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與健康(2 / 3)

對眼睛的壓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眼鏡成了教育裏滿足優秀表現的必需品。然而,那閃爍的信號卻被忽視了。眼鏡開始變得越來越厚,而這一切的根源卻被鎖在了壁櫥裏,無人問津。

對眼科專家們的態度,我們要做好準備。因為這群人中有好心的,也有設圈套讓你陷入他們昂貴的治療中的。隻有那些持有執照的執業醫師能夠診斷眼睛的狀況和功能。至於對這些診斷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就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了。

(二十)最新監測表明三分之二的中學生視力低下

視力低下和肥胖已經成了威脅孩子健康的兩大頑疾。北京市疾控中心今天公布的本年度對城區14所學校12000餘名孩子進行的健康監測顯示,目前北京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中學生視力低下,小學生則超過40%;而北京的“小胖子”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

據負責監測的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介紹,此次監測學生的健康指標包括生長發育指標、沙眼、貧血、齲齒、視力低下和肥胖等6種學生常見疾病。從2004年至2005年度北京市學生健康監測的結果看,視力低下和肥胖已經成為威脅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的最大問題。

此次監測結果與2003年到2004年度監測情況比較顯示:小學齡齒充填率提高,從上個年度的30%上升到54%,但中學生略有下降。學生沙眼患病率保持低水平,小學生為0.54%,而中學生也不過1.18%。貧血患病率繼續下降,約為4%。由此可見,全市沙眼和貧血的控製保持較好,但視力低下和肥胖仍保持較高水平,中學生的肥胖率16%以上,小學生是19%。專家指出如此高水平的肥胖率,與本市成年人的肥胖流行趨勢相一致。他們建議今後應在學校和家庭內進一步開展肥胖和視力低下的防治,對小學生采取做窩溝封閉防齲的措施,以提高北京中小學生的健康水平。

前不久公布的今年北京高考體檢結果也顯示,參加體檢的11萬多名本市高考學生中,屈光不正的有8萬多人,占74.32%,這一數字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今年高考的體檢過程中,工作人員以女生1.60米、男生1.70米為線對學生身高進行比對統計,發現23.33%的學生身高不足。

專家介紹,造成孩子視力等不健康的原因,除過重的學習負擔外,還有膳食搭配不合理及缺乏體育鍛煉。

(二十一)眼科專家的中肯建議

“許多驗光師甚至眼科大夫都開始轉變他們對自然視力改善法的看法,他們開始親身體驗,並且把這種方法推薦給他們的病人。”

“遇到問題的時候,用在醫學院裏學到的東西有些可以解決,而有些就解決不了。”

“在非生理的領域裏,巨大的影響正在發生著,而這正是傳統醫學所辦不到的。在這個世界裏,通常‘不能治愈’的疾病都消失了。”

——伊迪薩·諾爾曼(德國眼科大夫)

“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許多人對機械論的醫學越來越不滿意,並且由於醫生缺少時間作出解釋,對病人缺乏熱情,使這些人受到很深的傷害。於是人們的興趣轉向有選擇的、溫和的治療方式,它更加能夠證明一個醫生的內在經驗。”

“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總是‘這樣或者那樣’。一個明智的答案應來自兩種方法的結合。珍妮特·古德裏的這本書就是朝這個正確方向邁進的。我們身體的其他部分都可以不用機械幹涉就能夠得到拯救,為什麼視力就不行呢?”

——喬伊·帕特利亞

(二十二)誰能從這本書中獲益

擁有正常視力的人們可以用這本書中的活動來提高他們視力的敏銳程度,現在開始慢慢養成好的用眼習慣可以避免許多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任何視力模糊的小孩都會從我們的自然視力改善法中受益匪淺。

擁有正常視力的兄弟或姐妹會很喜歡和一個斜視眼的小孩玩“海盜的眼罩”。當孩子們蒙住眼睛,然後把想像的故事講給老師聽的時候,老師們也可以在按摩和打哈欠中閑下來。

(二十三)告別眼鏡

通常,視力改善遊戲是脫離眼鏡或隱形眼鏡而進行的。視力檢查表、書或畫圖遊戲應該放到盡可能近,或者盡可能遠的地方,隻要讓孩子不費力就能看到的。

(二十四)戴眼鏡的利與弊

美國有1200萬人戴隱形眼鏡。然而,長期戴隱形眼鏡具有其自身的問題。最嚴重時,在透鏡後滋生的細菌會導致失明。角膜上皮細胞有時會出現缺氧並發生潰瘍。如今,新型隱形眼鏡表麵所設計的小孔,能夠透過氧分子,通氣性更好。

雖然技術人員總能生產出更好的視力輔助設備,但是,我仍然建議那些進行自然視力改善的學生不要使用隱形眼鏡。而框架眼鏡更容易摘下並且不易丟失。雖然隱形眼鏡有益於美觀,但是他們將會使你感覺很糟,並且妨礙你用眼睛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十五)校園近視,不容急視

12—20年的學校經曆也許會導致身體疲勞、精神沮喪。如果學校已經在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改進教學?教室裏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澳大利亞的阿德市的驗光協會對教師進行培訓,以及時發現視力異常的兒童。這些教師還要學會一些每天放鬆眼睛的遊戲。在中國的一些學校裏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來按摩與視力相關的穴位。

早在19世紀20年代,一些科學家及醫學學者就已經提出,當兒童或成年人出現視力模糊時,對驗光配鏡應持理性和謹慎的態度。這個觀點遭到了激烈的反對或者沉默的忽視。盡管業內人士已經絞盡腦汁,但是為數眾多的老百姓還是認為應該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二十六)珍妮特·古德裏奇自然視力改善法的起源

21歲時,由於近視和散光,我右眼屈光度為700度,左眼為500度。一隻眼睛突起,而別一隻眼睛凹麵鏡陷。

壓抑自然的情緒將導致人體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眼部外圍有6塊較大肌肉,眼內也有小而複雜的肌肉。像盔甲一樣的肌肉會使生命中所有的感覺發生扭曲。

美國眼科醫生威廉·H·貝茨醫生曾出版了一部名為《無需配戴眼鏡的完善視力》的著作,貝茨與他的妻子艾米利·萊爾曼在他們紐約市的診所裏幫助許許多多的兒童改善了視力,而不需要配戴眼鏡。

19世紀40年代,貝茨的治療方法被紐約州判為非法行為。正如所預料的那樣,貝茨的觀點被眼鏡商們所唾棄。盡管如此,著作的修訂版在全世界迅速地銷售一空。在之後的再版中,1920年的最初版權已經被取消。

(二十七)兒童視力新觀念

德塞爾、哈默和公爵並不是通過光學行業中標準化和被許可的“測定屈光度和驗光處方”來進行分析的。閱讀這些人的著作非常令人鼓舞。阿諾德·德塞爾是小兒眼科醫生,在耶魯兒童發展中心的診所裏,他以50名兒童為對象,觀察他們從出生到10歲的過程中視力的變化,並提高他們的視力。他寫道:

“人的視覺如同講話一樣複雜,並經曆相似的發展階段。而且,視覺不是一個單獨、孤立的功能,它與兒童的其他功能係統複雜地結合在一起,包括身體姿態、動手技能、協調性、智商,甚至是人格的塑造。事實上,視覺與兒童整個機體密切相關,因此如果不研究整體,我們就無法理解視覺係統與保健。”

1938年德克薩斯州的衛生部門開展了一項針對學校兒童的大規模調查。調查對象為160000所小學的兒童,記錄了4000間教室的自然條件。達瑞·博伊德·哈默公布了調查結果:數據分析表明,至少52%的小學兒童離開學校時,視力降低了1.8,這說明必須預防視力的下降。

阿爾弗雷德·亞達斯致力於眼睛掃視運動的研究。在其《眼睛運動和視覺》一書的最後寫道:“在一定程度上,人們想法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按摩治療學博士約翰·斯爾(“觸摸健康”的創始人和作者)創立的技術後來也進入角色。他對經脈、反射穴位、精神的平衡以及機體能量的突破性理解滲入到自然視力改善法(NVl)中。教育學家保羅·戴尼森研究的一些患有誦讀困難症的兒童也納入到約翰·斯爾的研究計劃中。

有45個孩子生活在這個位於山穀的居住區裏,沒有一個人配戴眼鏡。他們通過參與視覺遊戲課程學習知識和進行娛樂。旨在提高視力的珍妮特·古德裏奇中心就建在這裏,四周環繞著數千棵小樹。

(二十八)為什麼不試試自然的康複方法

兒童應該得到自然治療。當孩子因發燒而病倒後,可以一天不吃任何東西,然後漸漸康複。愛、支持和知識將幫助成年人不去擾亂這種自然過程。愛會讓我們不斷地去尋找疾病背後的原因和能夠使孩子健康成長的途徑,而不是麻木地接受眼鏡。杜克·艾爾德醫生在他的《屈光實踐》一書中寫道:

“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視力缺陷的常規矯正是再有害不過的辦法。這是非常複雜而又意義深遠的。許多表麵上由於屈光不正和肌肉異常導致的症狀,並不會影響正常的活動。他們之所以顯現出來,僅僅是由於生病或是由於承擔了過於沉重的工作。常見的例子就是許多兒童上學後所出現的不適症狀。當休息一段時間,並進行常規的營養治療後,不需配戴眼鏡,這些症狀通常都會消失。”

“……如果單純依靠營養治療,忽視眼睛超負荷工作所表現出的警告信號,那麼隻有讓孩子配戴眼鏡,借此繼續掙紮下去,直到視力更加嚴重地減退。對鏡片進行調整,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是令人滿意的治療手段。”

二、舌頭

舌為心之苗。顧名思義,“舌頭”與“心髒”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心開竅於舌,即舌為心之外候,所以,如果心有病變是可從舌上反映出來的。

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覺和表達語言。中醫古書《靈樞·優恚無言》說:“舌者,音聲之機也。”舌的味覺功能和正確表達語言的功能,都有賴於“心主血脈”和“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異常,可導致味覺的改變和舌強語塞等病理現象。

(一)心氣通於舌

中醫古書《靈樞·脈度》指出:“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由於舌麵無表皮覆蓋,血管又極豐富,因此,從舌頭的色澤可以直接察知氣血的運行和判斷心主血脈的生理功能,所以,舌診在望診中,屬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開竅於舌,這是古代醫家通過長期對生理、病理現象觀察而總結出的理論。手少陰心經的循行也讓我們能夠充分了解“心”與“舌”的密切關係。《靈樞·經脈》中說道:“手少陰之別……循經入心中,係舌本。”而另一中醫古書《素問·陰陽征象大論》也說:“心主舌,心開竅於舌。”所以,心的功能正常,則舌體潤紅、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如果心有病變,舌上則會有反應。

心的陽氣不足,則舌質淡白色;心的陰血不足,則舌質深紅色;心火上炎則舌紅生瘡;若心血淤阻,則舌質暗紫色或有淤斑;心主神明的功能異常,則會見到舌頭內卷或舌頭強硬不靈活、說不出話等現象。

心,居於胸腔,膈膜之上,圓而尖長,形似倒垂的未開蓮蕊,有心包衛護於外。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起著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故《素問·靈蘭密典論》稱之為“君子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方麵,一是主血脈,二是主神誌。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麵,在誌為喜,在液為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在“心”與“小腸”之間相互絡屬,故心與小腸相表裏。

(二)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脈: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麵。全身的血,都在脈中運行,依賴於心髒搏動而輸送到全身,發揮其濡養的作用,故《素問·五髒生成篇》說:“諸血者,皆屬於心。”即血脈,又可稱經脈,為血之府。

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脈道的通利與否,營氣和血液的功能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著血液的正常運行,故《靈樞·決氣》說:“壅過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由此可見,《素問·痿論》所說的“心主身之血脈”和《素問·六節髒象論》所說的“心者,其充在血脈”,都是針對心髒、脈、血液所構成的一個相對獨立係統而言。這個係統的生理功能,都屬於心所主,都有賴於心髒的正常搏動。因此,心髒搏動是否正常,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心髒的正常搏動,中醫學理論認為,主要仰賴於心氣。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血液才能在脈內正常地運行,周流不息,營養全身,這樣才能看到麵色紅潤光澤,脈象和緩有力等外在的表現。

血液的正常運行,也有賴於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液衰少,血脈空虛,同樣也會直接影響到心髒的正常搏動和血液的正常運行。所以,血液正常運行,必須以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為其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如果心氣不足,血液虧虛,脈道不利,勢必形成血流不暢,或血脈空虛,從而出現麵色無華,脈象細弱無力等外在表現,甚至發生氣血淤滯,血脈受阻,從而出現麵色灰暗,唇色青紫,心前區憋悶和刺痛以及脈象結、促、代等外在表現。

2.主神誌:心主神誌,即是心主神明,或稱心藏神。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如整個人體的形象及麵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等姿態,無不包含於神的範圍。換句話說,凡是肌體表現於外的“形征”,都是機體生命活動的外在反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神氣”。

《素問·移精變氣論》所說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指這種廣義的神。狹義的神,即是心所主之神誌,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由於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不僅僅是人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又能影響整個人體各方麵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靈樞·邪客篇》說:“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大腦的生理功能,即大腦對外界事務的反應。這早在《內經》裏已有明確的論述,但在中醫學的髒象學說中,則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不僅歸屬於五髒,而且主要歸屬於心的生理功能。《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是接受、擔任之義,即是具有接受外來信息的作用。

古人之所以把心稱作“五髒六腑之大主”,是與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開的。所以張介賓在《類經》中指出:“心為髒腑之主,而總統魂魄,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誌唯心所使也。”又說:……情誌所傷,雖五髒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分屬於五髒,但主要都歸屬於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精神振奮,神誌清晰,思考敏捷,對於外界信息的反應靈敏且正常。如果心主神誌的生理功能異常,即出現精神、意識、思維的異常;出現失眠、多夢、神誌不寧甚至譫狂;出現反應遲鈍、健忘、精神萎頓,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臨床表現。

(三)心的在誌、在液、在體和在竅

1.在誌為喜:心在誌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誌與“喜”有關。髒象學說認為,人對外界信息引起情誌變化,是由五髒的生理功能所化生的,故把怒、喜、憂思、悲、恐驚稱作五誌,分屬於五髒。《素問·天元紀大論》說:“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怒、喜、憂思、悲、恐驚。”《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誌達,營衛通利。”但是,喜樂過度,則又會使心神受傷。

《靈樞·本神論》說:“喜樂者,神散而不藏。”從心主神誌的生理功能狀況來分析,又有太過與不及的變化。一般說來,心主神誌的功能過亢,則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誌的功能不及,則使人易悲。

2.在液為汗:汗液,是津液通過陽氣的蒸勝汽化後,從汗孔排出之液體。所以《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於陰謂之汗。”吳瑭《溫病條辨》也說:“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由於汗為津液所化生,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血汗同源”之說,而血又為心所主,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

3.在體合脈,其華在麵:脈是指血脈。心合脈,即是指全身的血脈都屬於心。華,是光彩之義。其華在麵,即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顯露於麵部的色澤變化。由於頭麵的血脈極為豐富,如《靈樞·邪氣髒腑病形篇》所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竅。”所以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麵部紅潤有澤;心氣不足,則可見麵色恍白、晦滯;血虛則麵色無華;血淤則麵色青紫等。故《素問·五髒生成篇》也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

4.在竅為舌:在竅,即是開竅。心開竅於舌,是指舌為心之外候,又稱“舌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覺和表達語言,《靈樞·優恚無言》說:“舌者,音聲之機也。”舌的味覺功能和正確表達語言的功能,有賴於心主血脈和心主神誌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異常,可導致味覺的改變和舌強語塞的病理現象。

心在竅為舌。心的功能正常,則味覺靈敏,語言流利。若心有病變,可以從舌上反映出來,如舌卷、舌強、失語等,全都能由“舌”來觀察心髒的病變,這也就是“舌診”的重要性了。

舌診,已有悠久的曆史,《內經》中早已有“舌幹”、“舌上黃”、“舌卷”的記載,幾千年來,舌診在醫療實踐中不斷發展,累積了豐富經驗,形成了較為有係統的理論。

(四)舌與髒腑的關係

由於舌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聯係於體內多髒腑,如手少陰心經之別係舌本,足太陰脾經舌體、散舌下,足少陰腎經連挾舌體,足厥陰肝經絡舌體,足太陽之筋結於舌體,手少陰之筋入係舌體等等,因此,髒腑的精氣可上營於舌,髒腑的病變亦可通過舌象變化反映出來,這就是望舌可以診察內髒病理變化的依據。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老祖宗們還發現舌的一定部位與一定髒腑相關聯,並反映著髒腑的病理變化,進而把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舌邊四個部分,並分屬於心肺、脾胃、腎、肝膽等有關髒腑,這種從舌的不同部位的表象來診察髒腑病變的方式,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五)舌診的內容

望舌,主要觀察舌質舌苔兩方麵的變化。舌質,又稱體,為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則是舌體上附著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正常的舌象,是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頭表麵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幹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現將病理舌象的舌質及舌苔分別介紹如下:

1.望舌質

《診家直訣》說:“凡察舌,須分舌苔、舌質。舌苔雖惡,舌質如常,胃氣穢濁而已。”《形色外診簡摩》也說;“舌苔無論何色皆屬易治,舌質既變,即當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細察底裏,隱隱猶見紅替代,此不過血氣之有阻滯,非髒氣之敗壞也。死者,底裏全變,幹晦枯萎,毫無生氣,是髒氣不至矣,所謂真髒之色也。故治病必察舌苔,而察病之吉凶,則關乎舌質。”望舌質,主要視察其顏色、形態的異常。

(1)望舌色

①炎白舌:較正常舌色淺淡,稱為淡白舌。主虛寒症,為陽氣虛弱、氣血不足之象。陽虛血少,氣血不榮,故舌色淡白,常見於陽虛、血虛的病症。

②紅舌:舌色深於正常舌,稱為紅舌。主熱症。熱盛則氣血湧甚,反映於舌質,故呈現紅色。可見於裏實熱症,也可見於陰虛內熱。

③絳舌:舌色深紅,主內熱深重。外感熱病,表示病邪深入營血,多見於熱性病極期,內傷雜病,常見於久病、重病之人,多屬陰虛火旺。

④紫舌:舌見紫色,主病有寒熱之分:絳紫色深、幹枯少津,多係邪熱熾盛,陰液兩傷,血氣雍滯不暢之征;淡紫或青紫濕潤,多因陰寒內盛,血脈淤滯所致。舌上有紫色斑點稱為淤點,多為血淤之征。

(2)望舌形

主要是觀察舌質的榮枯、老嫩以及形體的異常變化。望百形首先注意舌體的榮枯、老嫩,舌體明潤者為榮,說明津液充足;舌體幹癟者為枯,說明津液已傷;舌質紋理粗糙,形色收斂蒼老者,多屬實症、熱症;紋理細膩,形色浮胖嬌嫩,多屬虛症、寒症。同時還要觀察舌體的胖瘦、大小、有無裂紋、齒痕及芒刺等情況。舌形共有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