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保護動物,給它們吃喝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之後的延伸內容,比如對於獵豹的研究,如何更好地了解它們,掌握它們的行為,以減少日益嚴重的人獸衝突才是關鍵。此外,整個保護區還是當地重要的野生動物科普基地,開放給當地孩子參觀,教育當地孩子如何對待動物,如何保護環境,並定期組織獵豹誌願者學生項目。對於倫特而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讚助,以及保護區酒店的經營。但是相對於保護區開銷和這些動物的開銷來說還是遠遠不夠,她現在投入的資金,總有用完的一天,真心希望有一些讚助或者喜歡的朋友去那裏住住玩玩,也算是給這些動物的支持。
對話結束後,倫特要開始喂食幾隻王獵豹聯絡感情了。進入王獵豹區域,倫特讓我離得稍遠些,因為這個王獵豹隻認她和飼養員。她手裏拿了一些肉塊,所以王獵豹很乖的在身邊,像一隻大貓。從她和獵豹的親密程度可以看出她對於獵豹執著的愛。
這些王獵豹的斑紋特別深,在野外很少看見,因為它們深色斑紋很容易暴露,不利於捕食,因此這些王獵豹在野外存活率不高,所以倫特在這裏飼養這些王獵豹孤兒或者在這裏出生的小王獵豹,已使得這一獨特的亞種不至於消失。
雖然看著這些獵手如今隻能呆在籠子裏有點遺憾,但是總比看不到它們要好,畢竟倫特曾經嚐試將帶著追蹤器的王獵豹放回野外,但是效果不好,王獵豹無論捕食還是追求配侶都有問題,所以隻好留在這裏。
快樂的“常住民”
卡帕瑪保護區裏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營地,那也是讓倫特引以為豪的高端營地,並不隻是因其擁有豪華的硬件設施和周到的管家式服務,更重要的是營地的名字和它的主題:紮布蘭妮。紮布蘭妮是一隻非洲象的名字,在當地語言中是“快樂”的意思,事實上營地就是以這個大象名字命名的。紮布蘭妮其實出生於克魯格國家公園,當時隻有3個月大的它不幸陷入泥潭無法自拔,遭到象群遺棄,被胡德思普瑞特瀕危動物拯救中心管理人員救下,撫養長大。也因為這隻好運的大象,倫特開始關心更多的瀕危野生動物,而不僅僅局限於獵豹。
野狗也是這裏的“常住民”之一。肯定有朋友會問,為什麼保護中心要在這裏養著這麼一群野狗,還要向遊人開放參觀。原因如下:這群野狗來自於兩窩孤兒,被送到保護中心,在這裏長大。倫特可以有兩種做法,一個是等它們成年後放回野外,另一個是保留在中心。最後選擇後者,是因為一來把野狗放回野外成功率比較低——不同於獵豹,野狗有很強的領地意識,而且成群生活,貿然放回可能導致這些從人類保護下長大的野狗死亡;第二在基地有一群野狗可以給動物研究學者(這裏是南非重要的瀕危動物研究中心)更多研究野狗、了解野狗的機會;第三,保護中心需要這麼一群野狗向廣大遊客展示,告訴他們這就是非洲目前最瀕危的獵食動物,在野外幾乎難以見到,在這裏可以觀察、拍攝、了解,對於宣傳推廣是好事情。
動物中心還有一處叫作禿鷲餐廳的地方,因為保護中心消耗大量肉類,如牛肉等,但是那些骨頭和雜肉無處消耗,所以幹脆弄一個“餐廳”招待具有“非洲清道夫”之稱的著名腐食動物——禿鷲。除此之外,保護中心裏麵還有好幾隻地犀鳥(Ground Hornbills),原來地犀鳥也是非洲珍稀的鳥類之一。
就是這樣一個保護區,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女士,憑著自己對動物的一腔熱愛,哪怕入不敷出,也執著地堅持著夢想,這就是與自然分享情感的大愛吧。倫特值得我們欽佩。真誠希望保護中心可以順利運作下去。