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飄忽的晚餐(1 / 1)

下班後,我帶著人事部同事周剛前往姐那吃飯。周剛是來自南昌的老鄉,工作中常關照我。初進這廠,由於宿舍吵雜,加之我睡大廳上鋪,頭頂呼呼嗡嗡的碩大風扇讓人無法入眠,懊惱萬分。堅持一周後,終於忍無可忍,一氣之下想辭職走人。那天我未上班,坐車去東城找工作,中午,姐突然來電,他從周剛那得知我職工事宜,將我斥責一番:“現在找工這麼難,真是想事簡單,唉!……剛才你廠裏周剛來電說他跟老板說了,你很勤奮,建議安排你做車間文員。”

在周剛的安排下,我搬到隔壁單間與工友同住,於是漸漸在這廠安定下來,免去許多奔波尋工之苦。工廠離八達路新華書店很近,不加班時,我便去二樓看書,散文、詩歌,還有勵誌和哲理方麵的文章,令我受益匪淺。書店每晚都有很多讀者蹲著或坐地上看書。

為表示對周剛的感謝,姐讓我周日邀周剛過去吃飯。姐夫調走後,姐暫時租了個小單間,沒有單獨的陽台和廚房,偶爾做飯炒菜也是在房裏進行,顧不得油煙不油煙了。

兩位好友也從深圳來市區玩,逼手逼腳的房間裏,坐上五人已略顯擁擠了。房間實在太小,於是大家便建議將桌子搬到樓梯口稍寬的走廊通道裏吃飯,涼快又寬敞,一舉兩得。這層共有四間租房,城市鄰裏間幾乎從不串門,也從不敞門。隔壁和樓上鄰居回來,望見我們在梯廊用餐,微微一笑,友善地打聲招呼。走道的燈按亮後,隔一分鍾便自動熄滅,我靈機一動,用透明膠布將凸起的開關摁下,再用膠布纏牢,不讓他反彈出來熄滅燈光。這一招還算湊效,燈泡聽話地一直亮著。

姐做了好多菜,陶罐綠豆燜豬小腸,盛夏裏吃了清熱謝火。還有沙鍋魚頭燜豆腐,排骨燜竽頭、啤酒鴨等,還有新鮮甜潤的龍眼。

周剛會作詩,詩有漢唐李煜的風格,清婉典雅,意境悠遠:

《古典》:窗外的明月/是否仍是漢時的那輪/鎖一江春色/讓憂愁斷流/紅燭下引渡鴛鴦蘭舟

雕欄的側畔/可有李煜撫過的寒梅/化一縷清風/花前淺唱低呤/鬆石間醉聞古刹禪鍾

西廂的堂前/是否仍響著斷腸的絲竹/握一卷唐詩/聆聽半圓拱門/誰家海棠讓暗香盈袖

黃昏的斷橋/定然還有落霞與孤鷲/撐一柄紙傘斜倚長亭/千年的渴望/綠成一池接天的蓮藕

欣賞著周剛優美的詩歌,我們邊吃邊談。那開關消熄子不知不覺漸漸隆起,燈炮突然熄滅,大家不由哈哈笑了起來。姐打趣道:“你們可不要吃到鼻子裏哦。”我連忙返身去摁開關,周剛說,沒事,我靠牆,滅了就按下。小謝,你以後可以寫篇文章,叫難忘的晚餐……“我想了想,這燈火忽閃忽閃,便說不如叫”飄忽的晚餐。那時我還不會寫作,隻是個文學愛好者。眾人興致盎然,談笑風生,都笑說還真沒在這種場合吃過飯,很溫馨、特別。

我趕緊拿著膠布複纏幾道,無奈開關此時卻不聽使喚,還是不間斷的熄滅,房裏明亮的燈透射出來,忽明忽暗,映著一張張年輕而富有朝氣的臉……

漂泊歲月中,這是一頓記憶猶深、別開生麵的晚宴。我想,這飄忽的晚餐,將會成為我們生命曆程中最溫馨難忘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