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社會責任(2 / 3)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企業對社會的奉獻,而且也是企業長遠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企業可以通過履行其社會責任行為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創造新的市場機會,實現整個供應鏈的高效整合,打造長期贏利能力。

二、重視社會責任是企業“長壽”的重要基因

企業興衰在經濟社會似乎是一條不可抗拒的規律,但也不乏有一些企業在經營環境多變條件下保持基業常青。究其原因,在於這些企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不同尋常的企業社會責任感。

1.百年不衰企業的啟示

具有生命力的企業,往往具有超越一般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也是百年不衰企業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據統計,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不超過40年,20多年前名列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到了今天已有1/3銷聲匿跡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500強頻繁的更替中,不乏有為數不多的百年大企業不僅能夠超越平均壽命的局限,而且至今仍能夠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使企業生命之樹長青。原因在於這些企業不再以追求利潤為惟一目標,而是有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視社會責任為己任,給企業帶來蓬勃的發展空間和持續發展的生命活力。

2.企業長盛不衰之使然

不可否認,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必然會有一定的成本付出,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風險。優秀的企業之所以還要自覺地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因為這些優秀的企業對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價值功能的理解與一般企業不同。

①企業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承諾社會責任的企業,在處理企業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關係時,是以謀求企業長遠利益作為基本的價值導向,所以才能提出超越利潤目標的社會目標,把企業社會責任視為己任。海爾總裁張瑞敏認為,不能把利潤作為最重要,甚至惟一的目標,否則,可能就得不到利潤。企業最重要的是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盡到社會責任後,利潤將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

②企業經營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統一。視社會責任為己任的企業,在處理企業經營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關係時,是以企業與社會和諧、共同發展為基本的價值導向,在這個基礎上,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諾就會轉變為對社會資本的合理利用,進而促進經營資本的積累。這樣才可以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同步可持續發展。

③企業效益指標與社會效益指標的統一。注重社會資本積累的企業,在處理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上,是以企業與社會效益雙贏為基本的價值取向,從這一價值目標出發,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又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而謀求更大的企業效益。

三、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社會責任感是決定企業能否在全球化運作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越來越多的企業實踐和研究成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正相關聯度。

1.以企業社會責任贏得社會的支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說企業自覺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是“道”,那麼它所應得的廣泛的社會支持就是“助”。以承擔社會責任之道而贏得社會支持之助,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社會基礎。

①獲得消費者、顧客支持。任何企業或組織申請並通過SA8000認證後,就等於向客戶、消費者和社會公眾展示出自己的良好社會責任形象,提高了顧客的忠誠度。2003年,Hill Knowlton/Harris互動式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當美國人了解到一個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麵有消極舉動時,高達91%的人會考慮購買另一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85%的人會把這方麵的信息告訴他的家人、朋友;83%的人會拒絕投資該企業;80%的人會拒絕在該公司工作。

②社會公眾和社會輿論的支持。有責任的企業以維護員工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為出發點,自覺維護企業員工合法權益、合法經營、誠信服務並得到社會公眾的褒獎和社會輿論的好評,這不僅有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而且也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企業無形資產升值。

③政府和社區的支持。有責任的企業在擴大就業、減少貧困、維護資源環境、支持公益事業、促進社區發展方麵所做出的貢獻,會得到政府和社區的鼓勵和讚揚。同樣,政府和社區對那些對社會文明發展有貢獻的企業,會利用其政府職能和社區資源對企業發展給予更多的支持。

2.以企業社會責任轉化為社會資本

當企業成長到必須關注社會環境因素對企業進一步成長所帶來的影響時,由良好的企業信用和社會聲譽、廣泛的公眾認同和政府支持等構成的社會資本,就成為今天企業經營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企業對社會資本重要性的認識,不在於概念本身,而在於如何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轉化為企業的社會資本。

①以企業的社會責任挖掘企業社會資本的優勢。今天的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擴大市場、提高效益方麵所做出的努力,是企業必須履行的經營責任。但隨著競爭優勢的資源變化,決定了企業在充分利用經營資本的同時,必須更加重視對社會資本的利用,通過提升企業倫理價值、強化企業商業文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來挖掘企業的競爭優勢。

②以企業社會責任來推動社會資本的整合。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既是一種社會資本的積累過程,又是企業社會資本的整合過程。所不同的是,企業社會資本的整合,不僅關注社會資本量的積累,而且更加重視社會資本質的提升,從質量統一上把握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社會資本整合的遞進關係。

3.以社會責任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由技術優勢、服務優勢和聲譽優勢組成的。企業遵循SA8000,承擔社會責任,展示了企業社會形象,聲譽優勢的不可仿效性為企業贏得了核心競爭力。事實上,以企業社會責任贏得社會支持,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旨在通過社會資本的有效合理利用,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憑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做大、做強,然後再反哺社會,促進企業進步與社會文明的發展。

美國一家知名的運動鞋公司New Baiance在中國的合約工廠通過實施SA8000,在工作時間減少的同時生產率卻提高了25%。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與其成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一個企業要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必須擺脫狹隘的利己、功利等短期行為的束縛,做一個有責任使命感的企業、一個講誠信重道德的企業。

第三節21世紀企業應肩負的社會責任

一、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投資方式逐漸多元化。人們投資的方式由原來的單一的貨幣投資轉向股票、債券、基金等,直接或間接成為企業的股東、債權人。隨著投資者隊伍的龐大、投資者結構的多樣化,企業與股東的關係漸漸演變為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也就具有了社會性。

1.企業對投資者的經濟責任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

對投資者承擔責任,就是要通過企業發展和盈利,保證投資者的合理利益,能夠獲得合理的投資報酬,提高投資收益率、商品的市場占有率和使股票升值,給所有者(股票持有人和債權人)帶來更高的收益。如果企業連股東的合理利益都保證不了,就更無法長久地履行其他的社會責任。一個企業如果連年經濟虧損,就會產生員工失業、無力納稅、損害投資人利益等等一係列連鎖負效應。

2.誠信是企業對投資者的主要責任

企業要對股東的資金安全和收益負責任,企業不能利用融資去做一些不道德的、甚至違法的事情,更不能用股東的錢任意揮霍。企業有責任向投資者進行真實、準確、及時地信息披露,任何隱瞞、欺詐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企業必須對自己的經濟行為向投資者負經濟和社會雙重責任。當今社會,企業要想獲得投資者的長久支持和青睞,更需要講求誠信。

[背景資料]漸成主流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2005年5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首次發表了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這份長達77頁的報告以其詳實、全麵的數據反映了以“六西格瑪”質量管理著稱的通用電氣的一貫嚴謹風格。而且,該報告並未回避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如GE在過去兩年中因為空氣與廢物排放被罰款一百多萬美元。投資者們在對GE此舉大加讚揚的同時,也對報告中對一些問題談得不夠深入表示了期待。和GE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如IBM、惠普公司)開始采取了被稱為“三重底線”的信息披露方式,在其公司年報中,除了披露公司經營情況外,還披露企業在環境與社會責任方麵的表現。

二、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員工利益是企業社會責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內容。人是企業生產各要素中最積極、最具能動性的要素,企業和社會的發展,無論到什麼程度都離不開人的要素,要想發展成一個真正具有實力的企業,必須保障企業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對員工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努力挖掘員工的潛力和能力,為員工的發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善待員工。

1.尊重員工的基本權益

員工為企業工作是為了獲得報酬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企業不應以為員工提供工作為由而忽視員工的生命和健康,企業要把員工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努力改善生產條件、工作環境,減少各種意外事故、職業中毒現象的發生,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企業不得拖欠、隨意克扣員工的工資,不得隨意延長員工的工作時間,強迫員工嚴重超時加班,要按法律規定支付加班費。

2.尊重員工個人發展的權力

企業應充分尊重員工,不搞任何形式的種族、性別和工種歧視,為不同性別、年齡、民族、膚色和信仰的員工提供平等的職業升遷機會,企業還應對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條件,為每一位員工提供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讓員工有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利,對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企業的未來發展等重大問題有發表看法和建議的權利,廣泛吸收員工參與決策,這種社會責任有利於激發員工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使員工對企業產生高度的認同感。

3.要為員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和良好的成長環境

企業應為員工提供成長環境,員工有向心力,就會提高其創造力與判斷力。企業不能以權威製人,扼殺員工創新的潛能。為員工提供良好、人性化的工作環境,是企業長久不衰的要素之一。企業要加強對員工教育的投入,通過企業自辦的報紙、刊物、有線廣播、閉路電視、計算機網絡、宣傳欄等,來加強對文化的宣傳,以文化為載體,寓教於文,寓教於樂,把員工的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方麵的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提高員工文化水平的同時用先進文化來凝聚人、培育人和激勵人。

三、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相互依存的。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要維係這種相互依存關係,不要隻是把消費者看作實現自己利益的手段,不擇手段去坑害他們,而要擺正自己的定位:企業就是為了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消費者著想。在這個基礎上,企業作為“公民”和“社會人”才有可能生存下去。近年來,很多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調查顯示,消費者會因為公司社會績效差而抵製其產品的購買比例。

1.積極履行對消費者的承諾,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企業要對消費者履行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銷售維修等方麵的承諾,積極主動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意見,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去研究和設計產品。盡可能地預先把消費者的“不滿意”從產品本身中去除,並順應消費者的需求趨勢,通過發現消費者的潛在需要並設法用產品去引發這些需要,使消費者感受意想不到的滿意。

企業要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安全、舒適和耐用的商品,生產的產品要符合健康安全準則及一係列國際國內質量認證標準,要不斷完善產品服務體係,最大限度地使消費者感到安全、安心和便利。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價格,是衡量和決定企業優劣、成敗、存亡的基本標準,有其外部性和社會性,這些都與顧客即消費者的利益直接有關,企業應該做到定價公正合理,尊重和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滿足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美國IBM公司認為自己的產品並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但卻公然聲稱其服務是世界上最好的,因為其根本宗旨就是盡善盡美地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2.對消費者誠信負責

企業要尊重消費者的權利,不得欺詐消費者、牟取暴利、偷工減料、搞虛假廣告等等,企業對消費者的任何過失都是對社會的損害。企業要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使消費者盡可能多地了解企業的產品,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自由地選擇產品。企業對消費者負責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自己負責。

四、企業對生態環境的責任

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會出現一些社會負效應如環境汙染、資源不合理開發等公害,其實質是將企業成本的一部分轉嫁給社會,並對社會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負麵影響。企業在消除環境汙染、節約自然能源、合理配置資源中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