身體一些器官的疾病。正確的放置量應該是每立升容積裏麵0.1—0.6毫克。每一種產品的規格大小不同,故具體的用量就不同,但是每種產品的包裝上有具體的說明,嚴格執行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了。
防蛀劑不能混在一塊兒使用,因為當以對二氯苯為主要成分的化學合成防蛀劑遇到天然樟腦給熔化了,那就會損傷和汙染衣物。所以,在選購和使用防蛀劑時,一定要注意使用同一種防蛀劑——當然了,不是品牌同一種,而是主要成分必須是同一類。
(三)防腐劑的應用
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防腐劑對人體有害呢?主要是因為過去人們對防腐劑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和防腐劑在應用上的錯誤造成的。過去我們使用過的防腐劑有硼砂、甲醛等。甲醛的水溶液又稱為福爾馬林,人們常用它來製作動物標本,用它浸泡臘肉、海產品、豬血、鴨血後,不僅色澤豔麗,而且保鮮持久。但是,它有強烈的致癌作用,所以,絕對不允許使用在食品的保鮮上,可有一些不法商販仍非法使用,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造成了人們對防腐劑的恐懼,甚至對一些保質期時間長的食品望而生畏。現在,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甲醛和硼砂水溶液作為食品防腐劑的危害,國家的有關部門也規定,禁止把它們作為食品防腐劑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有效、更簡單的化學防腐劑出現了。我們平時最常用的食品防腐劑,一種是山梨酸鉀,另外一種是苯鉀酸納。如果這樣的一大把化學防腐劑被吃到肚子裏,我們會不會被直接送到醫院呢?不會的。以苯鉀酸鈉為例,攝入人體後,大部分在9—15小時內就能合成尿酸而隨尿排泄,剩餘部分經酸化後就可以解毒,不會在人體內蓄積。
國家根據不同的食品對防腐劑的添加量有著嚴格的要求,像醬油當中的防腐劑的量是食品量的千分之一,汽水當中的防腐劑的量是食品量的萬分之二。在這個範圍內,您即使每天都食用帶有防腐劑的食品,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國家不僅對防腐劑的使用量有嚴格規定,而且對它的使用範圍也有嚴格的限製,防腐劑僅限於用在醬油、醋、果醬、調味品、果汁、葡萄酒、汽酒、汽水等食品中,還有含有鹽分不是很高、容易變質的低鹽分醬菜和含有糖分的蜜餞中。因此,食品生產部門隻要按照國家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來使用防腐劑,消費者的健康就能夠得到保證。
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隻要上麵標明有生產許可證號、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家地址等符合國家標準的商品,我們都可以大膽放心地購買和食用!
(四)餐洗劑的應用
在日益關注自身健康的今天,人們對幾乎每天都接觸的清潔餐具、瓜果、蔬菜的餐洗劑,是否會對我們的健康有危害越來越關心了。
談到餐洗劑是不是有毒,是不是安全,得從它的主要成分烷基苯磺酸鈉有沒有毒說起。早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烷基苯磺酸鈉這種價廉物美的表麵活性劑就成了生產餐洗劑的主要原料。
大量的實驗表明,烷基苯磺酸鈉是安全的。國外長期的實驗和實踐已經證明餐洗劑的主要成分烷基苯磺酸鈉是安全的,而且也得到國際衛生組織的確認。
我國對於餐洗劑的生產和檢驗都是有標準的,標準號是GB9985。這個標準對於餐洗劑的外觀、氣味、表麵活性劑的含量以及熒光增白劑等方麵,都做了嚴格的規定。隻要按照這個規定生產的餐洗劑,都不會對人體產生毒性。所以在購買餐洗劑的時候,一定要認清楚這個標準,記住了是GB9985。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可用於果蔬的餐洗劑,隻能去除果蔬表麵的藥,對於殘留於果皮和果肉中的農藥,並無去除作用。因此,在食用某些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量較大的果蔬產品時,應加大清洗力度,並最好熱食,以使它內部殘留的農藥經加熱分解。
很多人用餐洗劑洗完了餐具、水果、蔬菜之後,總要衝很多遍,不停地衝呀,衝呀,衝呀,這樣才覺得衝洗幹淨了。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食物一般衝洗兩三遍,到清洗水中沒有泡沫的時候就可以了。一般餐洗劑的活性物含量是20%左右,每次使用幾滴,經過大量的水稀釋,其濃度已經很低了,再經過漂洗,殘留量就相當小了,對人體應該是十分安全的。
在我們使用餐洗劑的時候,有一種方法是不應該取的,那就是不應該把餐洗劑直接塗到餐具上進行擦洗,這樣餐具局部的餐洗劑濃度就會增大,要衝洗很多遍才能衝洗幹淨,既浪費了水資源,又浪費了時間。正確的方法是把餐洗劑放到容器當中稀釋,然後將我們要清洗的餐具或蔬菜、瓜果放入其中浸泡1分鍾,再用清水衝洗二到三遍就可以了。這樣既能保證清潔,同時又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五)保鮮膜的應用
如今,隨著冰箱的廣泛應用和微波爐的普及,保鮮膜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品了,而在大大小小的超市裏用保鮮膜包裝出售的食物也是隨處可見。薄薄的保鮮膜既能夠使食物保持新鮮,又可以免受細菌和灰塵的汙染,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現在市場上賣的保鮮膜材料大概分3種:一種是聚乙烯的,還有一種是聚氯乙烯的,再有一種是聚偏二氯乙烯的。在這3種保鮮膜裏麵,聚乙烯可以不增添任何增塑劑催塑,所以它不含任何其他的東西,應該說在衛生安全方麵是可以保證、可以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因為加工比較複雜,所以加工企業應該說有一定的難度,安全性也還可以。消費者要注意的就是聚氯乙烯的保鮮膜。這種保鮮膜因為內部可能含有一些苯環類的增塑劑,在接觸油脂類食物的時候,它會滲透到油脂當中,給人體造成危害。
有關專家說,要把含有聚氯乙烯的硬塑料拉成透明柔軟、附著力強的保鮮膜,那就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劑,而增塑劑一旦接觸到油脂類或者是熱的食物,很容易溶解滲進食物當中去。如果長期食用被增塑劑汙染的食物,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的功能就可能受到破壞。所以要提醒您,如果看到外包裝上標明是用PVC,也就是聚氯乙烯材料製成的保鮮膜,一定不要用它來保存油脂類或者是熱的食物,更不能放進微波爐裏進行加熱,而對於標明了是用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或者是聚丙烯這幾種材料製成的保鮮膜,因為它們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添加任何增塑劑,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選擇使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保鮮膜最高耐熱溫度是不同的。所以,當需要在微波爐裏長時間加熱時,應該選擇那些耐熱性高的保鮮膜。不然的話,高溫使保鮮膜熔化,有些物質就會釋放出來而被食物吸收,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自然是不利的。
提醒大家不要貪便宜到地攤上去買保鮮膜產品。因為地攤上的產品用的原料可能來自於回收料,而回收料當中可能有一些是除草膜,有一些是防蟲膜,裏麵添加了一些農藥,這些存留的農藥對人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有時候我們會去購買一些用保鮮膜覆蓋好的生熟食品,但是仔細地看看外麵的包裝,並沒有看出來到底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那麼怎樣做才能夠更保險,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們的身體不受傷害呢?
買回用保鮮膜包裝的蔬菜或者水果,用水浸泡衝洗之後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對於各種肉類、油脂類食物買回家之後,如果不是馬上就吃,而是繼續保存的話,就應該去掉緊裹在上麵的保鮮膜,將食品放到比較深的容器裏,然後再蓋上保鮮膜。注意不要使用保鮮膜和食物直接接觸,上麵要留2—3厘米的空隙。如果您從超市或者是水果攤上買回來用保鮮膜包好的半塊甜瓜,不要直接下口就吃,最好把外麵這一層切掉才更保險。
今天,人們出於對健康的追求,普遍關注綠色食品。而綠色食品並非等同於綠顏色的食品,它不僅僅指我們每天食用的綠色蔬菜,涉及的範圍還包括糧油、果品、飲料、肉禽蛋奶類、水產、酒類等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被冠以“綠色”,為了強調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把其命名為“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