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進佛門亦有捷徑(1 / 1)

來稿摘登

作者:張群

中國佛學是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離不開佛學,對佛教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佛學理論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關於談佛論道的書汗牛充棟,可以說是琳琅滿目。還有的佛學叢書多達一套一二十本的,當然那是專家學者們研究學問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怎樣走近佛門,或者走進佛門,即在短期內很快地了解佛是什麼?佛門裏到底有些什麼規矩和門道,為什麼稱僧人為和尚?廟裏麵所敲的木魚為什麼都睜著眼?佛教中所說的水陸法會、放焰口、灑淨、開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何才能領悟佛教的真諦?這是對中國國學、對佛教感興趣的老百姓很想知道的事情。有沒有一本書,叫人看了以後,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呢?回答是還真有一本這樣的書,它可以教你快速地對佛門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本書就是南京學者黃強先生精心所著、鳳凰出版社新近隆重推出的一本暢銷力作《走進佛門》。這本書全書不到十四萬字,幾天就可以看完。

黃強先生是一位興趣廣泛的文化人。長期從事新聞、出版、研究工作,對《金瓶梅》研究以及中國服飾史尤其是內衣史的研究特別突出,其驕人的成就有目共睹。黃強先生在這些研究領域的學術成就和獨特的觀點,贏得了同行們的讚譽,而這次《走進佛門》也是它多年精心研究佛學的一個新的嚐試。

看黃強的《走進佛門》,筆者覺得他的《佛教與人生》和《人間佛教》兩章寫得很有意思。特別是修得平常心、修得正直心、修得自然心,這正是民國時期太虛大和尚首倡“人間佛教”以來新的修行路徑。當下台灣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也是“人間佛教”。即便你剃度修行,或作居士修行,讀了這些章節,一樣有不少人生哲理以及淨化人的心靈的精神收獲。正如黃強在“修得正直心”一節中所說:一個人連自身為何物,對自己從哪裏來和如何來都茫茫無所知,他就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他的本心不純潔清涼,心性虛妄不實,心念行為不公正平直,即使他幹過捐資助貧、助學、助殘的善事,但由於他違背了禪理,輕視人,不僅無功無德,還會有無窮無盡的罪業。這就是《壇經》說的“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的罪”。於此可知黃強先生寫書做學問真正是為了“度人”。

以前,人們對於佛教寺院經濟了解的不多,很陌生,一些專著也提得很少。可是,黃強卻在《走進佛門》一書中用了一章的篇幅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看完以後,人們自然對寺院經濟有了一個認識。實際上,中國的寺院經濟在中國佛教的發展史上占有十分主要的地位。曆史上的幾次滅佛,原來都是因為寺院經濟過於強大,並且擁有特權,皇家認為和尚們危及到了皇家的利益和皇家的統治,因此,佛教信徒們的災難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黃強先生關於寺院經濟的論述,是這本專著區別於其他佛教書籍的特色之一,對讀者全麵了解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是有益處的。

《走進佛門》還有很多精彩之處,例如我喜歡的章節“佛教與楹聯”就很有意思。中國楹聯是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往往將含有深刻寓意的哲理熔化在兩句有趣的對句之中,使你在不經意的賞析之際感悟到一種境界。而楹聯分布最廣泛的地方就是遍布全國的廟宇寺院。如薛時雨題清涼寺聯:四百八十寺,過眼成墟,幸嵐影江光,猶有天然好圖畫;三萬六千場,回頭是夢,問善男信女,可知此地最清涼。如普陀山蘇曼殊題聯: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是不是寫出了一種淡淡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