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2 / 3)

結果,每次穿上那件漂亮的花棉襖時,我就比平時更醜。

珍惜的結果變成過錯。這似乎就是生活中常有的悖論。

空瓶子

狐狸和猴子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在路上它們發現一個洞穴,裏麵有個神像和兩個瓶子。

狐狸祈求神像:“我們幾天沒吃東西了,這樣下去會餓死的……”

神像說:“這兒有兩個瓶子,一個裝滿食物,一個是空的,你隻能用觀察來選擇一個。”

狐狸說:“兩個瓶子中有一個裝滿食物,一個是空的,我看這兩個瓶子肯定都是空的。”

聽了這話,一個瓶子開口了:“我才不是空的……”

狐狸一聽,伸手抱走另一個瓶子。打開瓶蓋,果然裏麵都是食物。

猴子大惑不解地問:“你怎麼知道這個瓶子裏有食物?”

狐狸笑著說:“說空的不定是空啊!”

肚子裏空空的人,最怕人家說他是空瓶子;肚子裏有墨水的人,你說他什麼他都不在乎。

扛槍的猴子

一隻猴子在獵人遺棄的木屋裏發現了一支老舊破爛的獵槍。猴子知道這種能夠噴火的玩意兒很厲害,凶猛的老虎,殘忍的狼和力大無窮的熊都怕它。於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槍扛在了肩上。

猴子覺得自己瞬間威武了許多,趾高氣揚地在山林中繞了一圈,動物見了它無不俯首稱臣,這使它膽子更壯了,扛著槍闖進了一座城市。

人們在喧鬧的大街上發現了這隻不可一世的猴子。由於它扛槍的樣子十分滑稽,逗得圍觀的人哈哈大笑。猴子見人非但不怕它,而且還拿自己開心,特別惱火,便把槍口對準了人群。也就在此時,猴子猛然想起了一個最最關鍵的問題——它不會開槍。猴子於是徹底絕望了,垂頭喪氣地把槍扔在地上,倉皇逃離城市,回到了屬於它的山林。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忘了自己是誰,否則,會被人當成笑柄。

最需要的幫助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欄目到雲南最邊遠、最原始的少數民族獨龍族采訪當地的一所小學,有這樣幾個鏡頭:

老師問:後年是什麼時呢,是已經過去了,還是沒有過?

總共19個學生,5個舉手表示已經過去了,5個舉手表示還沒有過去,另外的一些同學一臉茫然。

老師問一個學生:今年多大了?

學生:12歲

老師又問:那去年你幾歲?

這個學生似乎扭捏了半天,也想了半天,脫口說:10歲。

鏡頭並不是告訴我們什麼地方最落後,而是要我們知道,天底下,誰是最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路途的頂端

鵝毛大雪下得正緊,滿山遍野都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雪。

有一位樵夫挑著兩擔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過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在山地雪路上,寂靜的山頭隻聽見腳踩著雪發出的吱吱的響聲。

肩挑沉重的柴,頭頂凜冽的北風,樵夫每一步都十分費力。好不容易爬了許久,滿以為離山頂近了,可是抬頭仰望,看見前方仍是沒有盡頭。

樵夫沮喪極了,跪在雪地上,雙手合十乞求佛祖現身幫忙。

佛祖問:“你有何困難?”

“我請求您幫我想個辦法,讓我盡快離開這鬼地方,我累得實在是不行了。”樵夫疲憊地坐在地上。

“好吧,我教你一個辦法。”說完,佛祖把手向農夫身後一指說,“你往身後瞧去,看見的是什麼?”

“身後是一片茫茫白雪,隻有我上山時留下的腳印。”樵夫不解地說。

“你是站在腳印的前方還是後方?”

“當然是站在腳印的前方,因為每一個腳印都是我踩下去後才留下的。”樵夫理所當然地回答。

“孺子可教!如此即是說,你永遠站在自己走過路途的頂端。隻是這個頂端會隨著你腳步的移動而變化。那你一直向前走不就對了。”說完,佛祖便消失了。

樵夫照著佛祖的指示,果然輕鬆愉快地翻過山頭回到家。

不管前方的路是怎麼樣的,我們隻需記住一點,無論路途多麼遙遠,多麼坎坷,我們永遠是走在自己路途的頂端,至於其他的問題我們無須理會。

國王的問題

西班牙曾有位叫彼得羅一世的國王,他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正義的象征。這天彼得羅一世宣布他將公開選拔法官。

三個人毛遂自薦,一個是宮廷的貴族,一個是曾經陪伴國王南征北戰的勇敢的武士,還有一個是普通的教師。在宮廷人員和三個候選人的陪伴下,國王離開王宮,率領眾人來到池塘邊。池塘上漂浮著幾個橙子。

“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啊?”國王問貴族。貴族走到池塘邊,開始點數。

“一共是6個,陛下。”

國王沒有表態,繼續問武士同樣的問題:“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啊?”

“我也看到了6個,陛下!”武士甚至沒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國王的問題。

國王沒有說話。

“池塘裏有多少個橙子啊?”他最後問教師。

教師什麼也沒有說,徑直走近池塘,脫掉鞋子,進到水裏,把橙子拿出。

“陛下,一共是3個橙子!因為它們都被從中間切開了。”

“你知道如何執法,”國王說,“在得出最後的結論之前,應該證明,並不是所有我們看到的就是事情的真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沒有弄清楚事實真相之前,不能過早下結論,也不要妄加評判。

秘密

秦國有一個國王,每天都很快樂,可是忽然有一天他臉上失去了笑容,從此悶悶不樂。一些老百姓很替他擔憂,以為國王生病了。但宮廷大夫說,國王像水牛一般強壯。另一些老百姓又擔心,怕是國王沒錢花了。但宮廷司庫說:“國王擁有的財寶和糧食比中國還多得多。”舉國上下傳說不一,議論紛紛,都希望找到真正的原因,揭開這個秘密。

但是,真正知道這個秘密的,全國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國王的理發師。有一天,正當他給國王理發時,偷偷對國王說:“陛下,臣明白你為什麼不高興。”

“可不許對任何人講。”國王神色嚴峻地說。

然而,這位理發師不善於保守秘密,凡是他知道的事,他總會脫口而出。然而這一次,他下最大決心不把這件事泄漏出去,甚至連老婆追問他,他堅決回答:“請原諒我,這一次我絕不泄漏秘密。”

當老百姓探聽到他知道國王的秘密時,大家就不約而同地湧進他的家,他走到哪裏,大家就跟到哪裏,希望從他身上打聽一些消息。因此,他成了全國注目的中心人物。有一次,理發師帶著妻子在湖上遊玩,立刻有許多小船圍攏來,差點將他的船撞翻。此番過後,理發師為逃避人們的糾纏,遠離城市到了鄉間。沒想到,當即他又被周圍的農夫包圍住了。他到寺廟燒香拜佛,也被熙熙攘攘的香客圍得水泄不通。理發師被弄得不得安寧,痛苦極了。

妻子很為理發師的處境擔憂。但同時也勾起了她強烈的好奇心,她多麼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有一次,家裏又是裏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人。妻子實在憋不住了,跑到丈夫麵前懇求道:“告訴我吧,我決不轉告任何人。”此刻理發師實在忍受不住了,他飛快地跑出家,衝進國王的禦花園。數百名群眾在後麵追趕著他。他鑽進一個樹洞裏,不顧一切地、嘶裂著嗓門大聲喊道:

“陛下的頭頂全禿了!頭禿頂啦!”

由於太緊張了,他的聲音在顫抖,以致誰也聽不清他嚷了些什麼。然而這樣做以後,理發師感到如釋重負,輕鬆多了。他長長地籲出一口氣,鑽出樹洞往家裏走去。沿路上,他感到今天的空氣格外清新,心情特別舒暢。

回到家裏,當妻子懇求他將秘密和盤托出時,他非常輕鬆地說:“我再也沒有什麼秘密啦,因此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可是你什麼也沒說呀。”妻子驚訝地反駁道。

理發師笑了笑,什麼話也不再說了。

事也湊巧,皇家樂師要為國王造一個大鼓。國王十分喜愛打鼓,而且有精湛的打鼓技藝。於是,樂師們來到禦花園選擇優質木材,恰好選中理發師藏身的那棵有樹洞的大樹。

他們鋸下大樹,由大象把它拖回王宮,用它製成了一個大鼓。當鼓製成後,國王舉槌擊鼓。“咚!咚!咚!”大鼓發出鏗鏘的聲音。

國王滿心歡喜,決定要在下一個盛大節日裏,在宮內表演一番。節日到了,數百名文武官員和百姓,前來聽鼓。國王舉槌猛擊大鼓。大家聚精會神地聆聽:“咚——達達——咚。”但是除了鼓聲以外,還伴有一個巨大的聲音:“陛下的頭禿頂啦,頭禿頂啦。”

周圍的人一下子知道了國王的秘密,相笑不敢笑,都用手捂著嘴巴。羞成怒的國王立刻下令叫理發師來。

理發師被帶到殿前。國王訓斥著:“你為什麼把我的秘密告訴大樹?”

理發師驚恐萬狀,把事情前前後後的經過統統照直對國王說了一遍。

“放了他!”國王見他忠誠老實,就命令道,“這不是他的過錯,他不了解那棵樹能重述人的話。”

百姓們焦慮地等待著,看著國王將如何處置理發師。就在這時,大鼓重又嚷起來:“陛下的頭禿頂啦,頭禿頂啦!”大家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氣氛顯得異常緊張。

這時,國王打破了寂靜,從容不迫地對眾人說道:“是的,我承認這個事實。因為,我的頭頂本來就禿了。”說著,國王坦然地笑了。這是多年來國王第一次笑了。他心情如此愉快,是因為他再也沒什麼可隱瞞的了。

人們都對秘密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替人保守秘密是一件非常痛苦乃至可怕的事情。這個故事告訴你,千萬不要打聽別人的秘密,你若遵守諾言去保守秘密,那就得小心翼翼,謹慎言行;如果一旦泄密,那你則成了流言的傳播者。而這個國王把自己的一點小缺陷當成了缺點,不敢示人,失去了快樂。坦白一點,沒什麼不好。

家是什麼

在美國落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富翁,當警察說要送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

警察指著不遠處的別墅問:“那是什麼?”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當你或你的親人一旦從那裏搬走,一旦那裏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對名人來說,那裏是故居;對一般老百姓來說,隻能說曾在那裏住過,那裏已不在是家了。

家是什麼?1983年,發生在盧旺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注解。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於是輾轉數地,冒著生命的危險找到了自己親生骨肉,他悲喜交加,將女兒緊緊的摟在懷裏,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房,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家是親人和親情,不是你居住的大房子。

告狀

有一次,小縫葉鶯前來向女王老母鵬告狀:“我下了三個小蛋,全被一隻小耗子叼走了,還咬傷了我。希望陛下給我做主。”

不巧,這時老母鵬由一群小鳥簇擁著觀看歌舞表演,便不耐煩地說:“你這點小事算得了什麼,沒看見我正忙著,沒有空嗎?再說,你的蛋你自己管不好能怨別人嗎?”

小縫葉鶯很不滿地說:“就因為我弱小,才管不好,所以才來請女王陛下作主。”

老母鵬火冒三丈:“你給我滾!要不然,小心揭你的皮。”

小縫葉鶯鬱鬱寡歡地回家去了,剛到家門口,迎麵碰上那隻耗子又在偷吃它的蛋。小縫葉鶯怒火中燒,撿起樹枝朝耗子狠狠甩去,正好擊中耗子的眼睛。耗子感到好像有一枝箭射進眼睛,疼得要命。

於是,它緊閉雙眼,亂跑亂躥,一躥躥到一隻正在酣睡的大獅子的鼻孔裏。大獅子突然驚醒,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立刻亂跑亂躥起來,莽莽撞撞地跳進了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