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的紅樹林
生態大觀
作者:張曉曦
有一種樹木,其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衝走,也能隨波漂流,數月不死,一遇泥沙,數小時後即可生根成長。它生長在亞熱帶和熱帶,給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徒中轉站,更是眾多海鳥覓食、棲息、繁殖的場所。它還有其他重要生態效益——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固堤、淨化海水和空氣。除此之外,它的工業、藥用等經濟價值也很高。
它,就是紅樹林。紅樹林生態係是世界上最富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係之一。由於土地的開發,紅樹林愈來愈少了。因此,最近社會對紅樹林的關注度和保護力度越來越高。但是大多數人對於紅樹林還是不夠了解,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綠油油的紅樹林”。
紅樹林是綠色的
“紅樹林怎麼是綠色的呢?”這真是問出了大家的心聲,紅樹林紅樹林,總要有點紅色,怎麼看起來都是綠的?實際上,紅樹林不隻是綠的,而且是綠油油的。比如紅樹林植物秋茄,當陽光照在光滑的革質葉片上,看起來簡直是碧綠的翡翠。那麼“紅”字從何而來?
原來紅樹林枝幹富含一種化學物質——單寧。單寧可以幫助紅樹林抵禦海水的侵蝕,也能一定程度上抵抗蟲害。當年馬來西亞人砍斷紅樹林的枝條時,斷麵的單寧遇空氣迅速氧化變成紅色,於是紅樹林的名字就從此不脛而走。
不過多數人不了解紅樹林這個“心紅表不紅”的特點,甚至有些網站在發布與紅樹林有關的文章時,配圖竟然是秋天的紅葉,這就太望文生義了。
如何種植紅樹林
紅樹林的科學定義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可見紅樹林生長的環境並不廣泛。在我國,紅樹林自然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和台灣等省區,浙江溫州有少量人工引種。鹹淡水交接的河口、淤泥質的灘塗和風浪較小的海灣都是紅樹林喜歡的生長環境。比如福建的漳江口、深圳的福田、廣西的北侖河口、海南的東寨港、香港的米埔等地,由於獨特的地形和氣候特點,這些地區擁有大片紅樹林。
濱海濕地的環境是艱苦的,對抗潮水漲退、台風侵襲、土壤高鹽缺氧等不利因素對於普通植物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就好像大俠從來都是迎風戰鬥一樣,紅樹林也為了適應濱海濕地的環境練就了一身本領。
絕招一,“胎生”。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紅樹林的適應性從它的生命初始階段就可見一斑。有些紅樹植物的種子不是直接脫落,而是在母體上繼續萌發,待生長為一株成熟的幼苗(即胚軸)後才脫落,在這個過程中母樹會持續供給胚軸營養,就好像母親通過臍帶為胎兒提供營養一樣。紅樹植物這種特殊的“胎生”能力可以幫助它的幼苗更好地適應濱海濕地的環境,提高其成活率。
絕招二,發達的根係。潮汐、台風、巨浪、缺氧對於紅樹林來說不過是二流的對手,因為紅樹林有發達的根係可以對抗它們。強壯的支柱根可以幫助紅樹植物穩固枝幹,抵禦潮汐和台風,而形態多樣的呼吸根則可以幫助紅樹林在嚴重缺氧的灘塗裏笑傲群雄。
絕招三,排鹽保水。行走江湖難免中毒,小說裏武功高強的大俠通常是用深厚的內功將毒物逼出體外,每天接觸鹹水的紅樹林也有這樣的絕招。紅樹植物的葉片有特殊構造,有的能將鹽分從葉片排出去,比如我們經常能在桐花樹的葉片上看到白色的鹽分。還有的能將鹽分聚集到老葉片上,這樣隨著老葉的脫落,鹽分自然就被排出體外。而生長環境缺乏淡水的紅樹林也懂苦練內功,它們通常都有肉質的葉片,或葉片表麵有較厚的表皮,儲存水分的同時亦可減少其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