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1 / 3)

有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關於煩惱的實驗。一群實驗者按照他的要求把接下來7天將會出現的煩惱寫下來,然後投入一個大“煩惱箱”。7天後,實驗者從箱子裏拿出自己的“煩惱條”逐一核對。他們發現自己90%的擔心根本就沒有發生。

剩下的10%的煩惱又怎麼樣了呢?一個星期後,實驗者們開箱後。再用現實來對照那些10%的煩惱,他們發現有些問題自己已經解決了,還有的問題自己則有信心和能力對付。

可見,煩惱是自己找來的。據統計,一般人的憂慮有40%屬於過去。有50%屬於未來,隻有10%屬於現在,而92%的憂慮從未發生過。而剩下的8%則是能夠輕易應付的。

煩惱有些像疾病,大多數都可以不藥而愈,因為它們大多數在第二天就會減少或者消失。這樣想來,養成超然的心態就能克服許多憂慮。

人類似乎生來就需要快樂。當出現快樂的景象或者令人愉快的聲音時,人的視力會得到改進,聽覺會變得靈敏,甚至於心、胃、脾等五髒六腑都會更有效率地工作。如果你快樂,你還會產生一種最明顯的感覺,那就是你身邊的人都更喜歡你。遇到一個快樂的人,人們就會潛意識地喜歡人他,想把自己和他聯係在一起。以你快樂的微笑作為甜蜜的招牌,人們就會蜂擁而至,成為你的朋友。

寶貝

一個女孩,無論她走到哪裏總是會有很多的朋友,以前的老朋友會經常掛念她,給她打很多電話,而身邊的新朋友也總是源源不斷,即使是在路邊邂逅的陌生人也似乎對她有好感。和她朝夕相處的好朋友意識到了這一點,好奇地問她為什麼。

“我長得並不漂亮,所以別人喜歡我不是因為我的外在,如果說我的內在足夠吸引人,我想那就是我格外珍惜和身邊人的緣分!”

女孩繼續說下去:“念書的時候,我想,和這些本來陌生的人能在一起學習多麼不容易啊。有了這樣的想法,你就不可能和他們產生矛盾,也不可能不關心他們。當我踏入社會,我又覺得和同事、老板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種緣分。說不定兩年、三年之後大家又分開了,這樣想著,我就覺得每個人都像寶貝。”

把每個人都當寶貝的人,難怪別人都把她當作寶貝!

如果你真正珍惜和身邊人的緣分,你就會像故事中的女孩一樣,把每個人都當作寶貝。有了“珍惜”的心態,你就會深深地明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含義。你和父母間就會有更多的理解和關懷,因為“珍惜”,你自然就不會和同事勾心鬥角。也不會和上司針鋒相對,你會感激老板給了你一個工作的機會。“十年修得共船渡,百年修得共床眠!”你將善待和你肌膚相親的愛人等。

信任我,沒錯

年輕人帕雷托無論到哪裏都能受到別人的重用,他換了好幾個工作,每一個幾乎都做到了頂層,在行業裏出類拔萃。每次,他要辭職的時候,老板總會極力挽留。

“你怎麼這麼出色呢?”有朋友問他。

帕雷托回答:“很多人成功靠的是勤奮,有的人靠的是運氣,還有的人靠的是聰明,我認為我靠的是獲得別人的信任。因為別人信任我,才會給我具有發展空間的職位和業務!”

“可是,如果一個人覺得你不可相信,你又能怎麼辦呢?反正我覺得是沒有任何辦法了。”朋友無奈地聳聳肩膀,攤開雙手。

“不,你自己可以告訴他,‘你可以信任我’,或者,‘我是可以信任的’,別人對你的看法可以由你自己決定!”

的確,每個人成功的主要因素都不盡相同,但是如果一個人學會了獲得他人信任的方法,那他就會比別人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隻有別人建立了對你的信任感,他才會樂於和你接近,才不會時時、處處、事事都防備你。人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一個能夠讓你覺得高興,能夠讓你產生信任感的人,即使他的所作所為和你的意願稍有不合的時候,你都可以比較輕鬆地原諒和接受。

要獲得別人的信任並不都是由別人決定的。你自己可以告訴他:“你可以信任我!我是可以信任的!”

猴子實驗

科學家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裏,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若是猴子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冷水噴向籠子,這五隻猴子全會被淋濕。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噴了出來,每隻猴子都淋得一身濕,所有的猴子都去嚐試過,發現皆是如此。於是,猴子們得到一個教訓:千萬不要去拿香蕉,因為會有水柱噴出來。

後來實驗者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抓出來,換了一隻新的猴子。這隻猴子看到香蕉想要去拿,結果馬上被其他四隻猴子攔阻,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新猴子會連累他們遭水淋,這隻新猴子嚐試幾次,被打得全身是傷。

接著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換掉,換隻新猴子,這隻猴子看到香蕉自然馬上要去拿,結果也是被其他猴子揍了一頓,上次來的那隻猴子打得最用力。新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得很慘,隻好作罷。後來,所有的舊猴子都陸續換成新猴子了,但是大家都不敢去動那串香蕉,它們不知道為什麼,隻知道去拿香蕉會被揍。

習慣可能導致許多錯誤,並且使人認為那些錯誤是正當的,會產生“即使錯了也是前人所犯”的可悲心態。

鷹的啟示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這時候,它隻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老的喙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力再過30年的歲月!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我們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傳統拋棄,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隻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就能發揮自身的潛能,創造新的未來。我們做教師的,麵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不也需要自我改革的勇氣與再生的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